首页 -> 2006年第20期

散文写作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作者:滕永文




  
  1、树立广博的师爱观
  一般来说,师爱比母爱更博大无私,对学生来说,师爱是一种真正的“博爱”。它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公正不偏,不仅热爱那些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学生,而且也爱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性不强的学生。没有这种广博的爱,就会有私心和偏心,就会把正常的师生关系变成私人之间的感情。那种师爱就不再是高尚的,而是庸俗的、畸形的,是会危害师生关系,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作为教师,应该用这种广博的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他们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2、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
  作为一个好教师,应该学会理解别人,而理解别人,首先要心胸豁达(open—mindedness),能够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思想与情感、以及价值观念,能够对身体、智力、感知、运动、社会及情绪上各自有异的学生表示关切,并同他们和睦相处。心胸豁达的品质,还含有无偏见之意。当然,无偏见并非无个人的见解。相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深思熟虑的、有意义的,并且自认为是合适的价值观念。无偏见的品质是指,教师能够容纳学生与自己明显有异的各种价值观念、信息与看法。学会理解别人,还要具备一定的敏感性(Sensitivity),即能在学生产生某种需要、情感、冲突以及困难时,作出更深入、自发的反应。另外,学会理解别人,还应注意师生间的移情作用(empathy)。具有移情作用的教师,应当使自己在情绪或理智上都处于别人的地位,一定要能够体验到学生当时体会到的情感,同时,教师要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份,在感觉上意识到自己并非就是别人。移情作用是一座暂时的桥梁,它将教师与学生的目的、看法和情感连接起来,并且使他们在教育情境中相遇时建成一个统一体。这样便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作为一个好教师,还应该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教师要用真诚与真挚的感情来对待学生,行事不伪饰,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来掩饰自己的弱点,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用积极相待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使他们感到更安全,更有价值,更向往发展与成功。
  
  3、要了解自己,学会自我调控
  教师本人对自己执教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应有所了解和控制,这是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和有效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位教育家曾认为:当老师一跨进校门,他就应该把自己的所有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因为在学校里他整个人是属于教育的,教师若带着烦恼情绪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则会压抑、沉闷,而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则会感染学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三、关于在散文写作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思考
  
  笔者认为在散文写作教学中,把认知与情感结合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有:文本示例法和融情批语法。
  
  1、文本示例法
  文本示例法是指在散文写作过程中运用生动典型的作品,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家的主体情感。鉴赏文学作品,一定要投入情感。以木然、漠然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那就根本谈不上鉴赏文学作品。费尔巴哈说:“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6]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也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费尔巴哈指出了感情的特点,刘勰道出了文学的本质。综观他二人的话,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学鉴赏决计不能没有感情活动。散文这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言我之志,抒我之情,弹拨“自己的声音”(屠格涅夫语),从而去表现自己,也表现、批判世界的各面,揭示创作主体的个性和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凡是优秀的散文作品,在情理擅扬的艺术画幅中,无不潜涌着作家对社会与自然世界人事景物的关怀和拳拳热切的情愫,融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对生命现象、生活态度、人生真谛的诠释,因此,散文和现实性表现距离最近,创作主体和作品客体的情感投入距离最近,作家直接面对读者,面对人生,真实地坦诚地表现自我的思想、感情,是典型的“本色演员”,是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最捷径的认识和体验的桥梁。因而在散文里比在其它文体里更容易显示出作者的性格和人格,他的爱与憎、忧与喜,无不从他的笔锋中自然流露出来,读者极易走进作品中去认识作者眼中的世界、心理的世界,洞见作者的人品、性格和爱好等等,并从中领悟到自身可感却难以言传的情感共鸣,从中找到了自己,这样鉴赏散文既有理解作者的愉快,也有发现自我的喜悦。因而,我们鉴赏散文并不热衷于情节曲折,冲突迭起,而在于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以及美的享受,在情感体会中认识世界。所以,在平时的散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鲁迅、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贾平凹、余秋雨、周国平、王充闾等作家的优秀散文作品,同时,也引导他们体察和掂量作者的情感。具体来说,我们格外留意以下几点:第一,看作者注入的情感是否具有深刻性。一切庸俗浮躁、无病呻吟的东西均不足挂齿,只有抒写了人的至情至感才有艺术感染力;第二,看作者的情感是否丰富复杂、统一和谐;第三,看作者倾注的情感是否起伏跌宕,能否在读者的审美心理上产生一种“紧迫感”;第四,看作者的情感能否形成一个“焦点”,使深沉、丰富、跳荡的情感流水汇聚到一起,形成一内涵深广、传神的“泉眼”,从而“勾摄”住鉴赏者的魂魄。
  
  2、融情批语法
  融情批语法是指写作教师在给学生的作文写批语时用语形象、精练、含蓄有味、有感情、不直白枯索。清代诗论家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过“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写作文批语也应如此。写作教师在写作文批语时应力避写那些抽象的你、我、他的作文都可用的套语、废话,如“观点正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等等。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意向、兴趣、爱好等等,教师不应回避,可以用批语的形式参与到对其问题的平等交流、探讨之中。不应把学生作文中的这些内容仅仅看作是为文造情,而应视为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寻求理解、抚慰、交流、引导。笔者认为运用“投入情感”的作文批语不仅对学生通过作文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一种肯定与提倡,而且它还能给作文教学造成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使作文真正回到它本真的存在中去,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真实的写作,成为正处于觉醒之中的自我意识与世界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成为人性的证明。这种“投入情感”的作文批语不仅要有情韵,讲究语言美,同时还应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可以尝试采用引用古人诗词、名人格言、民谣、顺口溜、寓言故事等形式来品评学生作文,也可以尝试运用修辞法、疑问法、假设法、俯瞰全篇法等方式,以增强作文批语的活泼性。作文批语的体式不应墨守成规,而应有所探索,有所创新,这种潜移默化的“为文师表”,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情感是影响散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写作教师除了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以外,还应及时关注学生在进行散文写作过程中各种情感需求,把写作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蒙培元.情感与理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
  [2]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J].文学评论,1987(3).
  [3]鲁枢元,童庆炳等.文艺心理学大辞典[K].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4]转引自邵瑞珍,皮连生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97.
  [5]转引自杨晓莉.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6]转引自王元骧.文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滕永文,南京三江学院中文系阅读学与写作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