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8期
语文教学的误区及其对策
作者:李宏娟
四、树立大语文观。
我时常问自己:语文课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独立分析、批判的能力,具备独立健康的人格等。创造性思维的最后源泉不是在课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只有对生活保持着高度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其创造性思维才具有实质的内涵,可见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首先,应该注意因地制宜。我在批改作文时,总是发现学生用潮汕方言来写作而闹出的笑话。如:“我骑着脚车来学校。”“脚车”是潮汕方言,应改为“自行车”。还有“在路上撞到一只猪母”。应改为“在路上撞到一头母猪”。面对这些作文,我困惑、我思考,我发现我是在这里——具有潮汕独特地域文化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学生只有在上课时讲普通话,下课铃一响,他们会很自然地不自觉地讲潮汕话。因此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出发,我决定改变以往的作文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潮汕深厚浓郁的民俗文化来进行作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先从潮汕俗语入手来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课时我会先介绍一个潮汕时令俗语,让学生围绕它来写作。如:“未食粽,破裘唔甘放”,它说的是“没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时,破旧的御寒棉衣棉被还不可以收起,只有到吃粽子后,冬衣才可放心地收起”。学生们看到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起作文来就不再是东拼西凑、生拉硬扯,而是鲜活丰富的。如有的学生联想到另一俗语“正月冻死牛,二月冻死马,三月冻死爱雅姐,四月冻死老历假(身体虚弱者)”。有的学生介绍粽子的来源,有的学生写到自己第一次包粽子,有的学生写到循序渐进才会成功,急功近利必败等等。学生们不再写些假话、空话、套话了,而是在潮汕俗语中不自觉地、很自然地水到渠成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现在也不怕写作文了。
其次,应该拓展学习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面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中专生写作能力的沦丧,一方面是写作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与赏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的写作空间越来越小。因而我千方百计利用潮汕民俗的独特性,设计丰富多彩的作文题,来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首先扎根教材挖掘课本中的民俗与本地民俗作对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些作文题目:我看《祝福》中的民俗、《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民俗、《清明上河图》中的民俗等。在写作中渗透对比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最后,还应该终身学习。只有通过终身学习,不断地阅读积累才能达到心灵的丰富。没有扎实的积累是无法创新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既不能管得过死,也不能不闻不问,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些书。我常开一些书目给他们去阅读。如《汕头史话》、《前贤诗萃》、《潮人探奥》、《李嘉诚传》、《嶺海诗词选》、《潮州民间美术全集》等。我还安排课时,训练学生的略读技巧,进行浏览性阅读、快速阅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训练。我还鼓励学生到网上去查找资料。在每月一次的读书会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阅读感受、阅读经验,最后每人整理感受写成作文。翻开作文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成长。如有的学生写《有趣的潮剧谚语》,她写道“四脚落土便是熊——比喻学艺,若能掌握其基本要领,便大体可算入门了”。有的学生写《潮汕民居掠影》,他写道“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设单元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这几种形式。有的学生写《潮州木雕名家辈出》,他写道:“潮洲的张鉴、揭阳的郭燕腾、汕头的何长清、饶平的刘林清等都是木雕界的佼佼者。”以上所言,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我觉得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一定要走出教学误区。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李宏娟,广东汕头林百欣科技中专学校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