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新闻集锦

作者:闻 雪等




  [新书资讯]
  
  《王蒙自传》高贵出版
  
  花城出版社以200万元稿酬签下近40万字的《王蒙自传》,该书已于五月中旬上市。这本自传体回忆录,完整记录了王蒙成长的点滴往事,包括从孩童成长为文学青年,以及后来在新疆16年的生活。书中三分之一的内容与当年的“放逐”新疆有关,这是王蒙第一次详尽讲述这段经历。《王蒙自传》分为三部:第一部《半生多事》、第二部《大块文章》、第三部《九命七羊》。已经面世的第一部《半生多事》从王蒙的幼年时代开始,讲述了他所经历的青春的滋养、初恋的甜蜜、人生的辉煌及政治风云带来的命运跌宕和长达16年的流放生活。如写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风波曲直,反右中的心灵忏悔,发配新疆前后的人情微妙等,堪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晓易摘编)
  
  周大新解读他的《湖光山色》
  
  据报道,以《银饰》、《香魂女》等作品闻名的作家周大新历时两年又完成新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作品分“乾卷”,“坤卷”,借用阴阳五行的“水、木、火、金、土”作为结构。“阴阳说是对宇宙起源的解释,五行说是对宇宙结构的解释,以此为结构的小说是预示着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暗示万物的此消彼长,相生相克。”周大新这样解释。至于如何以阴阳五行表现人物关系与人物命运,周大新指出,五行的每一行并不对应某一个角色或某一种命运,“我更愿意以此暗示人生的混沌与无常”。周大新称,“命运的玄机”一直是他思索的问题,他表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暖暖一直在人生路上奔波着寻找属于她的幸福,但得到的却和期盼的相差万里,“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审视她脚下的路和那些路的拐弯处,也许导致结局的玄机就隐藏在其中”。(洪鸣摘编)
  
  徐贵祥谈《高地》的灵感来源
  
  2006年4月20日,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创作的长篇小说《高地》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徐贵祥在新书首发式上说,《高地》的创作灵感源于十年前一位上级首长留下的遗嘱,以此为基点展开联想并最终虚构而成。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歌颂了严泽光与王铁山两位男主人公捍卫荣誉的执着与勇敢,相对于当下男人普遍缺乏责任与勇气的情状,徐贵祥表示,他的新作试图唤回男人原本充满血性与刚强的品质。长篇小说《高地》讲述了出身背景与生活经历酷似的严泽光和王铁山两位军人,为了各自的荣誉展开的一生的较量。严泽光在临死前留下遗嘱,希望上级尽量避免他的名字与王铁山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徐贵祥说,小说中的遗嘱源自他生活中听到的一则传说,这个传说引发了他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洪鸣摘编)
  
  《老徐的博客》引发异议
  
  《晶报》发表陈白村的文章,认为徐静蕾出版的《老徐的博客》损坏了徐静蕾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文章中说:“徐静蕾原先在我心目中是什么样的?通过一系列电影电视和写真集,我觉得她娴静、淡泊、人静如水、人淡如菊,内心细腻,有点忧郁,应当有许多奇思妙想,如果要写作,应当有一点像张晓风,有点像席慕蓉,平正而典雅,细腻而知性,而在拜读了《老徐的博客》,看了那些题为《中学同学》、《我的大学生活》、《初恋》、《想哪说哪》、《老徐娘的穿衣观》、《我的增高小秘诀》、《还有十五分钟,必须离开金刚》的博客文章之后,我旗帜鲜明地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个一脸雀斑、穿着大花裤衩、趿拉着拖鞋、心理性别不明确的胡同串子,这一因阅读而产生的形象,覆盖了之前那个风花雪月的精致女子形象。写作有许多功用,对那些以自己的生活为写作题材的人来说,写作是一个塑造自我形象的过程。有人说三毛笔下的自己是虚假的,与她真实的生活不符,但她已通过自己的写作,完美地完成了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否与现实一一对应,已经毫不重要。而同样在沙漠里生活过的尤今,就没能把自己塑造起来,只让人看到一个平庸的、缺乏感受力的家庭主妇的乏味生活。人永远有差别,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呆在自己的领域里,至少还有一分神秘感,一旦没有自知之明,贸然跑到别的地盘上去,不过白白露怯。”(闻雪摘编)
  
  [文坛拾贝]
  
  男女阅读小说的兴趣和动机迥异
  
  英国两位研究人员最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男女读者在阅读小说时的兴趣“差距”有很大不同。据报道,两位研究人员发现,男人一般喜欢阅读那些描写冷漠、疏远和缺乏感情回应之类的作品;而对女人来说,最有意义的莫过于那些描写深沉的情感、为战胜环境而进行的努力以及激情的作品。他们一共调查采访了500名男性,询问哪些小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最后,男性读者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是加缪的《局外人》,紧随其后的是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和库尔特·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而在女性读者中进行的同样的研究则表明,女性读者最喜爱的作家是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乔治·艾略特和简·奥斯汀的作品。正因如此,像《简·爱》与《理智与情感》这类作品已被视作是女性的最爱。研究人员通过此次调研还发现,男性并不像女性那样将书籍视为人生旅途中的长久伴侣,他们不愿像女性一样,在阅读小说后对它们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与他人分享。(洪鸣摘编)
  
  葛红兵教授遭遇批评
  
  梅疾愚在《畅销小说选刊》上撰文批评葛红兵教授说,他的评论文章写得并不好,他的姿态挺像一个骂街的泼妇,挺凶悍的。还摆出了一副文学信徒的架式,给二十世纪文学守灵。可他一边给他的先人守灵,又一边骂着他的先人,可谓是奇观。更不幸的是,葛红兵是靠骂作家而发家的,却也起了想当作家的念头。不久,我们看到了《沙床》,看到了一个喜欢裸奔的葛红兵。书名“谐音是上床,含有微妙的性暗示”,而小说内容是“一个男教授的情色地图”,而且是一个带有自传性的作品。他又别出心裁地与媒体合谋为自己戴一顶“美男作家”的狗皮帽子,声称“他的迷茫感伤似乎来自村上春树,而他的深切冷酷又似乎来自米兰·昆德拉……精神秉赋上,葛红兵更接近卢梭”。堂堂的媒体和大学教授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让金钱给逼疯了。当记者问葛教授:“有人说《沙床》是《围城》式的知识分子写作,你的书敢跟钱钟书比吗?”葛红兵居然说:“他只不过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的小说也只是停留在一个有智慧的人写作的层面上,《围城》中没有个性,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人伦,他的智慧是小智慧小聪明。”至此,我们已经看到葛教授已经接近了疯狂,一方面以一个文学卫道士的面孔要捍卫文学的尊严,一方面又以色情小说向市场抛媚眼,其实都是在“裸奔”,目的只是一个,想吸引人的眼球。(左晓光摘编)
  
  900字作文竟有18个典故
  
  据《解放日报》消息称,上海市举行了一次中学生作文竞赛,要求学生以“渴望、感恩、宽容、真诚、责任”为主题词,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一名高三学生在一篇900字的作文中用了18个典故,从古希腊的泰利斯到达·芬奇画鸡蛋,从盘古到凤凰涅磐,平均每不到100字就出现了一两个。评委认为,旁征博引表明学生广泛的阅读面和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但过分炫耀则阻碍了思想的流畅,过多引述会造成了文字的生涩。组委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让这一类文章落选。在比赛过程中还发现,对“感恩”这样内涵极为丰富的词,中学生往往只能浅层次理解。据统计:在以“感恩”为题的272篇作文中,母亲们总共端出了18次饮料(水、牛奶、咖啡等),给孩子吃了25次点心,烧了23次饭。(闻雪摘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