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欧美国家近年来聋教育发展的几个新动向
作者:刘胜林
关键字 欧美国家 聋教育 新动向
分类号 G762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在英语里笼统地被称为聋教育。聋教育起源于欧洲,迅速发展于美国。作为最有代表性的特殊教育类型,聋教育过去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彰显了几个鲜明的意蕴深厚的主题:聋童父母的参与在聋教育的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聋人自身在聋人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逐渐形成了“聋不是缺陷,只是语言和文化与普通人不同的少数民族”的聋文化;伴随整个聋教育历史的“手口之争”最终折中为“没有哪种方法能够满足一个具有复杂多样性的聋童群体的需要”的观点;技术上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几乎都对聋教育产生过影响,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它们在教育上都不是万能药物,它们都只是工具。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侧面,聋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缺陷、差异性的认识,促进了更民主的教育观念的产生。但是一些问题解决了,一些问题又产生了。尤其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听力学技术的进步,为聋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下几个事件是本文讨论聋教育发展新动向的基础和动因。首先是1988年发生在美国的加劳德特大学的“现在就要聋人校长”(Deaf President Now)运动极大地提升了聋人的自我概念和期待,聋人大学产生了第一位聋人校长,聋人专家占聋人大学学术理事会51%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聋人从教育的被动者转变为自己掌握自己教育的主动者,并引发了“来自聋人”(From The Deaf)、“为着聋人”(ForTheDeaf)、“经由聋人”(By The Deaf)的聋教育改革。紧接着影响聋教育的大事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1990年正式批准耳蜗植入技术可以运用于两岁以上的儿童。出于听觉障碍儿童父母强烈的让孩子过正常生活的愿望,美国和其他国家接受耳蜗植入手术的儿童越来越多,到2000年,全世界大约有35000多人接受了耳蜗植入,其中一半的人是18岁以下的儿童,大部分来自于发达国家,这构成了聋教育的新景观,给聋教育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后对特殊教育尤其是聋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会议宣布的《萨拉曼卡宣言》,提出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都应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全纳学校、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等需要为满足特殊教育需要而改变。受全纳教育思潮的影响,聋教育比过去更关注适合聋童需要的教育安置。同时,伴随着聋文化的推行,聋教育界开始面对一个早该面对的现实,即长期的聋教育得到的是低教育成就。根据美国加劳德特研究所1996年发布的全国常模数据,聋生18岁时的平均阅读水平只达到3.9年级,这验证了以前一些类似的研究结果:聋生在高中毕业时他们的阅读水平比同龄的健听学生阅读水平总体相差六到七年,只有百分之三的学生达到健听学生的平均水平。这些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与聋教育紧密关联的事件构成了新世纪聋教育的背景。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描述了近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欧美国家聋教育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主要动向: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聋童学业成就,耳蜗植入技术对聋童发展的影响以及针对聋童特殊需要的全纳教育探索。
1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如何提高聋童学业成就
聋童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是聋教育关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过去关于聋童发展的研究很多,比如大量研究考查了聋童在社会性、情绪、人格、智力发展、认知过程、创造力和灵活性、语言获得和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发展特点。由于聋童的听力障碍导致了部分感觉信息尤其是听觉信息的损失,很多研究者感兴趣于听力损失对个体其他方面发展的影响,因此聋童成为语言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难得的研究对象。不过这些研究多是把聋童的发展同健听儿童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也大致是聋童和健听儿童在发展上存在明显差异,聋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几乎都明显落后于健听儿童。这些研究虽然在理论上不无意义,但对聋教育没有产生什么积极影响,还形成了普遍的对聋童发展的低成就预期。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聋教育领域的研究从多方面考察了聋童低成就的因素:听力障碍的程度、听力障碍开始的时间、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家庭中进行交流的语言模式和父母参与教育的程度、聋童的认知行为缺陷、教师对聋童的低成就预期等。同时还有对一些优秀聋人个体成长的研究,也支持聋童发展差异不是由先天的差异造成而是教育产生了聋童的落后。进入新世纪后,大量的研究关注了聋童的读写能力发展。Donald Moores等人在分析了《美国聋人年报》从2001到2007年发表的200多篇文章后得出结论:读写能力影响聋童各个学科领域的成功和失败,读写能力高低制约学业成就,过去40年间只有很少的有关读写能力的研究和报告可用来指导有效的读写能力教学,而读写能力在2001年到2007年期间成为《美国聋人年报》最大的一个领域。当然近年来聋教育界对聋童学业成就更为迫切的关注并非出自偶然,应该说这是新旧世纪转折之际国际上追求更高教育标准和质量的教育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当整个世界都在期待更高教育质量和成就并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时,特殊教育也就顺势走上了追求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新方向。英国政府在1997年10月颁布的《所有儿童的成功:满足特殊教育需要》(Excellence For All Children:Meeting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绿皮书,描述了从1997到2002年五年内特殊教育发展规划。规划阐述了为促进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实现发展潜能的国家政策、与家长一起努力、增强全纳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技能、各方面力量协同努力等方面内容的一揽子计划。其次是美国2001年布什政府为提高中小学的质量标准的《没有儿童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以后简称NCLB)法案颁布和实施后,国家对特殊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法案规定各州至少95%的儿童必须参与评估,95%的学生在核心学科上必须达到基本的掌握目标,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同时各州、各区、学校都必须提交关于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评估的资料,每年要提交年度评估报告。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特殊教育纳入普通教育的范畴,对特殊教育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