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对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
作者:李泽慧 周 珉
2.4 差异教学能力和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
根据以上采用的教学能力的定义,本文认为差异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实施差异教学时应该具有的一种特殊能力,与教学能力一样,其“特殊性”可分为不同层次,即智力基础→一般教学能力→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且依次升高。由于目前差异教学在具体学科中的探讨刚刚起步,研究积累尚不充足,所以本文暂时不对差异教学的具体学科教学能力进行研究。
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是指随班就读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时应该具有的教学能力。
3 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现状
对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在我国目前研究较少,主要是体现在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的相关著作中。
陈云英编著的《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1996)和《中国一体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97),可能是我国最早涉及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研究。书中提出教师需要掌握以下知识技能才能实现随班就读:(1)更新教育思想。承认儿童是有个别差异的,教师需要反省自己教学中不利于儿童学习的做法,认真改进教学,帮助儿童克服学习上的困难。(2)掌握协作的能力。儿童的困难有些教师可以自己克服,有些可以结合校长、专家、家长、儿童本人、或街道社区的有关人员共同克服,教师需要调动人员并与他们合作。(3)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华国栋主编的《随班就读教学》(2000)提出随班就读教师应具有对随班就读学生测查评估与教育安置的能力,制定随班就读教学计划的能力,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的能力,如进行语言训练与行为矫正的能力,以及获得教学需要的帮助与支持的能力。
华国栋主编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2004)一书中,在进一步阐述教师需具有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提出教师还应具有建立平等参与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对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能力,与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沟通的能力。还提出教师应具有行为改变技术、沟通方法与技巧,应具有创设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表明,我国对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关注随班就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多,对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较少。而对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有可能为随班就读教师培训与培养明确内容,为随班就读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目标,以达到促进随班就读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4 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的构成
4.1 差异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由于差异教学在我国尚未普遍、主动、积极地开展,因此对差异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还是一个应然的分析,主要通过对差异教学能力进行阐述的文献进行分析和逻辑推理,从中推理出实施差异教学所需要的能力。由于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差异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华国栋的《差异教学论》、美国学者卡洛·安·汤姆林森的《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和黛安·荷克丝的《差异教学——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等三本著作中,所以将这三本著作作为文献分析的主要对象。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笔者把差异教学能力归纳为以下十二种基本要素:
(1)对学生差异进行测查的能力:教师能运用多样的方法和工具,对学生差异进行心理测查和教育测查,了解学生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准备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类型等。
(2)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安置的能力:教师能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安置,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弹性分组。
(3)根据学生差异,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促进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发展水平过渡。能根据教学内容、性质、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等因素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使课程具有弹性。能制定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需要的教学计划。
(4)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用多种方法激发不同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新知时的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会用多种方法使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都得到激发和调动。
(5)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和选择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顺序、以及学习速度、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调整,在明确关键知识技能点的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开放的、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6)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组织分层和分类学习活动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教师能设计分层和分类的学习活动。在设计分层活动时,进行隐性分层和动态分层,以消除分层的“标签效应”;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类型,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在设计分层和分类学习活动时,能将同质分组和异质合作相结合。
(7)针对学生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类型,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和学生的学习尽量匹配;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能安排一定的学生独立学习时间,给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方式学习的空间。在课前对教学方法认真谋划,在课中运用教学机智,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和积累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拓宽信息通道,提高教学效率。
(8)对多样活动的课堂进行管理的能力:在课前预设合理的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个别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在课中安排弹性活动时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生事先讨论和约定课堂规章,清晰发布学习指令和学习安排,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及时获得大面积教学反馈和进行多元评价的能力:通过提问、作业、讨论、等多种方法和渠道,及时地获得大面积的学生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速度,并进行教学补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等,加以教师评价激励,在教学中发现和照顾学生的差异,通过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既注意评价的客观公正,更强调通过评价指出学生发展的方向。
(10)设计可选择的多种类型作业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学习成果和完成作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