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复杂系统观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作者:何 侃
其实,中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也不同,在特殊儿童众多而教育投入有限的国情下,如何切实提升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这不仅仅是使其免于心理疾病的困扰,而是要具备多元整合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理念,注重特殊儿童生命活力和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如果把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看作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走本土化的中国特色之路,创新中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则我国特殊教育目标乃至整个教育的根本宗旨更就容易实现。
3 复杂系统观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解读
引入复杂系统观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强调“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是特殊儿童”,应“始终把特殊儿童当作特殊儿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会衍生出自组织、自适应、整体涌现的效果,有利于从整体上维护和增进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从局部还原和恢复特殊儿童的心理机能。复杂系统观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许多宏观思路上的启示:要超越传统的线性思维(简单孤立思维)与还原论等理论束缚,就必须运用复杂系统观创造性地解读该系统特性及其复杂作用,从而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
3.1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整体性与非线性作用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和多目标的复杂巨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媒介等要素。教育者应具有整体的观点和系统的思维,关注系统各部分的属性及其相互作用(整体涌现性),不能只罗列各个方面或以“加法”思维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例如,对特殊儿童的某一心理问题的咨询、辅导或训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途径配合,应探求各方面产生相互作用的机制,注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和广泛性。复杂系统的非线性作用还启示我们,非线性意味着无穷的多样性、差异性、可变性、奇异性和创新性,不能用线性思维解释非线性作用,否则会误以为教育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致“采用一个最好的方法就能把特殊儿童教育好”的错误结论(一因一果)。例如,对有“多动”行为问题的特殊儿童就不能简单机械地采取行为矫正的方法解决,而是要分析其行为问题的复杂机理(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结合实际采纳合适的方式或多元组合的方法,并注重长效机制。
3.2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作用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这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及其发展,控制那些影响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找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与整合方法。例如,可通过控制或疏导儿童的情绪问题进而促进其心理多方面的发展。系统的动态性还意味着复杂系统的子系统间不断的、复杂的、多变的相互作用造成“混沌”现象,使系统具有整体稳定性和局部不稳定性,如特殊儿童心理问题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混沌运动微观上是可预测的,宏观上是不可预测的。例如多动症儿童的个案研究中,对于短期可预测的行为采用确定性描述,而对于其未来的不可预测的长期行为可采用不确定性描述。不确定性作用启示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是可预测的,但宏观问题、整体趋势则难以把握,而具体问题一定会在一个“长程传播”之后出现一个放大的结果,例如对听障幼儿的不良行为不能忽视,否则会衍生为复杂的社会适应问题并导致其整体功能的受损。
3.3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与主动适应性作用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开放性”意味着复杂系统是动态变化的,处于动态的非平衡状态,并有可能形成新的相对稳定有序的结构。开放性使得各种突现性因素可以便捷地对系统进行干扰。为了促进特殊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就要采取多种方法收集其信息资料,综合分析,以“开放的心态”处理不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从而采取有效对策与合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需要教育系统内的专业协作,也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调整与改善。此外,开放的、非平衡态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内外不断进行大量的信息和人员交流,而人、财、物、信息的畅流又具有很大的协同力和促进力,形成一个越来越高级的耗散结构型生态系统。即子系统具有一定的主动适应性,通过主动行为获得信息,通过相互作用交换信息。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会对外部环境有塑造作用,例如残障儿童奋发向上的积极心理不仅对残疾人群体也对健全人有激励作用,甚至促进整个社会对残疾人更多的理解与接纳。
3.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自组织性与协同性作用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内部相互作用会自行产生组织性和相干性(自组织现象),在自适应、自组织的过程中,以不断“涌现”的方式形成独特的整体行为和特征,且各子系统间并非均衡发展,而是彼此间协调发展、协同作用。例如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对其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即“能自发地产生协同有序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并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一定条件下”是指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教育者、特殊儿童、家长、课程、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因素,在不同层次的系统中以及在特定的场合中,都有可能成为关键的“作用者”。提高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尤其要重视发挥特殊儿童的主体作用,因为他们同样是具有能动性和多种发展可能的丰富而复杂的整体,并在其实践活动中实现价值选择和生命意义。例如智障儿童“舟舟”与“明明”的成长,充分说明发挥特殊儿童主体作用对其整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3.5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突变性与连续性作用
复杂系统不仅具有整体稳定性,还有局部不稳定性,这与事物固有的差异性、多样性相关,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及其要素的变化,既可取渐变方式,又可取突变方式,系统“连续的作用可能导致结果的突然变化”。例如特殊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心理问题是动态发展的,累积的问题遇到某些特殊的情况或诱因可能突然爆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为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多途径预防,平时应注重对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对特殊儿童已形成的心理障碍,则可以采取各种具体的心理教育方法进行连续性的教育干预,经过一段时间连续性的干预促使其心理康复。例如对汶川地震孤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建其健康心理可能要历经20年以上。因此,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既要加强为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而进行的连续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要有连续性);又要重视非连续性教育(对突发问题的针对性应急干预)。例如对超常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既要及早进行连续教育,又要适时干预指导,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
4 结语
创新是一个系统进步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系统存在和演化的方向,并可以此判断系统所具有的发展潜力。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既是时代呼唤,也是现实需要。运用复杂系统观分析研究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象,不仅需要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等理论创新,而且需要实践创新。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深层次问题过程中,应采纳后现代视野中的特殊儿童概念,并树立开放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复杂思维方式,寻求联系中的独特性、发展中的情境性、多元中的整合性等创新性理念。在对特殊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为避免“简化”掉复杂性根源,应“始终把特殊儿童当作特殊儿童”,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形成突破性认识,进而促进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