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复杂系统观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作者:何 侃
其次,作为另一重要构成要素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有许多类似的表述,如“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实际上包括了上述提法,指培养儿童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儿童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这一提法不仅是学术上的慎重选择,更是我国教育现实状况和实际需要的反映。
此外,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还包括其他中介因素,如心理健康及教育方法、模式、功能、过程、价值等多项要素,本文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2.2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复杂系统理论认为,复杂巨系统有四个重要特征:一是子系统数目众多;二是子系统间呈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关系;三是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自组织),从无序到有序;四是系统能动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开放)。之所以说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因为它完全符合这四个特征:无论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看,都有相当数目的子系统,依据不同标准还可得到不同的子系统数目;子系统间是高度相关的非线性关系,且形成复杂的层次结构;协同自序,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发地产生协同有序的结构及其功能和行为;系统开放,子系统通过主动行为而获得信息,通过相互作用而交换信息。
人本身就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特殊儿童又是内部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群体,客观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很难想象用一种线性的思维预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和结果。复杂系统的复杂性存在于一切层次,不同层次的复杂性既有差别,又有同一性。例如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具有功能结构的复杂巨系统,即使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具有多层功能结构的复杂系统。对特殊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多元智能开发)会有助于其健康成长,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殊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机构与人员的协同配合。可以将特殊儿童的差异视为一种资源,灵活采用不同方法、手段和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反,消极地将其差异视为障碍甚至是不能突破的“瓶颈”,则不利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
因此,有理由把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即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分析认为,在我国目前现状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应包括四个层次近几十项构成要素。其中:一级子系统两个,分别是“身心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非身心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子系统四个,分别是“器官缺陷”、“发展障碍”、“身心正常态而处境不利”、“身心异常态即超常态”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子系统近几十个,涉及传统意义上的(视、听、肢残及智障儿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超常儿童等)、现代意义上的(学障、情障儿童,空间、运动、音乐智能超常儿童,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儿童,流浪及遗弃儿童,福利院及救助保护中心儿童,家庭寄养、收养、助养儿童,性侵犯、暴力劫持、虐待、突发性灾难与公共危机事件受害儿童等)、后现代意义上的(多动症、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智能超常儿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地震孤儿,艾滋病致孤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所有已知特殊儿童;四级子系统若干个,包括已有各种不同类型特殊儿童及其多重组合和新涌现儿童的综合集成群体(如多重障碍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不难看出,这种分类既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也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动态生成与发展需求提供了可能性。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不仅具有多功能结构,也具有动态开放性。因为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特殊儿童群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层次性、多源性以及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手段的复杂多样化上,还体现在与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条件的复杂多变、动态开放上。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矫治、预防和发展三级目标)与功能(补救、预防和发展三重功能)皆是多元的,这无疑是对传统特殊教育理念(仅强调功能补偿和功能性适应教育以及行为矫正,却忽视特殊儿童整体发展)的超越和现代特殊教育理念(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分离)的整合;鉴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同一领域内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更有不同领域之间的碰撞和结合(如生态模式就是建构在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社会学等基础上的复杂系统模式),以及对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手段的交叉与整合,所以,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也体现出多元性,这不仅意味着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全面创新,更意味着从多学科角度研究的方法论上的超越——以复杂系统观探索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象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整合方法。
2.3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系统反思
建立在工业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的还原论科学,其明显特点是重视局部、结构、线性运动而忽略整体、功能、非线性运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征服而忽视协调发展。受还原论科学影响,国内外特殊教育相关文献中对各种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往往偏于负面的描述,国内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方法、策略介绍等,也大多未触及本质、本体及本源。反观最近20多年中国的特殊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的探讨尚不够深入,现有的理论和技术不能有力地支撑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实践,究其根由乃是沿袭美国近50多年来还原论占主流的科学体系老路,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引入“复杂性科学”,强调科学体系多样性,才能深刻理解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