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朱宗顺



(1)从特殊教育机构来看,只有少量听障、视障和智障等类型特殊幼儿在特殊教育机构中接受学前特殊教育训练。2007年,全省11所特殊学校接收209名特殊幼儿。(2)从康复机构来看,主要是接收听障幼儿开展聋儿语言康复训练。2007年,全省共有628名聋儿在康复机构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3)从普通幼儿园来看,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还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只有18%的受访教师认为所在幼儿园对特殊幼儿采取了某种措施。相对于5万多名各类特殊婴幼儿的规模来说,浙江省学前特殊教育可以说还刚刚起步。这一点同全国其他地方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基本一致。在江苏省的一项调查中,接受调查的338所幼儿园中一共只有250名特殊学前儿童。而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接收学前特殊儿童的机构有三类:一是专门特教机构专收特殊儿童,二是特教机构设普通班或附设幼儿园,三是一般幼教机构附设聋儿班。但在2003年,一共只有约300名学前特殊儿童在这些机构中接受学前特殊教育。
  
  3.2普通幼儿园还没有做好开展学前特殊教育的准备
  调查表明,在浙江省普通幼儿园中,58%的幼儿教师遇到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57%的普通幼儿园教师曾经接受过家长关于特殊幼儿教育问题的咨询,42%的普通幼儿园教师具有教育、辅导特殊幼儿的经历。但是,这些幼儿园教师的学前特殊教育经历或实践,似乎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因为调查显示,74%的普通幼儿园没有有意识地建立相应的学前特殊教育制度和措施,幼儿园还没有做好开展学前特殊教育的准备。
  原因有二:一是政府宏观政策尚没有关注到学前特殊教育,幼儿园缺乏构建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政策与制度的动力。二是社会意识尚缺乏,除那些有明显身心障碍的幼儿的家长以外,其他程度尚轻的障碍幼儿的家长,缺乏寻求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积极性,或者说还不愿明确表达寻求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愿望,幼儿园开展学前特殊教育的社会土壤有待培养。
  
  3.3幼儿园教师没有做好开展学前特殊教育的准备
  在调查中,尽管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有学前特殊教育的经历,但是,普通幼儿园教师尚没有为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有13%的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不能确认自己是否遇到过特殊幼儿;53%的教师没有学前特殊教育的经历,有5%的教师直言自己面对特殊幼儿“不知怎么处理”,高达98%的普通幼儿园教师对学前特殊教育的知识只有“一点了解”或“完全不了解”。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经过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锤炼,超过99%的普通幼儿园教师认为特殊教育的知识“非常需要”或“需要一点”。
  
  3.4幼儿教师教育没有为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做好准备
  调查发现,普通幼儿园教师对特殊教育知识了解不多,而在了解的途径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因为工作需要自学获得的,而在职前的师范教育中获得特殊教育知识的只占28%。这说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为在校学生提供适宜的特殊教育课程,幼儿教师教育体制还没有为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做好准备。
  
  3.5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在开展学前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够
  浙江省虽然有60多家特殊学校,但他们主要承担全省视障、听障和智障儿童的初等和中等教育,还无力承担大规模的学前特殊教育。而康复机构则主要着眼于残疾儿童身心功能的康复,重医疗和康复训练,虽然也在探索教育的方法,试图借鉴普通学前教育的办法来教育这些具有身心障碍的幼儿,但转变需要时日。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在学前特殊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足。
  
  4 对策建议
  
  4.1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学前特殊教育
  从个人发展来看,学前期是特殊幼儿的发现、鉴别和干预的关键时期。比如: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出生至4、5岁,对于有言语障碍的幼儿来说,错过了这一时期,由于言语运动器官得不到适当的训练,10岁以后就很难再学会讲话了。而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来说,早期干预,是听觉言语康复的有效措施,这已为国内外听觉言语康复实践所证明。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的儿童,如果能在学前期就接受诊断和干预,并一直贯彻到她的整个教育过程的话,就能成功地掌握一些技能,并学会处理好自我效能以及学业、社会方面、生理和行为上的困难。从社会角度看,学前特殊教育能够减少这些特殊幼儿今后的特殊教育安置负担,降低特殊幼儿成长的社会成本,能够产生社会效益。
  关于学前特殊教育的效益,在国外有不少实证研究可以证明。比如:在美国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公室支持下,斯坦福研究院(SRI)从1996年开始“全国早期干预长效研究”(The National Eady InterventionLongitudinal Study),来自全美20个州、93个县的3338名接受过早期干预服务的3岁前的婴儿和学步儿,成为追踪研究的对象。研究结果表明:有16%的学前特殊教育接受者不到36个月就离开了学前特殊教育场所,另有20%的学前特殊教育接受者到36个月后也不再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有76%的特殊婴幼儿的父母报告学前特殊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只有4%的父母报告没有影响。这表明学前特殊教育具有巨大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理应受到全社会,尤其是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
  
  4.2逐步建立各级学前特殊教育的资源中心
  普通幼儿园开展学前特殊教育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专业化的支持系统。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个体间的差异巨大,不同的障碍要求不同的干预和教育办法,每个幼儿园在事实上又不可能将各类专业人才和设备都储备齐全。这就要求有园外的专业支持系统,随时为幼儿园提供学前特殊教育的专业支持。因此建议,在全省逐步建立各级学前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形成网络。
  从资源中心的体系来看,应该逐步建立从上位的省级中心,到地方各级分中心,一直延伸到幼儿园可以方便申请援助的地域,幼儿园也应借助园内外力量建立相应的资源网络。各级资源中心,可以是独立的,但最好是有松散的联系,以便幼儿园的学前特殊教育实践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
  从资源中心的构成要素来看,主要是人力和物力两类。(1)学前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能够为各类特殊幼儿提供康复、教育及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士,如:儿科医生、语言治疗师、行为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学专家、幼儿教育专家、家长代表以及教育行政官员等。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特别建议是,在全省各地的中心示范幼儿园增加一名专职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编制,专门负责本园和周围地区幼儿园的学前特殊教育指导任务。(2)学前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物力资源,主要是指能够为各类特殊幼儿的康复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的设施、设备、场地等,如:各类筛查量表、各类康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