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全纳教育:未来之路

作者:彭霞光



鉴定为同类残疾的学生安置在专门为他们建立的这些特殊学校或机构,以为这样就是对残疾儿童最好的教育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权利又在哪里?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政策有效地监控残疾儿童全纳教育的全面实施。
  
  2.2艾滋病儿童
  艾滋病儿童是最容易被社会边缘化和歧视的群体,不仅被排斥在主流教育体系外,很可能生存都会成为问题。因此,必须防止歧视或排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儿童,应该制定保护和反对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各相关部门、当局和社会要密切合作和协调,确保这些政策法规得以实施。
  
  2.3少数民族儿童
  语言是对少数民族儿童实施有质量的教育的一个主要障碍。语言问题又同文化、宗教和采用的整体教育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尽管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受教育人口增幅很快,民族地区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少数民族儿童教育仍然是特别需要被关注的群体。
  
  2.4移居儿童和难民儿童
  移居或非法移居者的子女、难民儿童等也属于易被排斥的群体,通常不能享有平等的入学和受教育机会,这些儿童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5贫困,饥饿儿童
  世界上还有许多儿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处于贫困或饥饿的处境,在满足他们的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关注和提供他们适宜的教育。
  
  2.6冲突/灾难儿童
  战争、自然灾害等会将一部分儿童排斥在教育制度之外,为这些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也是全纳教育的任务之一。
  除此之外,象女童(性别歧视)、自然灾害造成儿童被排斥在教育制度之外的群体、我国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等也都属于易于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群体,也是全纳教育应该关注的范畴。
  
  3 全纳教育的社会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表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是不能有效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人在不断增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排斥和歧视弱势儿童和青少年的现象。改变这种排斥和歧视态度的最有效办法是让普通学校逐步融合化,接纳所有儿童,营造一个宽容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引领创建一个融合的社会环境,逐步实现全民教育。全纳教育对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促进社会人权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1促进了人权理念的发展
  人权理念是支撑全纳教育兴起和发展的不懈动力。所谓人权,是作为人而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它不是一种恩赐或施舍。2007年联合国通过的一项新法令申明,残疾人和其他人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呼吁要把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医疗、就业等提高到人权的高度来认识。通常人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存权”。即任何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都有生存的最基本的权利,残疾人享有基本的生存权也是必然而又合情合理的。使残疾人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是融入社会基本人权的具体体现。第二个层次是“教育权”。每个人都应有入学的机会,残疾儿童也有和其他儿童一起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接受符合其身心发展、有利于发挥其潜能的教育,可以看做是最基本的人权。第三个层次是“人格权”。这是在1979年“国际儿童年”特别强调的观念,即对残疾儿童不仅要给予教育,同时对他的人格应予以尊重,保护他们的隐私,不仅不要歧视,还应该让他们有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歧视和过分保护都是不尊重残疾人人格的表现。
  
  3.2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向全民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从而建立和谐、融合的社会。和谐、融合的社会是民主的社会,民主的社会是人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社会的民主首先要求教育的民主化。融入主流反对任何被排斥在社区活动或学校生活之外,主张要促进所有人士的积极参与。倡导“参与”,尊重所有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让处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士参与社会的文化和社区的活动,并不是基于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而是基于对人权和主体的承认和尊重。残疾人士不再为了生存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以社会中的一分子、人民中的一员,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这样的社会就是人人参与的和谐民主的社会。
  
  3.3改变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消极态度
  残疾人本身要自强不息,克服困难,普通人也要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积极条件。这种条件,不只是城市的盲道、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修建,同样在人们的心中也需要“无障碍”的空间去接纳残疾人。因此,不仅需要残疾人融入社会,同样需要普通人融入残疾人的世界。
  
  3.4促进公共设施的调整
  无碍,才能融合。环境无障碍了,残疾儿童才能方便地走出家门。规划合理完善、考虑周全细致的无障碍设施,无疑是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前提条件。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社会的实现,不仅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儿童使用和通行,如铺设盲道与坡道、设置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物质环境无障碍,公共传播媒介应使听力语言残疾和视力残疾儿童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包括影视字幕、盲文、手语等等信息交流无障碍,而且也要人文环境无障碍。
  
  4 几点思考和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全纳教育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护,是教育体制未来发展的归宿。我国政府也一贯主张,教育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维系社会正义的基础。保障全体人民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是中国政府的基本教育政策之一。然而要真正实现全纳教育,中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为了促进中国全纳教育的迅速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推动舆论攻势形成共识
  由于全纳教育是对旧有的教育思想、理念、体制的挑战,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欢迎全纳教育的推行,有些人习惯于传统隔离的教育体系,担心无力应对残疾儿童,因此应加强舆论宣传攻势,形成共识,支持全纳教育的推行。为了推进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象国外有些国家一样,建立国家全纳教育研究中心,协调和推动全纳教育在中国的实践行动,并积极与主流媒体合作,发布专业杂志、录像带、小册子等宣传推动社会大众对全纳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4.2确定政府的主导地位
  发展全纳教育牵涉到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如果教育体系和社会系统仍旧保持着原有的排外状态,全纳教育的推行就难以实现。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其他部门的有效介入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