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听觉障碍高中生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小慧 安秋玲 顾贫红



  摘要 运用EOM-EIS-Ⅱ(中文版)和青少年群体认同问卷对听障高中生的自我同一性和群体认同进行了测试,旨在探讨听障高中生的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人际关系领域的影响大于意识形态领域;群体认同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的影响大于同一性混淆、同一性前闭;过高的群体认同不利于听障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典型相关。最后从群体促进个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听觉障碍高中生 自我同一性 群体认同
  
  1 引言
  
  在群体交往过程中,个体通过对群体的认同过程,会把群体的特征自我化,从而刻画自我,形成自我同一性,达到社会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双重目标。群体认同是个体自我觉知、群体觉知、个体与群体互动的结果,群体认同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同一性。
  国外研究者通过考察个体对群体的“归属”、“自尊”研究青少年对群体的认同。这对群体认同的测量方式有所启迪。国内自我同一性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健听青少年。另外王小慧等(2007)曾对听障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纵览文献,至今还没有研究探讨听障青少年的群体认同对个体发展产生的影响。
  Newman&Newman(2001)提出,群体认同的必要因素包括能够把人们归于群体的能力以及认知界定身份的区别特征的能力;体验作为群体成员的历史感;对群体的情绪投入;对自己所属群体的社会评估以及对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的评估等。马西娅运用同一性探索和同一性投入界定自我同一性。探索是指一种积极寻找自我信息的行动。投入指个体所持有的关于自我的强烈信念系统,它与个体的一系列特定的目标、价值和信念相一致。探索是对多种选择加以排序,而投入是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选项,并去执行被选中的选项。马西娅把探索和投入分成高、低两种水平,两两交叉构成四种同一性状态即同一性混淆、同一性前闭、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同一性混淆对应于低投入、低探索,处于该状态的个体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可能没有进行过探索和选择,也可能没有真正尝试就发现目标太难。同一性前闭意味着高投入但没有探索和选择就接受了别人(通常是权威人物如父母老师等)给自己设定的价值和目标。同一性延缓对应于高探索、低投入,处于该状态的个体尚未形成明确的自我定位,处于探索过程中,收集资料、尝试行为,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方向。同一性获得对应于高投入、高探索,处于该状态的个体已经完成选择,表现出明确的自设价值和目标,感到心理和谐,不论什么时候都能表现出同一性原则。本研究试图以群体认同和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框架,分析听障高中生的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理论意义来说可以丰富、充实听障青少年群体交往与自我发展的相关研究理论;从实际意义来说可以为听障高中生的群体交往、心理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抽取82名学生进行了测试,其中回收有效问卷79份,回收率为96.3%。被试的年龄分布范围为15岁到21岁,平均年龄为17岁。
  
  2.2 研究工具
  安秋玲等(2006)以Barbara M.Newman&PhilioR.Newman的理论为基础编制了《青少年群体认同问卷》。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97,分半信度为0.859。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情感投入、体验承诺、群体认知和群体自尊四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59.3%。本研究对79名听障高中生进行了测试,得出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88,分半信度为0.881。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该问卷具有理想的结构效度。
  另外还使用扩展了的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The Extended Obiective Measure of EgoIdemity Status,EOM-EIS)。该问卷1979年由Ad-ams,Shed&Fitchi根据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以及马西娅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思想为指导编制而成。包含有32道测题,涉及职业、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三个领域。在此基础上,1984年Gmtevant&Adam将测量的领域扩展为意识形态领域和人际关系领域,共有64道测题,形成EOM-EIS-Ⅰ。后来Benmon&Adam(1986)进行了修订,形成EOM-EIS-Ⅱ。
  EOM-EIS-Ⅱ采用6点计分,共有64道测题,两大领域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意识形态领域包含有政治观点、宗教信仰、职业和人生观;人际关系领域包含有友谊、交往、性别角色和娱乐活动。适用年龄为青少年早期至成年期(Allison&Schultz,2001)。我国吉林大学郭金山(2004)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修订,通过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依据量表与自尊、内外控制间的相关论证了问卷的预测效度。安秋玲(2006)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修订,总测验以及各个分测验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35以及.577~.760。本次测试得出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85,分半信度为0.823。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绝大多数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了数据的输入以及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情感投入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依据《青少年群体认同问卷》的分量表情感投入的分数高低将被试分成三组,位于高分端27%的被试归入高分组,位于低分端27%的归入低分组,其他归入中等组。
  意识形态领域,情感投入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产生极其显著影响;人际关系领域,情感投入对同一性混淆、同一性延缓产生显著影响,对同一性获得产生极其显著影响。
  经过LSD检验,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而言,情感投入低分组、中等组都显著地高于情感投入高分组。在人际关系领域,就同一性混淆而言,情感投入低分组显著地低于情感投入中等组和高分组;就同一性延缓而言,情感投入低分组显著地高于情感投入高分组;就同一性获得而言,情感投入低分组、中等组都显著地高于情感投入高分组。
  
  3.2 体验承诺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依据《青少年群体认同问卷》的分量表体验承诺的分数高低将被试分成三组,位于高分端27%的被试归入高分组,位于低分端27%的归入低分组,其他归入中等组。
  意识形态领域,体验承诺对同一性获得产生显著影响,对同一性延缓的影响虽然不显著,但是检验显著性水平非常接近0.05;人际关系领域,体验承诺对同一性延缓产生显著影响,对同一性获得的影响虽然不显著,但是检验显著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