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听觉障碍高中生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小慧 安秋玲 顾贫红



水平非常接近0.05。
  经过LSD检验,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而言,体验承诺低分组、中等组都显著地高于体验承诺高分组。在人际关系领域,有着相同的结果。
  
  3.3 群体认知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依据《青少年群体认同问卷》的分量表群体认知的分数高低将被试分成三组,位于高分端27%的被试归入高分组,位于低分端27%的归入低分组,其他归入中等组。
  意识形态领域,群体认知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人际关系领域,群体认知对同一性延缓产生显著的影响,对同一性获得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
  经过LSD检验,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同一性延缓而言,群体认知低分组、中等组都显著地高于群体认知高分组,低分组显著地高于中等组;就同一性获得而言,群体认知低分组、中等组都显著地高于群体认知高分组。在人际关系领域,就同一性延缓而言,群体认知低分组显著地高于中等组;就同一性获得而言,群体认知低分组显著地高于中等组和高分组。
  
  3.4 群体自尊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依据《青少年群体认同问卷》的分量表群体自尊的分数高低将被试分成三组,位于高分端27%的被试归入高分组,位于低分端27%的归入低分组,其他归入中等组。
  意识形态领域,群体自尊对自我同一性四种状态没有显著影响。人际关系领域,群体自尊对同一性延缓产生显著影响,对同一性获得产生极其显著影响。
  经过LSD检验,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同一性获得而言,群体自尊中等组高于高分组。在人际关系领域,就同一性延缓而言,群体自尊中等组高于高分组;就同一性获得而言,群体自尊低分组、中等组都显著地高于高分组。
  
  3.5 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典型相关
  以群体认同为自变量,自我同一性为因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四个典型相关系数中有一个达到了显著水平,具体数值为.522,达到了中等程度。群体认同和自我同一性主要通过一对典型因素体现出两者的相关。或群体认同的四个维度主要通过一个典型因素影响到自我同一性。
  群体认同的典型因素可以解释自我同一性的典型因素总变异的27.2%,而自我同一性的典型因素可以解释自我同一性变异的19.723%,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重叠部分为5.370%,也就是自我同一性总变异的5.370%被群体认同的典型因素解释。
  人际关系领域的同一性获得、意识形态领域的同一性延缓与典型因素关系比较紧密。群体认同的四个维度都与典型因素有着紧密的关系,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情感投入、群体认知、群体自尊和体验承诺。
  
  4 讨论
  
  4.1 从总体角度分析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群体认同对人际关系领域自我同一性影响大于意识形态领域,在情感投入、群体自尊维度上,尤为突出。自我同一性的意识形态领域涉及到政治观点、宗教信仰、职业和人生观;人际关系领域涉及到友谊、交往、性别角色和娱乐活动等,所以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人际关系领域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而意识形态领域体现了个体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相比较而言受群体影响的程度要低一些。
  群体认同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的影响大于同一性混淆、同一性前闭。除了情感投入对人际关系领域的同一性混淆产生影响之外,群体认同仅仅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产生影响。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这两者与同一性混淆、同一性前闭这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是否进行过探索。这就可以看出群体认同主要作用于自我同一性的探索维度,而对承诺维度的影响不大。从而说明群体认同的影响与是否进行过探索有关。听障高中生共同生活于无声的世界,身心发展又处于青春期,这样可能会促使个体与群体建立起一种亲密性联系,而这种联系可以为个体探索提供支持,使得个体能够在群体背景下积极自我探索,提高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水平。
  
  4.2 从各个维度分析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无论是意识形态领域还是人际关系领域,过高的情感投入不利于对个人问题的思考。听障高中生的群体认同可能属于一种幼稚型认同,并没有达到深层次的水平。在自我和群体的关系中,如果过于强调群体,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就会缺乏自我独立性,忽视了对自我的追求和发展。听障群体在交往中也经常出现“扎堆”现象,不能较好地处理自我和群体之间的平衡。所以中低程度的情感投入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
  体验承诺体现了个体对群体的一种稳定性的体验以及对这种稳定性的承诺。群体认知反映了个体对群体特征以及个体和群体关系的认知。过高的体验承诺和群体认知会降低个体对自我发展的探索。可能的原因在于心理资源有限,如果过多投入群体,那么对个体发展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
  群体自尊反映了个体对群体的认可和评价,对人际领域的自我同一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听障高中生来说,过高的群体自尊不利于个体自我同一性发展。一旦个体过高评价群体,那么有可能减少人际交往领域内所进行的探索,过于依赖群体从而仅顺其自然地接受群体的价值标准。听障青少年在群体交往中常常会表现出从众行为,这就容易使得个体忽视自身的体验和需求,从而产生不利的群体影响。
  
  4.3 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之间的相关
  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虽然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只能解释27.2%的变异,所以分析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的时候,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变量如听力损失程度、性别、年龄、群体结构、群体交往方式等对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综合诸多变量构建模型深入探讨群体认同对自我同一性的作用机制。
  
  5 结论与建议
  
  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可知,群体认同对人际关系领域的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大于意识形态领域;群体认同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的影响大于同一性混淆、同一性前闭;过高的群体认同不利于听障高中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群体认同与自我同一性有着显著的相关。
  过于依赖群体不利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尤其会影响个体对自我成长的探索。在埃里克森看来,没有机会进行探索、尝试以及对未来各种可能进行选择,这样也许会使得某些年轻人不能意识到可能成为的类型。 社会应该给听障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活动舞台和发展机遇,鼓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增强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群体交往方面,鼓励听障高中生走出无声的世界,融入社区生活,与健听同龄人建立友好的关系,拓展他们的社会交往空间。
  在听障高中生教育中,应鼓励个体进行积极的探索,帮助他们在群体交往中学会保持独立性,处理好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借助互联网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听障青少年进行有效的自我探索,充分发挥群体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