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人本特教”视野下课堂教学交往类型的情感误区及其对策

作者:苏春景 许 超 刘 英



境界。这种师生交往的生存方式意味着“去自我发现,去成长,去不断地生成,去爱,去超越孤独的内心自我之牢笼,去关心,去倾听,去给予。”“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宽容的教师眼中,不存在心智是否健全、品行是否优良、成绩是否卓越的学生,而只存在着聚集不同闪光点和蕴藏着无限潜能的生命个体。因此,宽容与无条件的接纳,是师生交往中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宽容与接纳的教育哲学基础是教育公平,教师要全方位立体化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如在座位排列上,应尝试经常变化位置,也可实验运用圆桌型、马蹄型、半圆型等排列方法。教师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不同特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3.4 理解与对话是沟通师生交往情感交流的核心
  理解是聆听与倾诉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彼此尊重,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而不是压制对方的想法。通过这种心灵的倾诉,师生彼此能够走入对方的生活世界,从而能够形成移情换位式的理解,以此来调整各自的“先见”,达成一种求同存异的“视域融合”,使师生交往变得自然亲和、相得益彰,结成了一种完美的“生命共同体”。
  对话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言谈,而且是指双方的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对话作为师生交往中情感交流的核心,是他们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坦诚相见,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在场、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的关系,它不仅是教学主体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主体之间的一种教学情景和精神氛围。
  
  3.5 点拨与引导是促进师生交往情感深入的途径
  高层次的情感交往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爱岗敬业、学识渊博的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可以为师生交往保驾护航,使学生的情感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大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聆听沈元老师的“歌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明珠”点拨后,一生与数学为伴,这种情感激励是终生难忘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润物无声,影响刻骨铭心。这就要求教师增强自身教育素养,用自己的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人格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身上感受到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的三位一体。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