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阅读障碍的“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原理和应用

作者:白丽茹



理解是两个独立成分,其中任何一个成分存在缺陷不会影响另一个成分的正常运作。Stannovieh、Cun,ningha\am和Feeman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与智力测验、听力理解和非词阅读技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言语理解、语音意识和解码速度是阅读过程中三个最重要的独立成分。“阅读理解障碍”(能够熟练地解码书面单词却不理解所读内容之含义)和“单词识别障碍”(不能有效地解码书面单词却能理解所读内容之含义)两类阅读障碍儿童的存在同样表明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是两个独立成分。Aaron、Malatesha和Williams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阅读过程中潜在的成分,主成分分析获得阅读过程包含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两个独立成分,这两个成分可解释阅读理解中65%的变异,其中阅读理解总变异量的50%由单词识别变异引起,15%由语言理解变异解释。
  
  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操作原理
  
  2.1 操作定义及亚类型表现特征
  Aaron、Malatesha和Williams认为阅读障碍研究中所采用的定义是鉴别阅读障碍认知功能缺陷和识别有区别性亚类型的重要决定因素。他们将阅读障碍描述为:阅读障碍是指在标准化阅读理解测验中,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平均水平,其病源不是由于缺乏阅读经验或感官缺陷所致;阅读障碍具有异质性特征,不同亚类型由不同病源因素所致,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单词识别障碍”是指个体听力理解成绩达到或超过所在年级平均水平,但是由于语音意识存在缺陷致使其阅读理解成绩落后所表现出的一种阅读紊乱现象;“阅读理解障碍”是指由于理解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而阅读发展过程中或幼年时所形成的单词解码技能发展充分而导致的一种阅读紊乱现象;“普通认知缺陷”表现为单词识别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两方面都存在缺陷。Aamn将“单词识别障碍”与“阅读理解障碍”生理、认知及行为差异表现特征概括为以下方面:
  
  2.2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
  采用“成分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的理论前提是阅读过程包含单词识别和语言理解两个潜在的独立成分,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存在显著相关,只有这样才能用听力理解成绩预测阅读理解成绩。“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如下:
  首先,实施标准化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然后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则表明听力理解成绩可以预测阅读理解成绩。Aamn认为理想的听力理解测验结果应该不受记忆、注意、动机等变量影响,听力理解测验应该在词汇难易水平、句子复杂性和连贯性等方面与阅读理解测验保持一致,二者仅陈述方式不同而已,这样两种测验结果就能够提供进行比较的数据。
  其次,将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测验数据转换成标准分(z分数),然后推导出听力理解对阅读理解的线性回归方程;根据已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并根据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和个体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差异”进行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
  实施“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具体标准如下:(1)如果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听力理解成绩达到或超过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达到一个标准差以上),那么该儿童可被鉴定为“单词识别障碍亚类型”。(2)如果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听力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分值基本接近或“差异”未达到一个标准差,那么该儿童可被鉴定为“阅读理解障碍亚类型”。(3)如果儿童阅读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听力理解成绩低于所在年级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的临界值,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低于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达到一个标准差以上),那么该儿童可被鉴定为“普通认知缺陷亚类型”。必须承认“截点”是影响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截点”的高低很可能造成“伪装”的阅读障碍亚类型产生,即将不存在阅读障碍的儿童划入阅读障碍者之列,而将真正的阅读障碍儿童排除在阅读障碍者之外。然而,分类研究必须在某一点划定一个界限以便进行亚类型鉴定,即使对阅读障碍亚类型分类谨慎的研究者也不得不采用百分等级或测量标准差的方法进行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
  
  此外,实施语言技能测验以便对“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结果进行效度验证,具体内容如下:(1)单词解码技能测验,包括检测识别任务的非词朗读和检测回忆技能的拼写两项任务,非词朗读包含“敌对词”,即不能用类比策略进行解码的非词,也包含能够全面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的字素一音位对应规则的非词。(2)标准语篇朗读速度测验,单词识别速度和段落朗读速度是检测阅读技能的重要指标,要求儿童尽可能快地朗读两段与其所在年级相匹配的短文,朗读内容被录音,朗读速度成绩以每秒读出的字母数计算。(3)无语境语篇朗读速度测验,可以检测儿童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将朗读速度测验短文中的句子顺序打乱以去除短文语境,这样解码技能就成为决定儿童朗读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stanovich提出的相互补偿模型,“单词识别障碍”儿童在单词朗读中会更多地依赖语境线索,从测验文本中去除语境线索将会对“单词识别障碍”儿童的朗读速度造成很大影响,而“阅读理解障碍”儿童则不然,因为阅读理解缺陷使其很难利用语境线索理解文本。(4)语篇完型填空朗读速度测验,主要测查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必须依赖材料的意义和语境线索才能成功地选择出符合语境的单词,完成朗读任务;测验形式是让儿童朗读已测过的标准语篇朗读速度测验的完型填空版本,即每隔四个单词就转换成由三个在语法和使用频率上相匹配的单词组成的选择题(两个伪词和一个真词),“阅读理解障碍”儿童在该项检测任务上受到的影响可能大于“单词识别障碍”儿童。如果“成分模型”检测并鉴定出的三种阅读障碍亚类型儿童语言技能测验表现与语言期待表现特征一致,则表明“成分模型”检测并鉴定出的阅读障碍亚类型有效:
  最后,实施定性评估以确保“成分模型”检测并鉴定出的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方面存在困难基本上属于内在语言认识缺陷,而非其他外在病源因素所致。定性评估包括:儿童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各科学习成绩、语文学习表现、出勤率、学习环境等)、健康状况(有无视觉、听觉障碍)、左右利手和遗传基因等因素。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由于健康状况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上学或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而导致其单词识别测验成绩欠佳,并不足以说明该儿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