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情绪面目表情认知特点研究

作者:张修竹 刘爱书 沈 悦 张 岚



指给被试看),下面我们要看一些情绪面目表情图片,我一张一张给你看,你认为它是六种表情当中的哪一种,你就在那种表情词汇前的序号上划圈。明白了吗?我们先练习一下。”放出一张情绪面目表情幻灯图片,在电脑上定时呈现20秒,让被试在答题纸上选出相应的表情词汇。目的是让被试掌握实验程序,同时对答题程序进行指导。
  (3)正式实验。将标准面目表情图片逐张呈现出来,在电脑上定时呈现,每张20秒,间隔30秒,要求被试将与表情图片相匹配的表情词汇划上。对于年龄小的被试,必要时主试可以帮助代填答题纸。
  (4)评分标准:采用限制性评定法,每题正确回答计1分,错误回答计O分。
  
  2.4 实验设计及统计方法
  采用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和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为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性别(男、女)和组别(NLD、VLD、对照组),因变量为对情绪面目表情判别的正确率;单因素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为年级或组别,因变量为对情绪面目表情判别的正确率。
  所有数据输入SPSS11.0处理,对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儿童面目表情判别的总体情况
  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儿童面目表情判别正确率的年级、性别、组别差异(见表1),结果表明,年级、性别、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除了年级和组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外(F(4,73)=3.09,p<0.05),其他变量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本研究年级(A)有三个水平:二年级(a1)、三年级(a2)和四年级(a3);组别(B)也有三个水平:NLD组(b1)、VLD组(b2)和对照组(b3)。通过简单效应检验分析交互作用发现(见表2),NLD儿童各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F(2,20)=1.04,p>0.05),而YL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的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0):3.57,p<0.05;F(2,43)=3.16,p<0.05)。其中,对于VL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来说,在判别正确率上,二年级儿童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级儿童,三年级与四年级儿童之间差异不显著。依据三组儿童面目表情判别能力随年级变化的趋势来看,VLD与对照组儿童的判别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长,尤其是VLD儿童的能力呈现出显著增长。然而,NLD儿童的增长较为平缓,且增长幅度小,四年级时甚至出现了下降。
  
  
  3.2 三组儿童对不同面目表情判别能力的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儿童对不同面目表情判别的正确率(见表3)。研究表明,三组儿童只在对“厌恶”表情的判别上差异显著,F(2,87)=3.92,p<0.05,其他表情判别的组别间差异不显著。事后检验表明,在对“厌恶”表情的判别上,NLD儿童的正确率显著低于VLD和对照组儿童的正确率,VL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的正确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研究还发现,在对“悲伤”这一表情的判别上,三组儿童均表现出较高的判别正确率。虽然结果表明,三组儿童只在“厌恶”表情的判别上差异显著,但是比较三组儿童在各表情的判别正确率的平均数后发现,在对较为积极的面目表情如“愉快”和中性表情“惊奇”的判别上,NLD儿童的正确率(0.78和O.74)都低于VLD(0.91和0.77)和对照组儿童的正确率(0.82和0.89);而对一些消极的面目表情如“恐惧”和“愤怒”,NLD儿童的判别正确率均高于VLD儿童和对照组儿童的正确率。
  
  3.3 三组儿童面目表情判别的错误类型分析
  分析三组儿童面目表情判别的错误类型(见表4),结果表明:
  愉快:对照组儿童的平均正确率达到82%,VLD组儿童达到91%,而NLD组儿童仅为78%。三组儿童当中均有一部分儿童将“愉快”错认为“惊奇”。其中,NLD组儿童当中有少部分人把“愉快”错认为“厌恶”。
  惊奇:对照组儿童的平均正确率达到89%,VLD组儿童达到77%,而NLD组儿童为74%。三组儿童当中均有一部分儿童将“惊奇”错认为是“愉快”和“恐惧”,其中NLD组儿童中将“惊奇”错认为“恐惧”的比例均高于其它两组。此外,少部分的NLD组儿童将“惊奇”错认为是“厌恶”。
  悲伤:三组儿童对“悲伤”的判别正确率都接近100%,少部分NLD组儿童将“悲伤”错认为是“愤怒”;部分VLD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将“悲伤”错认为是“恐惧”。
  恐惧:三组儿童对“恐惧”的判别正确率均较低,且错误类型也较多。三组儿童中大部分儿童将“恐惧”错认为是“悲伤”和“愤怒”,一部分儿童错认为是“厌恶”。
  愤怒:NLD组儿童的平均正确率达到70%,均高于VLD组(65%)和对照组(64%)儿童。三组儿童中绝大部分将“愤怒”错认为是“厌恶”,少部分儿童错认为是“悲伤”。此外,一些NLD组儿童将“愤怒”错认为是“恐惧”。
  
  厌恶:NLD组儿童对“厌恶”的判别正确率较低,仅为48%,显著低于VLD组儿童(64%)和对照组儿童(80%),且NLD组的错误类型也较多,达到5种。三组儿童中大部分将“厌恶”错认为“愤怒”,一部分儿童错认为“悲伤”和“恐惧”。NLD组儿童中有一小部分儿童将“厌恶”错认为“惊奇”。
  
  4 讨论
  
  4.1 小学儿童的年龄、性别及组别因素对面部表情判别的影响
  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小学儿童在辨别表情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性别和年龄在小学阶段并不是影响儿童表情识别能力发展的因素。虽然小学儿童对面目表情的判别正确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以往的研究表明,儿童情绪面目表情的整体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发展逐渐提高,学龄前期发展非常迅速,小学阶段情绪面目表情的认知能力已相当完善。乔建中的研究表明,虽然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明显比小学生要成熟得多,但是,初中生与小学生在辨别面目表情这方面仍没达到显著性差异,尽管前者的正确判别率高于后者。乔建中认为,14、15岁-18、19岁才是人的表情识别能力的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因此,虽然对表情的识别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完善,但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判断能力的发展还达不到质的飞跃,同属于一个层次。所以,儿童对表情识别的能力在年级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认为,面部表情判别能力在小学阶段已完善,儿童对几种基本表情的社会含义已基本明确。此外,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在辨别表情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与以前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这说明,虽然本研究的实验材料并非前人所用的原始材料,但是结论一致,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材料比较可靠。
  年级和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结果表明,随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