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青少年人格与酒精成瘾之间关系研究的综述

作者:陶 塑 许 燕 张姝玥



的预测作用。但是,当他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纵向分析时,并没有发现环境的预测作用,人格特质才是预测行为问题(包括酒精滥用)的主要危险因素。Dorkin等人进行的儿童性格领域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6岁时表现出分裂型人格(比如好斗、活动过度等)的孩子,在13岁时更多地报告饮酒和使用药物。纵向分析表明,人格可能通过影响他们对同伴的选择,来对物质滥用产生作用。
  研究者使用风险因素进行研究,支持了人格可以预测酒精和药物滥用这一观点。Newcomb等人对994名12到14年级的青少年进行药物滥用风险因素的测量,他们发现共有包括低自尊和感觉寻求等特质在内的十种不同的风险因素与多种酒精和药物滥用有关。他们指出,这些风险因素还可以显著地预测一年之后药物使用量的增加情况。在另一个应用风险因素进行的纵向研究中,Scheier等人考察了行为控制不足、抑郁/焦虑、控制点和自尊等一系列心理风险因素的作用。该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因素在预测酒精滥用的形成中具有巨大作用。
  人格疾病领域中的纵向研究也支持了人格在预测酒精和药物滥用中的重要作用,人格疾病发病的过程常常是伴随着药物使用的,Kwapil研究了精神质特质和不顺从人格在10年后对物质滥用的预测作用,结果证实了精神质和不顺从人格在物质滥用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与酒精成瘾有关的人格特质
  要探讨人格特质和酒精成瘾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界定研究采用的人格结构。Barnes在1979年的酒精成瘾人格研究中,首次使用了对酒精成瘾人格进行分类的方法,这一分类是建立在当时对人格结构了解的基础上的。他把人格分为四种基本特质:刺激增减性(stimulus augmenting-reducing)、自我强度(ego strength)、神经质和场依存性。而现在的人格结构因素分析法则指出有三到七种主要的人格维度,如现在酒精成瘾人格研究中常用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就把三种主要的人格维度描述为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下面将使用传统的框架来分别探讨各人格特质与酒精成瘾之间的关系。
  刺激增减性与艾森克提出的内外向有关,可以被描述为好交际、活泼、积极、果断的、感觉寻求、无忧无虑、有统治欲、热情的和爱冒险。很少有研究证据支持外向性和酒精成瘾之间存在关系。但是,用MacAndrew酒精成瘾量表和各种感觉寻求量表进行测量,可以得出包含在外向性维度中的感觉寻求与酒精成瘾有关。Cloninger在他的纵向研究中,就指出了感觉寻求是酒精成瘾的一种高危因素,11岁时具有高感觉寻求特质的被试,16年后存在严重的酒精滥用行为。
  神经质维度在酒精成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神经质得分被描述成为焦虑、抑郁、高负罪感、低自尊、紧张、不理性、喜怒无常和多愁善感。研究数据一致报告高焦虑、高神经质与酒精成瘾间存在相关,酒精被认为有降低紧张感的作用。现在还缺乏证据证实神经质是一个前酒精成瘾人格特质,但是有研究指出,酒精成瘾者童年时和青少年问题饮酒者可能在神经质上得分较高,这些高危被试可能沉迷于用酒精来缓解紧张的效果中。
  第三个维度被称为自我强度。研究一致认为,临床酒精成瘾和低自我强度有关。在Barron自我强度量表和NEO量表的责任心上,酒精成瘾者得分低于控制组。一些证据表明,与非酒精成瘾者相比,酒精成瘾者自尊较低,且有更多的性别角色认同障碍。Jessor等人的研究发现,饮酒量少与一些人格特质有关,这些特质包括更多的个人控制、更强的信仰和高成就动机,这与高自我强度的特质是一致的。而现在的研究指出,低自我强度特质包括低挫折耐受性、易冲动等,它与艾森克指出的精神质类似。高精神质得分被描述为攻击性、冷酷、自我中心、去人性化、冲动、反社会、冷漠、有创造性、实际。这个维度相反的极端,表现为宜人性和责任心。大量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临床酒精成瘾者表现出更多的精神质及其相关特质。
  第四个酒精成瘾人格特质是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这一维度包括智力和认知风格的方面。在Barnes的理论中,与场独立性个体相比,场依存性个体更容易变成酒精成瘾者。而Zuckerman等人则表示同意艾森克的观点,智力或者其非认知方面都不应该被看成是人格的一个基本维度。所以其它对酒精成瘾人格这一概念的综述都不包括这一维度。
  3.3 人格特质发挥作用的途径
  大部分相关研究的结果都一致表明,高精神质、刺激减少性、神经质的被试表现出较多的酒精使用和滥用情况,另外,酒精成瘾还和焦虑等特质有关。但仅仅通过这些相关研究,我们还不能确定这些性格特质是先于酒精成瘾出现并导致了酒精成瘾,还是仅仅是酒精滥用所引起的一种后果。很多人格特质可能并不能预测酒精成瘾,而仅仅是过度饮酒引发的结果。
  Barnes等人在加拿大进行了针对酒精成瘾人格的一系列大型研究。该研究的第一阶段称为温尼伯健康和饮酒调查,简称WHDS。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了大量18~65岁的成年被试,进行了时隔两年的前后测。研究的第二阶段中,新加入了一部分临床酒精和药物成瘾者,以补充WHDS的数据。研究的第三阶段则是对大量的家庭进行调查,来检验家庭环境和成瘾倾向人格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显示,饮酒和酒精滥用的形成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应分开讨论。该研究的数据支持了酒精成瘾的双通道模型,即刺激缩减性可以预测个体是否饮酒,而精神质则预测了个体是否会酒精成瘾。
  刺激缩减性因素是由Vando刺激缩减性量表上的高得分和自我强度量表上的高得分组成。Cloninger等人在1988年就指出了感觉寻求在物质滥用发展中的作用。Zuckerman认为,感觉寻求在最初的物质使用中非常重要,但是可能对个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后是否还继续使用物质并不产生太大的影响。Barnes等人的研究表明,刺激缩减性,也就是感觉寻求,确实会导致饮酒,继而引发更严重的饮酒情况,最终导致酒精滥用。刺激缩减性更能有效预测年轻被试的酒精滥用情况,所以该因素可能是在酒精滥用问题发展的早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精神质因素是由艾森克精神质维度上的高得分、低社会赞许性和MacAndrew量表上的高得分组成的。很多纵向研究表明,与P维度有关的高冲动性、控制不足、反社会人格、低宜人性、精神病倾向、不顺从、多动、行为问题等特质和酒精滥用之间存在强相关。纵向分析的结果显示,高精神质的个体更倾向于产生酒精成瘾问题,精神质可以直接导致酒精滥用。在控制了先前的酒精滥用情况后,精神质还可以预测后来的酒精滥用状况,这说明它可以预测酒精滥用模式的变化。温尼伯健康和饮酒调查的第三阶段表明,家族史对酒精使用和滥用的影响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其中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