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特殊儿童可视音乐治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金 野 汪佳蓉 李立勤 黄昭鸣 肖永涛 卢红云 周红省



判断、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状、颜色、空间、速度、情感、音乐等形象思维。如果两侧大脑都得到充分刺激,那么有利于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的整合。
  基于上述原理,音乐的播放需要在固定的场所进行,可视音乐治疗室的面积一般在25~30平米左右,室内要求安静、舒适、气氛温馨。将电脑双屏置于房间的前面,双屏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见图3)。两侧各放置一台音箱,音箱的两侧各放置一台灯光发射器,患者坐在两个屏幕的正前方合适位置,与电脑、音箱呈等腰三角形。两侧的墙壁要安装反射镜,这样可以起到延伸的效果(见图4)。
  
  
  
  4 可视音乐的治疗流程
  
  可视音乐的治疗要遵循“评估-诊断-治疗-监控-再评估”的顺序进行,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不断循环往复的治疗与监控,使特殊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见图5)。其分为内敛自闭型和外显冲动型。对于内敛自闭型的患者来说,在治疗的开始阶段宜采用负性音乐,然后,经过中性音乐慢慢地过渡到正性音乐,最后,回归到中性音乐。对于外显冲动型的患者来说,在治疗的开始阶段宜采用正性音乐,然后,经过中性音乐慢慢地过渡到负性音乐,最后,回归到中性音乐。这样设计可视音乐的治疗处方,符合可视音乐治疗的同质性原则。
  4.5 监控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实时评估特殊儿童的治疗效果,以作为后续计划的依据。根据治疗记录,修改治疗假设与介入措施,并评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5 可视音乐的治疗原则
  
  5.1 同质性原则
  在可视音乐治疗的初始阶段要遵循同质性的原则。即在音乐治疗的初始阶段,要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来选定音乐。如特殊儿童比较缄默、抑郁,可选择负性的音乐,使其情绪得到音乐的认同;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特殊儿童,应选择激愤类型的音乐,使其不安的情绪得到发泄。当音乐与人的情绪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产生共鸣,才易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
  5.2 形式整合原则
  可视音乐治疗治疗要综合采用各种音乐治疗形式。第一,要将主动治疗与被动治疗相结合。如可用击鼓等形式配合所视听的内容做节奏训练,也可以在背景音乐下做律动游戏,演唱、音乐演奏等等;第二,要将个体治疗与集体治疗相结合。个体治疗主要针对的是个体存在的具体问题,而集体治疗更多的是训练个体的社交技巧、行为模仿、人际学习、合作性等等。这样通过各种治疗形式的互相整合,治疗对象就会在视、听、动的交替运动中,不断提高音乐治疗的效果,使可视音乐治疗的作用最大化。
  
  6 可视音乐的治疗效果
  
  6.1 个案介绍
  小A,男,1998年出生,9岁。正常分娩,出生时体重3500克,身长50厘米。1~2岁时有咿呀语言,从2岁时起,其行为出现明显异常。表现出不愿意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叫他的名字也没有任何反应;教他学什么的时候,表现出强烈反抗,拒绝模仿说话和作任何动作;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不能接受日常习惯的变化;用手势表达需要;有时会莫名其妙的笑;不喜欢别人拥抱;不停地动,坐不住;不喜欢与人视线接触;过度偏爱某些东西;特别喜欢旋转的东西;反反复复的做些怪异的动作;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等等。2005年,经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自闭症儿童。
  6.2 干预方法
  整体治疗过程分四个部分组成:(1)导入;(2)被动治疗(个体);(3)主动治疗(个体+集体);(4)反馈。下面以一次可视音乐治疗为例,来说明其干预方法和内容:
  6.2.1 导入
  在治疗的起始阶段,与治疗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今后的治疗以至能否达到治疗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充分重视每次治疗的导入部分。方法是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聊天和一同玩耍,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活动氛围。
  6.2.2 被动治疗(个体)
  被动视听的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左右,根据事先的评估和训练计划,在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进入符合其情绪特点的视听内容。小A的情绪表现出不安宁、攻击性和积极性,所以在治疗的初始阶段,首先从趣味视听篇中的童趣篇(立体小卡通中的Matryoahka)人手。这是一首极其欢快的乐曲,属于正性音乐,具有使人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的特点,吻合了治疗对象此时此刻的情绪状态;待到其情绪得到认同后,渐渐地转向带有中性音乐性质的音乐(童趣篇一立体小卡通中的zzzoe)。这首音乐,旋律流畅,节奏平稳,速度适中,使人感到放松、平静,同时也兼有为向负性音乐过渡的功能;最后再视听一下带有负性音乐性质的音乐(童趣篇一宠物进行曲中的Duck)。这首音乐,速度缓慢,多延音,视听后容易使人的情绪平静下来。
  6.2.3 主动治疗(个体+集体)
  主动治疗的部分,一般有两个训练内容。一是实时演奏,二是律动感统。时间大约在10~20分钟,两个训练内容既可以个体单独进行也可以集体一起进行。
  A男孩的个体被动视听治疗结束之后,进入个体节奏乐器的10分钟训练部分。首先是随意击鼓,没有时间、节奏限制;其次是一边视听一边击鼓,按照音乐节奏的快、慢击打。上述进行的目的一是为了情绪宣泄,二是为了通过节奏唤起其正确的生理节律性运动。
  节奏训练结束之后,和其他小同伴一起做10分钟的律动游戏。游戏内容要根据总体治疗目标进行安排,内容包含手指等细小部分的精细运动和全身性的粗大运动。通过倾听音乐,按照音乐的指令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按照音乐节奏的快慢做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其学会控制自己,听从指令。学会模仿,减少刻板行为。
  6.2.4 反馈
  上述治疗结束之后,在与治疗对象一同整理物品的同时,还要和孩子的家长交流感受,听取意见,发现问题,商讨解决对策,最后对家长做些具体的课后指导。
  以上的治疗流程是一个整体的治疗思路,有时候会因个体原因不能完全顺利实现,要视对象的配合程度灵活实施。
  6.3 干预效果
  通过三个月的可视音乐背景下的主、被动音乐治疗,该自闭症儿童在目光接触、情感示意、刻板行为、动作模仿等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另外,据他的家长反映,在家庭中的表现与过去也发生很大改变。如:可以接受不同性质的音乐,可以跳跃,会用简单的语词表达自己的需要,在爸爸回来时会送上拖鞋等等。以上说明患儿的情绪、身体的动作协调性、交往能力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可视音乐治疗的效果是明显的。
  
  7 结语
  
  我们先后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唐氏综合症儿童、低视力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可视音乐的临床实验。我们发现:可视音乐治疗方法,对多种特殊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都能起到缓解作用,并使其症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音乐是非语言的交流工具,对特殊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干预是有效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视听统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可视音乐治疗将会得到不断改进,其疗效将进一步得到彰显,从而使更多的特殊儿童受益。
  
  责任编校 周 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