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和谐社会呼唤特殊儿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孟万金
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来源
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学有三个目标:(1)治疗心理疾病;(2)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完美幸福;(3)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但是战后,抛弃了使人类生活的更完美幸福、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的目标,而只强调治疗心理疾病。心理学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的消极方面,成了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都是通过问题和缺陷观察世界的,这种矫正心理疾病的模式统治了心理学半个世纪。针对心理学发展方向的偏差,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指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从此拉开了积极心理学的帷幕。
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它不同于以往心理学关注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而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它研究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的能力、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等;三是群体层面。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综上可见,积极心理学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源泉。
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基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符合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学模式主要有:(1)教育辅导式——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遵循人本主义思想,关注学生生存的环境,给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2)四结合式——认为心理教育应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行为矫正、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其目标不仅在于治疗,也注重预防和发展。(3)五结合式——坚持心理教育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学生对学生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心理教育与家庭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修身养性相结合。(6)六结合式——坚持心理咨询与心理测量相结合,心理辅导教学与行为矫正训练相结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相结合,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习策略指导与心理素质优化训练相结合,立足本校大胆创新和对外交流协作相结合。(7)系统模式——强调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建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系统合作模式”、“多维立体模式”、“多层面全过程模式”“八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8)发展性辅导模式——强调对学生生活各个阶段的所有领域如职业的、教育的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经验等提供帮助,促进个人成长,提出辅导即是发展性的过程。(9)辅导一全员服务模式——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全校性的服务,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解决其个人问题,协助其做好个人选择等。
综合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1)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发展;(2)从面向个别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向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方向发展;(3)从专职教师的专门服务向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方向发展。这些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精华和发展趋势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
6 如何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6.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既尊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又强调自身的一系列原则:
(1)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为主的原则:从正面引导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用阳光雨露滋润心灵的健康成长。
(2)分享欢乐、传播幸福为主的原则:以传播幸福为主旋律,尽可能用分享欢乐取代诉苦和排解苦衷。
(3)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为主的原则:从正面开发各种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和对不健康心理的抵抗力。
(4)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应对学习、生活、人际、情感等各种策略,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培养他们成为高效能的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5)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为主的原则:用多元智能理念审视、武装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为自己发展科学定位和科学设计。
(6)全员参与、突出主体内因为主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但要明确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强调内因的作用。
(7)团体训练为主的原则: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体现群体互动的力量,强调资源共享、传播幸福、共同进步。
(8)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为主的原则:人脑对外界信息的加工主要有两个通道:一是情景通道,一是语义通道。前者以右脑为主导,轻松快乐效率高;后者以左脑为主导,劳累乏味效率低。因而,“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为主”符合开发右脑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6.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从本质上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特别强调情绪、情感对团体中人的作用。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进入实际情景、模拟情景或想象情景中去体验、思考和分析,进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认识,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所以,象多元智能途径、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都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责任编校 周 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