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研究

作者:周 菲 陈 旭



  摘要为了调查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93 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初中留守学生 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除幻想因子外,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无显 著差异;(3)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正性、负性应对方式相关极其显著;(4)自 我意识各因子对应付方式各因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农村留守初中生 自我意识 应对方式
  分类号B842.7
  
  1 前言
  
  应对是个体面对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1]。个 体的应对 方式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研究主要有 三大取向,即人格特质取向、情境取向和过程(认知-评价)取向[2]。人格取向 应对研究的 发展性观点认为,人格是影响应对的决定性因素,任何个体在应激下都由其人格决定应对风 格,由此衍生出了应对的人格功能理论,并形成了应对研究的人格特质取向[3]。 在人格取 向的应对风格研究中,无论是整体人格特质,还是作为具体的人格因素,诸如自尊、乐观\ 悲观、自我效能感等,其与个体应对方式的关系都已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的证实[4-7 ]。自 我意识作为人格特质的核心因素之一,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 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的重要保证。但是,自我 意识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尚少。
  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置家中或由其他代养人暂时抚养的学生。作 为现代社会发展变革的衍生群体,留守学生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心理学者们 主要研究了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况、行为问题、人格、道德及孤独感等方面的发展特征 [8-12]。在已有研究中,对象大多集中在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初中时期是个体进入 青春期、身 心发展开始发生质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会对个体成年后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处于这 一重要时期的留守学生对各种应激源如何应对?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应对方式又有怎样的关系 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运用问卷法,探讨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文之便,后文除标明外 ,均简称“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及与应对方式发展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引导 其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根据重庆市北碚区教委与妇联前期调查统计数据,随机选取该区四所农村中学初一、初二、 初三留守中学生共412名。发放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及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 式问卷。删去无效问卷19份,共收集到39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5%)。其中男生184人,女 生209人;初一148人(平均年龄12.7岁),初二138人(平均年龄13.7岁),初三107人(平 均年龄14.9岁)。
  2.2 研究工具
  2.2.1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该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BEV和Piers-Harris于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 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该测验由80个测验项目组成,采用正性记分。分为6个分量表:行为 、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来评价儿童的自我意识状况 ,适用于8-16岁儿童。该量表重测信度根据时间不同在0.74-0.81之间, Cronhach的а系数 为0.61-0.75(合群-行为),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信度与 效度较好[13],并且现在已建立国内常模[14]。
  2.2.2 应付方式问卷
  该问卷为自陈式个体应付方式行为评定量表。由肖计划等人参考国外研究,依据中 国人的行 为习惯编制。共62个条目,分为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可测查1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该量表在青少年学生组测查效度评估 采用因 子分析,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取值在0.35或以上。整个问卷六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分别 为:0.72、0.62、0.69、0.72、0.67、0.72[15]。
  2.3 问卷施测
  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进行团体施测。主试将两份问卷发放到学生手中,说明测试目 的及方法,并强调问卷为无记名调查,不必存在顾虑,要求他们务必对每一个问题按照自己 真实想法认真作答。然后正式施测,在施测过程中被试遇到不清楚的条目,举手示意,由主 试向其解释。
  2.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对方式结果分析
  3.1.1 留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常模水平发展比较
  
  由表1可见,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中,除合群因子未见显著 差异外,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各因子差异均达到显 著水平。
  3.1.2 不同性别、年级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差异比较
  
  以自我意识各维度为因变量,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 析,结果表明,性别主效应、性别与年级交互效应在自我意识各因子上均不显著,而年级主 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2,392)=2.37,P<0.01)。进一步做单变量方差分析 (表2) ,在行为(F(2,392)=4.08,P<0.05)、智力与学校情况(F(2,392)=4. 53,P<0.05) 、焦虑(F(2,392)=3.68,P<0.05)、合群(F(2,392)=4.44,P< 0.05)等因子及总分 (F(2,392)=4.98,P<0.01)上年级的主效应显著。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初一和初 二留守学生在 智力、焦虑、合群因子以及自我意识总分上显著高于初三留守学生;初一留守学生在行为因 子上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留守学生。
  3.1.3 不同性别、年级初中留守学生应付方式的差异比较
  
  以应付方式各维度为因变量,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 析。结果表明,性别主效应、性别与年级交互效应在应付方式各因子上均不显著,年级主效 应显著(F(2,392)=3.01,P=0.05)。进一步做单变量方差分析(表3),在幻想因 子 上年级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2,392)=3.14,P<0.05)。多重分析显示,初 二留守学生较初一学生更易采用幻想方式。
  3.2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付方式相关分析
  
  由表4可见,留守中学生应付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各个维度与自我意 识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其中,自我意识与积极的应付方式(如解决问题, 求助)成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幻想,退避)呈显著负相关 (P<0.01)。这说明自我意识水平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反之,则 越易于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在自我意识各维度中,行为、焦虑、合群性及自我意识总分与 混合型应付方式(如合理化)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
  3.3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我意识与应付方式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与其应付方式有较为显著的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 其内在联系,本研究以应付方式各维度为因变量,自我意识各成分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回 归的方法,考察预测应付方式的自我意识因素。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