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城市中学后进生生存状况管窥
作者:关 颖
以往的研究发现,在班级群体中,后进生的同伴关系较一般学生差。有研究者认为,对后进 生的转化不仅要考虑他们在智力和学习上的落后,而且要认识到他们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中存 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仅首先要爱护、关心后进生,而且也 要帮助后进生协调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互相帮助。只有如此 ,对后进生的转化才会更有成效。消除后进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使他们感到周围的人的 温暖是对其有效转化的首要条件和“催化剂”[6]。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挖掘学生 自我教育 的潜能,充分发挥普通学生转化后进生的积极作用,或许比老师帮助后进生去“协调好与同 学的关系”更可以产生积极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向工读学生询问了“ 当你遇到苦恼的事情时,你一般会向谁倾诉?”有66.3%回答是“朋友”,25.9%是“同学 ”,向“家里人”和“老师”倾诉的分别有23.2%和16%,表示“不向任何人倾诉”的有 23 .1%,“其他”人有7.1%。从应答人数上看,向同伴群体倾诉的占到57%,而向成年人 倾 诉的只占26.3%。调查还表明,工读学生愿意“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人交朋友的比例 高达 75.3%。可见他们更愿意相信同龄人,更重视同龄人的意见。对后进生而言,当面对老师、 家长等成年人的时候,他们往往处于从属或被动地位,总会听到许多的“教诲”,即“应该 怎样做”;而在同伴群体中,他们与其他人具有同等的地位,彼此之间在年龄、成熟程度以 及社会生活经验方面大致相同,心理上没有紧张和压力,更多地是探讨“我们怎么做”,有 利于相互交流与沟通。而且,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大致在16岁左右,希望自己“像其他孩 子那样干的愿望是最强烈的”[7]。因此,用同学带动后进生进步具有很大的可能 性。关键 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后进生是“坏孩子”的心理定势,给他们与后进生携手进步的 机会并创造相应的条件。一旦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得以很好的调动,在转化后进生中的能动性 和创造性便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立平.教育公平:教育权利与教育权力.现代教育科学.2005,5:18
2 林乐波等.“差生”不差——多元智能理论与后进生转化.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3:61
3 蔡慧琴.非智力型后进生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江西教育科研.2005,11:44
4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0.4:111
5 鲁洁主编.德育社会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8:373-375
6 兰国强.班级群体中后进生同辈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3:189
7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0.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