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

作者:杨福义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问题学生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如不喜欢上学、家庭内部矛盾、遭父母打骂、受人歧视冷遇、被人误会或错怪等所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对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消极影响。对问题学生而言,由这些负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应激水平越高,自我概念水平就越低,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高应激组的总体自我概念水平及各特定方面的自我概念水平(除躯体外貌与属性外)明显低于低应激组。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问题学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表明其应激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因而也成为对其自我概念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躯体外貌与属性自我概念不受负性生活事件应激的影响,原因在于它主要受到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与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关系不大。
  当然,影响问题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本研究所探讨的父母教养方式,生活事件应激之外,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值得提出的是,父母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应激不仅是影响问题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因素,杨福义、张福娟等人[22-23]的研究表明,它们还是影响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矫治过程中,这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
  4.3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已有的研究[8-10、24-25]表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问题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其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的其他指标,高自我概念组和低自我概念组在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的其他指标及总的心理健康指标上差异显著,低自我概念组的焦虑、抑郁水平显著高于高自我概念组。说明对于问题学生而言,伴随消极自我概念而来的是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越低,则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高,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也越多,为了缓解抑郁和焦虑,他们就有可能采取各种异常行为,甚至是暴力行为或反社会行为来加以补偿,以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从而导致社会行为适应不良,出现严重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因此,从父母教养方式对问题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以及问题学生自我概念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来看,除自尊[21]之外,自我概念很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另一个中介变量。要减少这类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逐步提高其自我概念水平,以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5结论
  5.1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一般比普通学生低,但初三学生例外,这与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初三显著降低有关;
  5.2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或年龄差异,而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和年龄效应,初二学生自我概念水平最高,总体上与年龄存在负相关;
  5.3问题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与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而问题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学生;
  5.4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可以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提示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是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72
  2魏运华.自尊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台湾:台湾东华书局,1996.369
  4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Shavelson, R. J., Habner, J. J., Stanton, G. C..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6, 46: 407-441
  6钞秋玲,郭祖仪,王淑兰.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3):147-149
  7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心理学探新.2000,20(1):17-22
  8廖凤林,邵金.中学生自我概念与SCL-90相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54
  9阳德华.初中生自我概念与抑郁、焦虑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633-635
  10陈卫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12-214
  11王振其,程斌.自我概念在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作用.淮南师专学报,2000,2(4):60-61
  12姚计海,屈智勇,井卫英.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57-64
  13Terry T., Huebner E.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childre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5, 35(1): 39-52
  14杨宏飞.301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测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22
  15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25-27
  16白春玉等.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校医,1999,13(5):333-335
  17张福娟.工读生不良人格和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教育对策.心理科学,2002,25(4):468-469
  18王民洁,李宝林.工读学校学生家庭环境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7,18(2):110-111
  19苏林雁,万国斌,杨志伟等.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在湖南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4-18
  2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161-167,194-196,238-241,306-310
  21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2杨福义,张福娟,江琴娣.问题学生的自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615-619
  23江琴娣,杨福义.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
  24杨宏飞,吴清萍.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03,15(2):3-5
  25刘惠军,石俊杰.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48-50
  (责任编校:刘玉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