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河北省特殊学校残障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调查

作者:梁占锁 冯秀华



  摘 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特殊学校残障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对体育健身的目的、意义、价值以及健康的科学含义理解不够深刻;被调查者的健身态度是积极肯定的,但健身行为滞后,体育锻炼普遍缺乏。文章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 残障学生 健身意识 健身行为
  分类号 G760
  
  1 前言
  
  正在我国全面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配套的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是体育改革中战略性的重大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1]特殊学校的残障学生,是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部分,对弱势群体给予关注与重视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目前,对弱势人群的体育问题远不像其它问题那样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普遍研究,这仍是当今体育科研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3]。关于特殊学校残障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这一问题还未有人给予关注,因此本研究对提高残障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广泛深入地实施有意义。
  
  2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来自河北省35所特殊学校的残障学生802名,其中男生481,女生321人(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答卷802份,回收率为80.2%)。
  
  2.2 研究方法
  问卷依据研究内容自行设计。数理统计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CASIOFX—4500P计算器,对802个样本中的8万多数据进行分类检验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北省特殊学校残障学生体育健身意识
  3.1.1 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认识
  认知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健身活动的实践效果[4]。本项调查主要研究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和核心以及有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调查表明(见表1),学生目前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认识水平整体上很低。70%以上学生对全民健身计划不了解,还有82.2%的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尚停留在“身体没残疾、不得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对健康的理解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另外81.5%的学生对健身方法还局限在“打球跑步”简单的框架内,甚至有许多同学对全民健身计划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上问题表明,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学校及社会职能管理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舆论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3.1.2 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
  表2显示,被调查者从懂事起开始发现自己的生理缺陷,心理曾受到强烈冲击,感到苦闷。大部 分同学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来自小伙伴的嘲笑甚至 侮辱,痛苦的经历使他们和同龄人相比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达76.8%。女学生由于性格(细腻、敏感)和特殊的生理现象,对自己的身体更为关注,达97.1%(见表2)。
  
   3.1.3 对体育锻炼多重价值的认识与理解
  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具有多重价值。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还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状态;同时对于扩大人际交流、增强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也有重要的作用[5]。表3显示,体育锻炼的生理学价值已被87.3%的学生所认识和理解,但其心理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和理解。而对体育锻炼多重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才是使全民健身活动得以广泛深入开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与内在动力。
  
  3.1.4 学生的健身态度
  学生的健身态度包括对健身活动的关切程度、实际表现以及兴趣走势。调查表明(见表4),学生对健身活动的喜爱程度较高,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健身活动持支持态度,其中男生中爱好和有兴趣的同学(74%)明显高于女性学生(52.7%),X2检验结果说明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3.1.5 学生对健身消费态度
  健身消费是指学生用于健身活动的经济支出,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场所的票券、健身器材以及书刊等。在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生每月拥有极少的零用钱,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花钱去健身。
  
  3.1.6 学生对健身指导的需求
  健身锻炼是一种体育行为,也是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调查表明(见表6),学生对健身指导的需求是健康且有理性的。69.7%的学生同意在学校建立健身活动咨询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健身活动有信息咨询的要求,希望在健身方法和手段方面得到专门的指导。59.3%的学生希望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80.9%的学生要求多组织体育活动。69.9%的学生要求成立各种课外运动辅导班和运动队,表现出较高的体育需求。
  
  
  3.2 河北省特殊学校残障学生体育健身行为
  3.21 学生余暇时间的活动取向
  余暇时间的活动取向是指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行为习惯与内容选择特征。调查表明(见表7):选择动养(体育锻炼养身)的占四分之一,绝大部分学生选择静养(休息娱乐养身),上网、看电视成为主要休闲方式。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性学生在健身锻炼的行为取向上明显高于女性学生,X2检验的结果,揭示出当前学生的健身活动显现“男重女轻”的现象。
  3.2.3 学生对健身项目选择情况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健身项目和内容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见表8),男生选择的健身项目多以强度大、对抗性强且富有刺激与挑战的项目为主,女生选择的多是强度小、运动量适中的非对抗性项目较多,基本符合男女性别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3.2.2 实际参加体育锻炼频度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不仅体现在健身意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唯有切实地投身到实际的体育锻炼中,才能充分体会到其价值所在[2]。表9显示:目前被调查者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特殊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作业量小、课余时间较多,但体育活动的总体频度较低、体育锻炼普遍缺乏。上述三种频度高频度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而低频度比例女生却明显高于男生,X2检验,结果表明女生体育锻炼更为缺乏。
  
  
  4 结论与建议
  
  特殊学校的残障学生由于身体残障和特殊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格外关注,但对健康的科学含义理解不够全面,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对体育健身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刻,说明学校及社会职能管理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力度不够;被调查者的健身态度和活动取向是积极肯定的,但健身意识还有待提高,健身行为滞后,体育活动的总体频度较低、体育锻炼普遍缺乏。因此对特殊学校学生的体育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以及职能部门,要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以及广告等媒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提高学生对健身认识水平,社会各行各业也应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配合,形成强大的全民健身舆论力量,使之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第二,建立健身活动咨询站和心理咨询站,聘请专家举行健康讲座,使学生真正理解健康的科学含义,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及价值,了解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更加自觉的有针对性的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组织多种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运动辅导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第三,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体育投资力度、注重特殊学校的场馆建设、提供更多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号召企业家、慈善家、社会公众爱心捐款,继续坚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兴办体育的思想,多渠道筹措资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