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性侵害受害儿童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成齐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CBT对受害儿童的治疗是有效的。而且与其他方法相比,CBT也占有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研究结果,如Celano等(1996)[20]把32个8-13岁的受害女孩随机分派到8次的CBT组或非专项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都减轻了受害儿童的PTSD,以及与创伤信念有关的自我羞愧和无力感,增强了儿童全面的心理社会功能。但两种治疗方法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于这种结果,研究者认为,即使在非专项治疗组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关于性侵害及儿童的相关反应,这可能减少了治疗条件的不同。而且,如果儿童出现的PTSD症状不是严重的和反复的,那么更加结构化、手册化的方法可能是不必要的。Jaberghaderi(2004)[21]把14个12-13岁的受害女孩随机分派到12次的CBT组或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对PTSD的治疗都是有效的。EMDR对PTSD与行为问题的治疗效果优于CBT。此研究的最大不足就是样本数太少,使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2)非侵害父母参与治疗的价值
  非侵害父母参与治疗可以减少他们对于侵害事件的负面反应,增加正面反应。如Celano等(1996)[20]的研究结果显示,分派到CBT组的父母,在对受害儿童的支持方面报告了更多的显著改善;在父母预期侵害对儿童将有负面结果方面,有明显更少的报告;以及父母有更少的自我责备。Cohen等(2004)[18]的研究结果显示,分派到TF-CBT组的父母,在自我报告的抑郁、侵害带来的痛苦、对儿童的支持上显示出更大的改善。Deblinger等(2006)[19]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与CCT组相比,TF-CBT组中的父母继续报告更少的痛苦(与侵害有关的);非侵害父母的改变可以促进受害儿童的恢复,因此对受害儿童的治疗应该把非侵害父母包括进来。如Deblinger等(1996)[22]把100个7-13岁的受害儿童家庭随机分派到三种治疗组(仅有儿童、仅有母亲、儿童与母亲)或无治疗组,进行12次CBT治疗。结果显示,儿童与母亲共同参与的治疗组中,儿童的外化行为、抑郁、PTSD的改善较大;儿童单独参与的治疗组中,PTSD的改善较大;母亲单独参与的治疗组中,儿童的抑郁与外化行为改善较大。Deblinger等(1999)[23]对其1996年的研究进行了两年的追踪调查,追踪时间间隔分别是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结果显示,与1996年的后测结果相比,儿童的外化行为、抑郁、PTSD有显著的降低;当然也有不同看法,如King等(2000)[24]把36个5-17岁的受害儿童及其家庭随机分派到三种条件下,儿童单独参与的CBT、家庭参与的CBT、无治疗组。结果显示,与无治疗组相比,接受治疗的儿童在PTSD、恐惧、焦虑症状上有显著改善。父母参与并没有提高CBT的治疗效果。12周的追踪调查显示改善具有持续性。
  2.2.2 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
  Burke(1988)[25]把25个8-13岁的受害女孩随机分派到6次的结构团体治疗组或无治疗组。结果显示,在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上,治疗组优于控制组。这说明团体治疗是有效的。Berliner和Saunders (1996)[26]把80个4-13岁的受害儿童随机分派到10次的结构团体治疗组或结合了压力管理训练、逐步暴露的结构团体治疗组。结果显示,在焦虑和恐惧症状的改善上,两种治疗方法都是有效的。在治疗结束一年后及两年后的追踪研究中,也发现症状持续改善,但是两个治疗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缺乏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受害儿童的异质性,如果儿童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前测焦虑、恐惧,那么结构团体治疗可能就已经足够了。Baker(1985)[27]把39个13-17岁的受害女孩随机分派到10次的个别治疗组或6次的团体治疗组。结果显示,在自我概念的改善上,团体治疗优于个别治疗;在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上二者没有差异。Perez(1987)[28]把55个4-9岁的受害儿童随机分派到12次的个别游戏治疗组、团体游戏治疗组、无治疗组。结果显示,在自我概念、自我控制的改善上,两个治疗组优于无治疗组;但两个治疗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Nolan(2002)[29]把38个4-17岁的儿童随机分派到个别治疗组或结合个别治疗的团体治疗组。治疗结束六个月后的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治疗组中的儿童,在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行为、愤怒等方面有显著改善。两个治疗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对受害儿童的干预,团体治疗和个别治疗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对受害儿童来说,来自同辈的支持、鼓励并没有多大帮助;或者是因为研究中受害儿童的年龄跨度较大,他们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
  性侵害受害儿童的治疗研究进展/李成齐2.3 受害儿童治疗效果的元分析研究
  传统文献综述的主观性、随意性、简单化,使对受害儿童治疗效果的争论更加复杂。如Silovsky与Hembree-Kigin (1994)认为[30],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Saywitz等(2000)认为[31],认知行为治疗和专项侵害治疗在减轻症状方面要优于其他治疗方法。Ramchandani与Jones(2003)则认为[32],认知行为治疗对心理症状的改善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对年幼儿童。与传统文献综述相比,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倚,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笔者对相关资料整理总结如下:
  Reeker等(1997)[33]对15篇团体治疗文献进行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团体治疗是有效的;研究者没有发现年龄或性别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但发现治疗设置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即临床上进行的研究比实验室中的研究倾向于有更好的效果;团体治疗对不同症状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Hetzel-Riggin等(2007)[11]对28篇治疗文献进行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疗要比不治疗的效果好,这个差异不是由于研究质量造成的;而且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症状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具体如下:①专项侵害治疗、支持性治疗、团体治疗对受害儿童行为问题的改善最有效。家庭治疗的效果量较低,这和以前的研究不一致[22][23]。尽管家庭治疗对受害儿童的行为问题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整合了支持性治疗和专项侵害治疗的团体家庭治疗可能是有效的,因为非侵害家庭成员可以得到正在经历同样问题的他人的理解而获得力量,从而影响受害儿童的改变。②认知行为治疗、专项侵害治疗、个别治疗对受害儿童痛苦情感的改善最有效。这个结果和多篇文献综述的结果一致,这些文献综述显示,专项侵害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对PTSD症状的改善是有效的[31][34]。③认知行为治疗、专项侵害治疗、团体治疗对受害儿童自我概念的改善最有效,自我概念也是最有可能不经治疗而自我修正的。④游戏治疗对受害儿童社会功能的改善最有效。这个结果和Bratton等(2005)的研究结果一致[35]。他们发现游戏治疗对儿童期的社会适应特别有效。团体设置中的游戏治疗对受害儿童社会功能的改善可能更加有效,因为它给受害儿童提供了一个在安全的环境中和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⑤对于其他问题,比如学习能力、危险评估能力等的改善,则专项侵害治疗、游戏治疗、支持性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治疗有最好的效果。当然元分析研究也存在不少局限与问题,如文屉问题(指作者及其资助单位都不愿提供无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或无效的结果的一种倾向),选择资料偏差、资料的异质性问题等。因此在运用上述结论时应该谨慎小心。
  

[1]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