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到底谁是谁的希望






某杂志上有一则文章,77岁的教皇保罗二世在巴黎第12届世界青年节上,面对着一百万从世界各地前来倾听他做弥撒的青年,神情黯然地说,“年轻人,你们是我的希望!”而这些在物欲世界里的年轻人,本来是把神圣教皇当成他们的希望,渴望某种解脱而来的。
  真让人闹不清,这世界到底谁是谁的希望!
  文章的最后引用《费加罗》杂志的话,“信仰不能拿计算器算,上帝也不能用望远镜找。”
  按说,空洞应该是人的一种常态,若一个人心里总是装满宏伟蓝图未免活不洒脱,这种人的日子肯定过得如同一个奴隶。母亲有个女友就经常抱怨自己是“一只猫过了一头驴的一生。”可见她有多么孜孜不倦,又多么痛悔不堪了。
  布罗茨基在1991年的一次讲演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比喻,“大约一个小时之前,我现在所站立的讲台和你们的座位都是空的。一个小时之后,这个地方又会空下来。我想像,这里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的,‘空’是这个地方的自然状态。”人其实也是如此,如果你自身内部有足够的力量,形散而神不散,那么“空”也即是“满”了。
  用希望感来填充“空”虽然不失为人生的一种办法,但“希望”这东西,的确是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就没有。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这并不是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而是说,你太过于执著了,它反而不在或不见了。不找而其浑然自在,其实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