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降龙 董仲得胜放杨高
早在十年前,王母娘娘便八卦算就:十年后土丘国将要再次兴兵犯境,老奸贼潘洪一定会借此机会加害于忠臣董永。因此,王母娘娘劝玉皇大帝高抬贵手,尽快放董仲返回人问,以便协助人间天子共保天朝江山。
玉皇大帝虽然有些犹豫,但一向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张百忍更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为了天朝的长治久安,玉皇大帝还是答应了。这才发生了董仲中状元,拒婚欺君等一系列事故。
然而事情尽管与王母娘娘和七仙女有关,但"宝扇失灵"与董永挂帅出征这场戏确是潘洪和挑嘴姑娘精心策划,共同导演的。
潘洪虽然位高职显,权可倾国,万岁对他更是恩宠有加,言听计从。但是,野心勃勃的潘洪并不因此而满足,却一直是朝思暮想着要取代皇帝的位置。
前几年因身边没有得力的心腹,手头没有直接调动兵马的权力而未敢轻举妄动,自从傅官保来到其身边,并当上了大夫之后,这一老一少正好臭味相投、狼狈为奸,曾不只一次地在一起精心策划夺取江山的大汁。他们的第一次夺权尝试就是与土丘国勾结,以便借助杨高的兵力搞里应外合,在他们的阴谋眼看就招"乌龙搅水"的横枪挑马来。
说时迟,那时快,董仲刚刚坠于马下,杨高便对准董仲的咽喉就是一个"回马枪"。
董仲见大势已去,忍不住大喊一声:"吾命休矣!"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喊便奇迹般地反败为胜了。原来董仲曾是半空中的。和应子",其声音可以传至十万八千里之外,这一声高叫,非同小叮,竞惊得杨高的宝马"草上飞"肝胆欲裂。刹时问窜出。丈开外,杨高也被震下马来,一只脚卡在马蹬里,被倒拖了数十丈远。杨高到底身手不凡,只见他一个"烧鱼翻面"双手抓住了两把牧草,迅速脱掉了卡在马镫内的靴子,接着一个"鹞子翻身"站了起来,再看那战马已七窍流血而亡。杨高虽有较深的内功,却也感到耳内轰鸣,眼冒金星,头昏脑胀。
土丘国两员大将见杨高落马,急忙策马来救,又见杨高已经脱险,便随机应变地直取董仲。正当前面骑白马的大将举起大刀向刚从地上爬起来的董仲头顶劈下时,突然一把梭子飞来,不偏不倚正好刺穿了白马大将那高高举起的手腕。白马大将"哎哟"一一声,手也穿了,刀也掉了。
奇怪的是,那梭子刺穿了白马大将的手腕之后,又自动飞回来刺瞎了随后赶来的黑马大将的眼睛。杨高见连伤两员大将,自己也失去了宝马,只得呜金收兵。
退敌之后。董仲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位救了他性命的"飞梭将军",他只得吩咐先安营扎寨,再设法寻找。
扎下营盘之后,又出现了一件怪事,"飞梭将军"没找到,却在马料堆内抓到一名"小奸细"。两位马夫立即将那奸细送入帅帐,清董仲发落,那"奸细"一见董仲连忙低头跪下,董仲一看他那身打份,就知道是一员少年英俊的小将,虽然未看清其面孔。却也.有三分好感。
董仲想看看他是不是潘洪手下的打手保镖,便喝令他抬起头来。但一连喊了三声,那奸细还是不肯抬头,董仲越发生疑,当即喝令他交出兵器。元帅连下三声帅令,那"奸细"仍然木头似的跪在那里一动不动,董仲只好命人搜查。
这一搜才发现那奸细身上什么长短兵器也没有,仅仅有一把织布梭子。见梭子,立即恍然大悟,原来跪在自己面前的正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飞梭将军"。
董仲自知失礼连忙离座将"飞梭将军"亲手扶起。奇怪的是,当董仲恭恭敬敬地将救命恩人扶起来,还没有等那位救命恩人站稳,又恶狠狠地打了这位"飞梭将军"一耳光。更奇怪的是,这位恩人挨了一巴掌之后,不仅不还手,反而"扑咚"一声再次跪了下来。
帅帐内所有的人都以惊恐的眼光望着董仲,直到这位"飞梭将军"喊了一声"父帅!孩儿奉母命前来,万望见谅,,时,人们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位"飞梭将军"就是董仲的女儿董莉珍。
董莉珍见父亲文挂武帅,极不放心,一定要来为父亲保驾。董仲不}上她来,她便女扮男装藏在草料堆内,当她听到董仲高叫一声"吾命休矣!"的时候,便从草料堆内钻了出来,放了一飞梭,救了董仲一一命,又迅速藏进了草料车。
董莉珍这样做,一是想在暗中保护父亲的安全,二是怕父亲怪她不在家中照顾身怀有孕的母亲,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人家当"奸细"抓来了。
董仲本来对女儿的到来十分恼火,可是当听说是妻子皮氏叫女儿来为自己保驾时,那气也消了一半,再想想女儿那法宝一样的"飞梭",又觉得自己是位文元帅,手下正需要这样的武将,那气也就全消了。
董仲指着女儿手中的织布梭子说:''珍儿,你这是哪儿弄来的宝梭?"
董莉珍笑了笑说:"父帅,这并非宝梭,就是原先在俺娘箱子里放的,我在家天天玩的那个两头尖,中问穿金线的东西。"说着就把那根棍子和梭子递了过去,董仲接过一看的确是一根尺把长的木棍和一个织布用的梭子。董仲摆了摆头说:"你小小年纪,竞学会了骗人,还不快把你的法宝拿出来!"
董莉珍仍然认真地说:"爹爹,我刚才用的就是它,不信孩儿再做给您看看。"
董莉珍从董仲手里拿过梭子放在地上,又把从梭孔内露出来的金线抓在手里,再拿过那木棍,在梭子尖轻轻一敲。当梭子跳起来之后,便对准梭子中间轻轻敲一棍,"嗖"的一声梭子飞出了三丈开外。正好把帐篷尖儿碰掉,董莉珍一收手,梭子又在金线的牵引下飞了回来。众将领见此情景齐声称绝。
傅无宗看完董莉珍的"打梭"表演后,一步跨上前来对董仲说:"启禀元帅,令爱既然有此绝招,不妨派下官向土丘国下一战表,约他三H后在虎狼滩前见个高低。"
董仲说:"先锋官言之有理,你先去备马,待本帅写好战表再叫人送给你。"
傅无宗正愁那封密信送不出去,这才想出了下战表的主意,没想到董仲这么容易上当,真是喜出望外,并在心里暗暗骂了句"书呆子。"傅无宗"得一令"后便备马去了。正当他卸下盔甲,暗藏朴刀,打扮成信使的模样,又掏出潘洪写给杨高的密信藏在怀中,只等战表一到就要逃奔敌营的时候,突然冲进来几员边将,将他打翻在地来了个五花大绑。傅无宗正要发火,董仲一步跨了进来,董仲正准备令傅无宗交出那封密信,话刚出口便发现傅无宗嘴里面在嚼着什么。待令人撬开其嘴时,他已把刚才嚼的东西吞到肚子里去了。从傅无宗嘴里吐出的腊丸碎皮可以判断他吞进去的是一封信,董仲气愤的骂了一句:"无耻奸细,推出去斩了。"
董仲杀了傅无宗之后,又觉得证据不足,担心回京城后不好交待,便严令不准走漏风声,以免闹出新的麻烦,于国于家都不利。
杨高吃败仗后,满肚子的怒火没处发泄,同去就下令:"把董永推出去斩了,以解心头之恨。"
军师杨谋上前劝阻道:"这董永千万杀不得。杀了他就赞:七仙女不下凡来为夫报仇,重演当年张四姐大闹东京的旧戏,就是让张三姐的儿子'二郎神'知道了你我也吃罪不起呀。臣闻董仲读过天书,很会用兵.再加上那会使古怪兵器的小将,万一发起威来,恐怕也不亚于那宝扇的威力啊。"
杨高听军师这么一说,也不敢动手了,杨谋又说:"依为臣之见,不如把他先软禁起来,待夺取中原之后再杀不迟。万一战事有失,我们也好有个退路。杨高想了想便决定在软禁董永的同时着手调兵遣将,准备与董仲决一雌雄。
董仲虽然是文官,但毕竟有半仙之体,又读过天书,因此他善于用兵布阵,往往料事如神。董仲见杨高连伤二将之后,一·直按兵不动,并不存侥幸之心,料定这种平静的背后将是一场恶战,因此便抓紧时间操练兵马,演试阵法。
董仲把自己在"云雾书斋"中学过的各种布阵方法仔细地回忆了一遍之后,认为用"降龙伏虎阵"来对付杨高较为合适。这种阵法用兵不多,但演练起来极难,如有差错就有可能损兵折将,不过一旦演练纯熟,便能万无一失。
董仲整整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才使全军将士掌握了"降龙伏虎阵"的操演要诀。奇怪的是,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又等了半个月,仍然不见杨高出战。董仲感到十分纳闷,派人一打探,才知道杨高根本不在营中。杨高到哪里去了?难道到名山古刹搬救兵去了不成?
原来土丘国近来出了一件怪事,一个月前,也就是杨高吃了败仗不久,他正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再战,突然接到一封急信,信上说他的夫人欧阳氏生了一个怪物,有四只脚,四只手,两个脑袋......
杨高接信后吃惊不小,立即日夜兼程赶回国都。杨高回去一看,果然不假:这怪物很像两个背靠背站着的小女孩,她们不仅背部连成了一体,怎么也分不开,而且一生下地便会走路。
可是那种合二为一的身子又不允许她们各自向前,走起路来,就你拉我扯。
杨高初战失利,心中已是闷闷不乐,又遇此怪事,便料定是不祥之兆。他三十有余,膝下尚无儿女,好不容易盼到妻子身怀"六甲",哪料到却生了个怪胎,心中好不恼怒。只见他拔出宝剑,高声怒喝:"宁可杨门绝后,焉能留此怪物!"说话问手起剑落,便将那怪物劈成两半。
奇怪的是,这一剑劈下去,竟毫无血迹,那怪物不仅没有死去,反倒从一个大怪物变成了两个小怪物。杨高正要举剑再劈,就见其中的一个"扑咚"一声跪在地上喊道:"父亲息怒,请受小女一拜。"
另一个则正跪倒在欧阳氏床前口称:"母亲受惊了,女儿大礼参拜。"
杨高"当啷"一声宝剑吓掉了。欧阳氏也惊出了一身香汗。过了许久,他们才认清站在自己面前的并非怪物,而是一对天真可爱的小女孩。
再看地上,竟多厂一对凤凰金钗,一对桃木梳子和两个小巧玲珑的胭脂水粉盒儿。杨高记得非常清楚,这些东西是自己刚才剑劈陉物"时从她们两背之间掉下来的。杨高以为它们无用,便准备捡起来丢出窗外,不料那两个小女孩却时跑过来拉着他的手说:"父亲,这都是女儿们的护身法宝,千万丢不得啊。"原来,使她们连在一起的并不是肉体,而是一个肉红色的"皮袋子",杨高一剑劈开皮袋子之后,那些"护身法宝"便掉了下来,她们俩姐妹也就一分挣二。杨高见夫人生的是一对双胞胎,立即转忧为喜,并且高高兴兴地将两个小宝贝抱上了象牙床。欧阳氏接过女儿之后,又要丈夫为她们起个名字。杨高见那些"护身法宝"上全部是凤凰图案,便用"凤凰"二字作为她们的名字,先拜父亲者为大,起名杨凤,后拜者为次,起名为杨凰。杨高见两个女儿连胎而生,而且带有护身法宝,料定他们有些来历,成人之后决非一般凡夫俗子可比,心中暗暗高兴,立即传旨摆宴,隆重庆贺一番。又令御厨煮熊掌,煎鸽子汤为夫人催奶。
次日天明,杨高正准备奔赴边关,欧阳氏却一把拉住杨高,定要他住一段时间再走:"家里出了这种异事,决不会一帆风顺的,你是三军统帅,在家里可以一正压三邪。"杨高住了一个多月,等夫人心绪完全安定下来,才重返边关,准备与董仲决一雌雄。
一天上午。董仲见杨高久不出战,正准备带兵推演新的阵法,突然有人来报杨高在虎狼滩讨战。董仲说了声:"好!本帅候他多时了。"便传令备马出征。
来到两军阵前.董仲独自催马出列,在离杨高只有一箭之地时,才勒紧缰绳叫杨高上前答话,杨高见董仲单枪匹马,便放心大胆地放马过来。
董仲说:"我有几句话,明知你不爱听,还是要一一吐为快。你父亲原为天朝诸侯。后因故反叛,成了犯臣.朝廷本当兴兵讨伐,因你父早已作古,可以不究。如今你既袭父职,朝廷也换了新帝,你应当以国家统一的大局为重,归顺朝廷才是正理。像你这样智勇兼备的将领,新主一定不会亏待你的,只要你愿俯首称臣,我也愿在万岁面前保举你为丘王......"
董仲还未把话说完,杨高便哈嗡大笑起来。董仲问他为何发笑,杨高说:"我笑天朝无贤才良将,让你这样的书呆子来挂帅,上得阵来不敢交手,只晓得劝人投降!"
董仲说:"有道是能弱能强千年计,有勇无谋一旦休。本帅用兵之法是厚谋而薄勇。杨将军如不服气,不妨一试。"
杨高说:"杨某统帅熊罴之师。行似蛟龙出水,攻若猛虎下,要叫你谋而不得。"
董仲说:"我这里以逸待劳,摆降龙伏虎之阵,一定要食虎宿皮。"
杨高在两军阵前气冲牛斗,回到帅帐后,却是坐立不安,忙问军师杨谋什么叫"降龙伏虎阵"。杨谋抓了好半天头皮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含含糊糊地说:"听先父讲,'降龙伏虎阵'乃天书上所载阵法,古往今来鲜为人知。"
杨高一听这话,吓得面如土色。心想,不去破阵吧,昨天已夸下海口;如果盲目上阵,又怕在"书呆子"面前丢脸。正在这时,门外忽然有一老道求见,杨高立即传令:"有请。"不料一连请了三次也没见人进来。
杨谋见此情景便对杨高说:"求见者数请不入,想必非一般游方术士。"杨高"嗖"地一声站起身来,三步并作两步跨出帅帐一看,果然是一位颇具仙风道骨的道长。
只见他:身穿八卦道袍,手持三尺拂尘,一头白发披肩齐胸,两道银眉连着胡须。杨高连忙上前施礼,并说了许多"有失远迎"之类的客气话,才将老道请进了帅帐,并没盛宴款待。
酒席问少不了请教"降龙伏虎阵"的奥妙。老道说,这种阵法又叫"出花入木迷魂阵",进阵时以树为标记,出阵时以花为标记,它阵中还有阵,阵外又套阵,处处有陷阱,阵阵设伏兵。那真是神入要迷路,鬼进也掉魂,老虎怕飞沙蒙眼,蛟龙恐利箭封顶。说着又从袖筒里拿出'张布阵图递给杨高说:"请小心破阵。"杨高越听越害千自,杨谋却越听越高兴。杨高正准备请教破阵的办法,那老道却不知为什么只说了声"失陪"便走了。杨谋见杨高那十分惋惜的样子,便说:"老道既然留下了布阵图,我便有破阵的办法。"
杨高认真看了几遍之后说:"从阵图上看,这是由八卦阵和迷魂阵综合起来的阵法。上有无数利箭'降龙',下有千万陷阱'伏虎',再加上那做过'和应子'的董仲,声如响雷,听了他的喊声没有不落马的,实在难破啊。"
杨谋说:"有道是江湖如隔纸,点透自然明。不论什么阵法,只要识得就能破得。依我看只要准备一千块木板,把陷阱盖起来。再多准备,'点棉花,把人和马的耳朵塞起来,三军将士个个戴盔挂甲,就能万无一失。"
杨高说:"还必须设法先将木板送进阵去才好。"
二天后,杨高、杨谋带领一万多步骑到虎狼滩前,三声炮响过后,杨高双腿用力一夹,那匹枣红马便像箭一样冲出了番营。今天的杨高,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手持一杆火红长枪,脚蹬一双血色马靴,脖子上围着一根黑白相间的虎尾,显得威风凛凛。杨高来到两军阵前大声吆喝:"董南蛮,快快出来受死!""该死番贼,本帅来也!"董仲这一声喊叫胜过惊雷,要不是杨高事前在耳朵里做了手脚,肯定又要被震下马来。
"惊雷"余音未绝,董仲已来到杨高面前。杨高一看,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只见董仲:头戴金冠尖顶帽,冠上红缨随风飘;身着黄铜紧身甲,护心镜上光闪耀。米黄马裤绣飞蝶,金瓜战靴蹬鞍牢;手持一柄护身剑,桔黄大氅身上套。胯下骑的黑斑马,昂首扬蹄正咆哮。
杨高心想:"这真是'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这'书呆子'的一身打扮还真像一员虎将!"
董仲见杨高目瞪口呆地望着自己,便冷笑一声问道:"你口吐狂言,想必已有破阵之法?"
杨高见对方嘴动,连忙从耳朵里掏出棉花球但只听清了后半句便说:"量你这书呆子也摆不出好阵法来,你敢让本帅带人进去看看么!"
董仲明知杨高用的是激将法,却有意将计就计,便同意杨高派人先看阵后破阵。不过只准步行去,不准骑马。
杨高要的就是这句话,因为骑兵反而不好带木板进去。杨高见董仲中计,便答应一不骑马,二不带兵器,先派二千个步兵进阵观看。
董仲说:"好汉一言,快马一鞭,请便吧。"
杨高唯恐夜长梦多,立即回头招手。杨谋见到事先约好的暗号,立即令一千名身藏木板的士兵,直闯"降龙伏虎阵"。顷刻之间,便在阵中的几条通道上铺了一层木板。紧接着其余的九千番兵都穿戴着铁盔铁甲,分数路杀进阵来。
董仲大骂杨高是个不守信用的小人,耳里塞着棉花的杨高根本听不见骂声,只顾高兴地狂笑:"我正等着你这小南蛮食虎宿皮呢。"
董仲心里说:"你笑吧,莫忘了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番兵刚刚冲入阵中,董仲便将手中的杏黄旗向左一摆,各路将领也都如法炮糊。演阵士兵看见旗号,一面抽刀砍马,一面迅速跳上木板。番兵战马大多是训练有素的,看见寒光一闪,就能自动冲下木板避刀,这一冲正好掉进陷阱。
董仲又将杏黄旗向下一压,阵内将士就全部蹲下不动了,与此同时,就见几千支乱箭从四面八方,向番兵射了过来。那一千名搬木板的番兵,因未穿铁甲,大都变成了浑身插箭的"刺猬"。董仲再把杏黄旗向上一扬,上风高处的一班人马,顺风扬沙,细沙飞起,人畜都睁不开眼睛,看不见东西,只有听任天朝将士随意砍杀了。
董仲反复摆动着杏黄旗,摆阵的将士不断变换着阵法,番兵的幸存者也就越来越少了。纵有一部分幸存者,也都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了。那些转花了眼的战马竟自己往陷阱里冲。
杨谋在阵外看得仔细,立即下令鸣金收兵,耳朵里塞了棉花的番兵们,什么也听不见,只顾自己横冲直撞,最后冲出阵门的还不足一千人。
再看阵内,那真是"头落犹如瓜生地,血流如同水泛红"了。董仲见阵内已难见活的番兵,这才下令收了阵法。同时下令搜寻杨高尸首:"死要整尸,活要生擒。"
杨高自以为道路已经铺平,陷阱都被盖上了,没料到董仲早已识破了其阴谋,及时调整了阵法,留下的恰恰是没有陷阱的通道。等那些番兵将木板铺好之后,再令摆阵将士们从伪装好的陷阱旁边跳上木板,来了个"抽刀赶马"。第一招就把大部分番兵人马"赶"进了陷阱。
当时正准备占据阵中至高点指挥三军的杨高,见阵内形势突变,大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本想调整部署,没料到自己也掉进了陷阱。
杨高只当是半世英名就此了结,幸亏阱下早有半坑尸体垫底,这才保全了性命,杨高在陷阱内不敢动弹,指望顺利躲过这一关,日后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过了好半天,他刚想拉开棉花球听听动静,正巧听见董仲下令搜寻自己,又吓得不敢动了。
其实刚才董莉珍已经看见杨高落进了这口陷阱,现在她正左手拿梭,右手持棍向陷阱边走来。董莉珍一边走一边说:"父帅,杨高正是掉进了这口陷阱。"
杨高一听这话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罢罢罢,三军可夺帅,匹夫不町夺志,与其让她生擒,不如抽刀白刎!"杨高拔出腰刀就要抹脖子,那宝马突然惊叫一声,腾空而起,竞从董莉珍的头上"飞"了过去。
董莉珍回头一看正是杨高,她左手将梭子抛向空中,右手举棍便打。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仲不知为什么喊了一声:"孩儿,休要伤他性命!"董莉珍只得眼睁睁地望着杨高逃进了番营。庆功宴上,董莉珍嘴翘得老高老高,可以挂住一个酒瓶。董仲帮她理了理蓬乱的散发,说:"别孩子气了,你知道那一梭子打过去,打死的是何人!"董莉珍吃惊地望了一眼董仲,不解地说:"除了杨高便是那匹枣红马呀!"
董仲认真地说:"不!除了那匹宝马,还有你爷爷的性命,懂吗?!"
这正是: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董仲学会文武艺,降龙伏虎创奇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