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越国的顶梁柱范蠡,他是越国大王勾践手下的足智多谋的大臣,帮助越王成就了霸业。当越王大宴群臣时,他却带着西施泛舟西湖,而急流勇退、因为,他已经料到统治者“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即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狡免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也。
据传范蠡浮海到了齐国,开始做珠宝生意,赚了大钱,但他看破红尘,将赚来的大量的钱财都散发给了亲戚朋友们,最后在齐国陶邑置地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范蠡能聚财,又能散财,他在人们心目中,是难可能的,故其成为文财神第二,同时也就成为经商者的楷模。
范蠡 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
东周时期,尚有72诸侯国,到春秋时代就只有12大国了。而地处长江以南的吴、越却先后称霸并问鼎中原,但时间不长便灰飞烟灭了。《左传纪事本末》上称:“昭公三十二年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这里说的是吴越之争,越最后灭吴的史实。但在那时,还在历史幕后的范蠡却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史书却连他的生卒年月都没有记载,作为历史人物,作者也不敢妄纂。
哀公元年春,吴王夫差趁越王勾践刚继位之初,在夫椒打了一个大胜仗,报了前次败北之仇,然后,进军越国。越王勾践仅以五千兵甲保卫首都会稽。在这种刀兵相逼之下,越国处于灭亡之际,越大夫种与吴太宰达成了讲和条件。狂妄的吴王夫差竟答应了,但遭到元老重臣伍子胥的坚决反对,并引用历史事件来企图说服吴王,立即消灭越国,吴王却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伍子胥不得不叹道:“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他已经预感一个越国的悄然兴起,必然会灭掉吴国。
但是,越王勾践才继位三年,就想伐吴复仇。范蠡于是进谏阻止道:“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勾践勉强应付道:“为三者奈何?”范蠡胸涌成竹的回答道:“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他滔滔不绝,阐明天时、地利、人和之道理。越王不再语,范蠡也不敢再多言。
此次谈话,勾践反而认为范蠡有二心,便一意孤行伐吴,遭到惨败,而退回会稽。在失败面前,勾践不得不再次召见范蠡,并自责道:“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诚心的回答说:“大王不听我的话,那有什么办法?现在只有这样了,因为夫差喜好女色,只有把士的女嫁给吴国的士,把大夫的女嫁给吴大夫,这样来保住越国。”范蠡的这一计谋,吴国却不答应。无赖,最后,越大夫种向勾践建议,只得勾践自己去作人质,保全国家。范蠡也附合着说:“管理国家大事我不如大夫种,如果是外交之事我比大夫种强一些。”这样,大夫种留下来守国,范蠡跟随勾践到吴国去作人质。
三年后,吴国才遣送勾践范蠡归国,暂时住于首都会稽。勾践听取谋臣之言开始了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以报仇雪恨。勾践为进一步掩盖他的复仇之心,根据范蠡的建议以金玉、子女再去贿赂吴国君臣。可当时,夫差英明果断,励精图治,大臣又多贤豪,因此军队士气高扬,一时间,勾践无隙可乘。
时隔不久,范蠡又重新实施他的计谋:欲报此仇,必先乱其政。范蠡深知统治者谁不是好色之徒这一本性,于是就想在越国挑选数十名才色兼备的美女贡献给吴王,使其溺于声色,而不理朝政,引起内乱,这时越国便趁机报仇。
范蠡在得到勾践同意后,便在越国广搜美女,但采访了数月,竟不尽人意。美女虽然也弄来了好几十名,范蠡从中挑出数人,一一鉴别,可貌虽美,而内心却是草包,这种人怎么能担担重任?这些女人,贪图荣华富贵,倒是她们的本能,要她们有何用?范正在苦想,他反而从那些美女的虚华中联想到了山村中的村姑们的纯朴。因此,他念头一转:绝世佳人当不会出生在尘世嚣扰的城市中,地灵人杰处,山野多丽人!
范蠡微服私访,经过数日的跋涉,来到了萱罗山下,走进了萱罗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工夫。这里就是西施的故乡。萱罗山婉延南来,溪水环抱,最后消失在那旷野之中,真是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景物宜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使人心旷神怡。旷世佳人西施就出生在这里,据说她身上散发出一种体香,似兰如麝,香气远溢,使人神摇魂荡,这即是人们所传闻的国色天香是也。
范蠡站在一小土丘上,正四处张望,突然发现那野花丛中有一二个丽人,款款而出。但见其中一人,明目皓齿,柳眉天成,面如野花,色如温玉,看得范蠡目瞪口呆,他在统治阶层中本还可算得上一位正人君子,但见此女,也难已自己,心中暗想:若得此女,夫差怎能不被她迷惑?但却不知她的内心素质如何?如果也象先行寻得那些蠢妇愚女,也不过是肉饱子打狗,有去无回,我们的一份用心,也只得付诸东流水了。范蠡还想近前细看时,那二女已翩然入村了。
那位佳丽,就是西施。她生长在这远离热闹的大都市,每天所见都是些为谋求生存的凡夫俗子,衣裳破烂的碌碌无为之辈。一代美人抑或比那些一般妇女更多了些忧愁:在何处去寻找一位般配的美男子呢?范蠡在越国本是一位美男子,且衣冠楚楚,气质高贵,象这种人,也是西施第一次所见。也就是这第一眼为西施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象。自古来就有这种说法:一见钟情。这情谁说得清,道得明?西施见那生男子一直盯住自己看,便羞涩地低下了头,跑回了自己的家中,可那颗心儿还在不断地跳动,她走到了门口,从那门缝中向外直望……
范蠡连日的寻访,今天终于得到了一佳丽的踪迹,心中自然高兴。心想:若得此女报效,不怕越国没有复仇的希望。但他又害怕此女是否已经成婚,如果那样,就会多一些麻烦。于是,他便在村中暗访,得弄个水落石出。
第二天,范蠡带着从人,径直来到了西施的家中,向西施之父说明来意。西施之父从内心来说是不愿意的,但迫于朝廷的声威,一个贫民百姓岂敢说半个不字?他只得实实在在地把女儿的年龄、芳名向范蠡一一说过明白,并说女儿现在待字闺中,并无婚聘。范蠡听后,心中无比高兴,并当即拿出千金,作为聘礼,同时说明,他将立即带走西施。西施的父母,怎么舍得被人带走,甚至还要远去越国,自己的女儿,难道就象使用的东西,就那样被卖了?自己的女儿也是人啊!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儿女?范蠡见其父一时不表态,便软硬兼施,使其就范。那个时代,许多人还处于半奴隶时代,人身的自由还没有真正获得,统治者想带走谁家的姑娘,谁敢不从?
范蠡把西施带回了都城会稽,并安排在驿馆中。他还亲自来照顾西施的饭食起居,对她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在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后,范蠡便从国家的利益来开导西施,使她明白她所担担的重任。西施虽未读过书,不识字,但她却能识大体,明白事理。对人处事也得体。与同居的还有另一位美人郑旦,相处极为友好。
紧接着,范蠡便带来了乐工教西施等人唱歌跳舞。本来从那千中万中挑一的美人,谁都天姿聪颖,难度再大的歌曲,只要乐工一教即会,即便是当时只有宫庭所拥有的铜编钟也都一教即灵,技艺甚至超过了乐工。西施最精的是笛子,勘称一绝,深得范蠡的赏识。
西施有倾国倾城之色,自然儿女情深;范蠡却有旷代之逸才,风流倜傥。早在萱罗村第一眼看到了西施,西施的倩影便在他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他虽然已有妻室,然而。他那颗男人心,总是燥动不安,自古来: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两人相处,天长日久,难能不生情丝?只是如今国是为重,儿女之情得先放在一边。
西施等美人经过数月的训练,已符合了勾践、范蠡的心意。于是勾践便差人去向夫差报喜,越国准备择吉日送越国美人至吴。
范蠡深知勾践多疑善忌,他且与西施相处甚为亲密,许多闲言碎语已经传进了勾践的耳中。因此,范蠡为了避嫌,借故不去吴国送西施,但勾践深知范蠡人才难得,外交场合非他莫属,除他之外谁能担担此重任?虽然,范蠡与西施过从甚密,并不危及他的江山社稷,他并未放在心上。
西施要起程了,范蠡最后一次来向西施道别。如果越国不向吴国贡献美女,那么,西施老死也不可能见到范蠡,也就不会有这一场千古传颂的缠绵情爱。今日一别,不知何年再相逢?他二人约定他日比翼双飞,否则来世也得做夫妻。难道勾践真的能容忍范蠡与西施暗中来往吗?非也。勾践不过想利用范蠡笼络住西施的心,因为范蠡毕竟是越国的人,为了不致使西施一进吴王宫中就迷恋荣华富贵,而忘记了大事。
勾践决定他将与范蠡一起把在越国搜罗到的金玉、美女亲自送到吴国,以表诚心。起程那天,所有大的臣都来送行,在浙江船上,勾践举杯叹息垂泪不语。大夫种上前祝酒后,勾践仰天叹曰:“死者,人之所畏。若孤之闻死,其心胸中,会无怵惕。”然后,登船连头也不回而去。
勾践夫人却站立船头而哭泣,看见满江乌鸦纷飞在江渚上,啄食鱼虾,飞来复去相互争抢食物,由自然界的弱肉强食,而联想国家的灭亡,因此作歌曰:彼飞鸟兮鳦鸟,
己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
何居食兮江湖。
回复翔兮游弋,
去复返兮于乎。
始事君兮去这,
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何幸,
离我国兮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
未去冕兮为奴。
岁遥遥兮难极,
冤悲凄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
于乎哀兮忘食。
愿我身兮为鸟,
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
情愤惋兮谁识?
勾践听后,对妻子抚慰了一番,然后,启航。到了吴国,勾践与范蠡用了八美女去贿赂了吴太守宰嚭,这样虽然使勾践再次保住了命,但又不得不跪倒在夫差面前称臣,而范蠡却站立之后,夫差认为范蠡不能为他所用,于是把勾践君臣二人关于石室中,与牛马为伍。有一天,夫差在太宰嚭的怂恿下,登高观看,见越王及夫人、范蠡坐在马屎之旁,君臣之礼仍存,夫妇之义具在。夫差听信了太宰嚭的话,就要赦免了勾践等人。而太宰嚭赶快跑来把这一喜讯告诉给勾践。越王听后沾沾自喜,但过了很长时间,却不见夫差派人来放他们,开始忧心忡忡。于是范蠡进言道:“大王安心,事将有意。在玉门第一。今年十二月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戊,囚日也;寅,阴后之辰也;合庚辰岁,后会也。天以戊寅日闻喜,不以其罪,罚日也。时加卯而贼戊,功曹为腾蛇而临戊,谋利事在青龙。青龙在滕光而临。酉,死气也,而克寅。是时克日,月又助之。所求之事,上下有忧,此岂非‘天罔四张、万物尽丧’者乎?王何喜焉?”果然,由于伍子胥坚决反对赦免勾践,并主张立即杀掉越国君臣。只因太宰嚭阻拦,夫差才没有杀勾践与范蠡。
后来,吴夫差染疾久治不愈。太宰嚭为勾践出谋,让勾践去尝夫差的尿,以分辩病情,从而打动夫差,使夫差放人。经过太宰嚭一番精心安排和周旋,勾践不仅尝了夫差的尿,而且,夫差也就全愈了。由此,夫差大喜,听信太宰嚭之言,力排众议,赦免了越国君臣。
这样,勾践和范蠡便回到了越国。
西施被送入吴王宫中,夫差十分宠爱。国色天香,迷得个夫差神魂颠倒。而西施却又不辱使命,时时记住范蠡临别之言。但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国家的观念在她心目中并不占有多大的地位,女人嫁人,生儿育女,不过是她们天经地义之事,能得到一国之君的宠幸,已使她心满意足了,一个女人还有什么要求呢?但是西施与那些蠢妇们不同之处,就在于,她心中的越国并没有彻底泯灭。西施入宫被宠,便极尽盅惑之能事,把个夫差弄得如醉如痴,爱惜如心上之肉,掌上之明珠,专与西施寻宫帷之乐,而不问政事,姑苏台上宴饮狂歌,通宵达旦。西施早已从范蠡那里得玉女之术,如今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使夫差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乐趣,整天在那温柔乡中游,哪还管鸟政事?
在进贡的美人中有一位郑旦,她曾与勾践有染,勾践许诺灭吴国后定封她为妃子,所以,她便成了越国美人们的头,并赋有监视西施等人的责任。这样,西施整天陪着夫差取乐,而她却在外阻挡着伍子胥之谏,并使伍子胥见不到吴王。西施不仅使吴王为她修建了姑苏台,而且在台旁还建有巨大的人工湖。每天,西施便在回廊上照湖水梳妆,然后,泛舟于湖中采集那新生的莲蓬。要么,就与夫差宴游于姑苏城外的虎丘山行宫中,朝饮甘露,夕饮山泉。劳师动众耗尽了吴国的人力物力,使国库日渐空虚。夫差本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国王,自从得了西施,有了美人就忘了江山,为了获得美人的欢心,不惜横征暴敛,收刮民脂民膏,以供其享乐。这样使得民怨沸腾,国内骚动,天灾人祸,盗贼风起,危机四伏。由此,吴国祸在眉睫。当然,这不能把一切责任都归在西施身上,女人并非都是祸水。
西施深得吴王的宠幸,但在欢乐之余,也会想起范蠡的情义,加之迫于郑旦,而随水推舟,给范蠡写了一封信,以表明心迹与爱意。
范蠡得西施之书后,大喜。马上来见勾践,请求出使越国,以金玉、美女再度去贿赂太宰伯嚭,并想用离间计除掉伍子胥,去掉越国心头之病。勾践立即答应了。范蠡便带上金玉、美女向越国大臣们行贿,并与西施里应外合,用计除掉了伍子胥。伍子胥曾为报父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经为吴国的崛起立下巨大功劳的元老重臣,就那样死于非命,伍子胥亡,吴国亡矣!
吴王夫差虽然被西施所迷惑,但当时,吴国仍然还很强大,加之夫差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便盲目地出兵中原,企图取代宋、晋,而令诸侯以挟天子。可正当他的军队在中原与诸侯各国大战之时,范蠡却率领越国军队袭击他的大后方,使得他首尾不能兼顾,而退兵策应不及,被范蠡的军队端了其老巢──姑苏城。
姑苏城被越军围困。此时,夫差才有悔恨之意。大军压境,援军一时难已赶到,危在旦夕,他决定弃城突围,以图东山再起。欲与西施出逃,并嘱西施收拾细软。西施借机把金银珠宝装箱运出城外,交与范蠡保管,以待来日。
在围城期间,太宰伯嚭叛变,加速了越国的覆灭。在出逃中,西施与其他进贡的美女们直奔越军,寻找范蠡。
范蠡率军攻破城池。吴王夫差自刎身亡。
范蠡约束军士,对黎民百姓秋毫不犯,由此而赢得了民心。范蠡在姑苏城处理完善后之事,留兵驻守,然后,班师回朝。
范蠡提前把西施送回府中,藏之金屋,一代名媛便据为已有,并开始为自己的归宿而思考了。
范蠡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已经达到了顶峰,物极必反,深通易理的他,不得不为他的前途担忧:一件事情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其他的事情的出现,到头来必然会走向他的反面。吴国灭亡了,新的局面也就打开了,作为一个大智大勇的谋臣却也该消失了,勾践再也不需要他了,寻找自己的归宿吧!
统治者,谁不是气度狭小之人,更何况把天下所有一切,包括大臣和子民都看成个人的私物,因而伴君如伴虎,随时都可能被老虎吃掉呀!勾践多次召见范蠡,范蠡却称病不出,并写信称:“我听说主子忧愁臣子忙碌,主子受辱臣子该死!以前君王你在姑苏受辱,臣子之所以没有去死,就是为了报仇啊!如今仇已报恨已雪,我请求姑苏之辱之死罪!”勾践却回信道:“我将把越国江山分一半给你。不然的话就杀了你!”
范蠡接信而久思,果不其然: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再不能豫犹了,收拾起细软,携上西施与家眷,乘船而浮海北往,远远地离开那罪恶的统治者,走出曾经自己为自己建立的坟墓──越国。范蠡成为第一个看透了统治者凶残、殆毒之心的第一人!
统治者,处在艰难险阻、争夺天下之时,满心希望臣下忠心耿耿,出生入死为他卖命,可一旦大功告成,天下到手,大权在握,马上由外部的争斗,便立即转变为内部的残杀。所以对那些才能超群的人,首先就成了杀戮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才能超群的人的存在就是对他的王权的威协,难道一个俗夫凡子能推翻他的王位吗?不杀有才之人,更杀何人?普天下有才之人杀光了,宝座也就稳当了,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愚夫愚妇,那有多好啊!凡有才之人就该斩草除根。
天下事,有几人能识透?范蠡识透了,功成身退,与美人泛舟西湖,从而得善始善终。后人能说他消极吗?而不是他消极,而是统治者心胸太狭小,手段太残忍,太惨无人道了,谁还能相信统治者会给一点仁慈呢?谁会相信统治者会给一条活路呢?远避祸罢!这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正当越王勾践大宴群臣,犒赏功臣时。范蠡已乘船北上来到了齐国。由一个远见卓识的外交家、军事军,成为一个珠宝商人,凭着他的天赋聪明,短短几年便在齐国发了大财,但他又看破红尘,把聚敛的财富分散给亲戚朋友们,由“有财变无财”。然后,在齐国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与西施一起纵谈古今,凭弦歌舞,安度晚年,人们尊称为“文财神”,而流芳百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