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长汀子是我




  "有情人终成眷属"长汀子与小英姑娘成亲后,恩爱非常。有一次小英对丈夫说:"你开口闭口老是说我的我的,告诉你在这个家里,什么都不是你的,而是我们的知道吗?跟你说话呢,怎么不回答,一心低着头在干什么呀?"长汀子说:"我正在剪我们的手指甲呢。"一言既出,把个小英笑得在床上直打滚......

  方少君觉得奇怪的是,当他得知那位长汀子,便是眼前这位胖和尚时,感觉一下子全变了。先前那种"品德高尚"的感觉不再占据主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好奇;长汀子为什么会抛下年轻美貌的妻子,舍却如此美满的姻缘出家当和尚呢?

  布袋和尚、常知府、老管家的喊声都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惟独黑狗的叫声让方少君猛然回过神来。

  方少君见众人面露惊疑之色,立即意识到是自己刚才的失态把大家吓坏了。连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方某刚才听入了迷,我总觉得老天爷如此惩罚那位年轻的乞丐太不公平......"

  "因此,那位长汀子刚一跳入江中,你就把酒杯给摔了?"常知府接过话头问道。

  方少君说:"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不过,当时的情景还真有点像三国期间,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听到曹操说:当今英雄,舍你我其谁时,刘备吓掉了酒杯的情景。只可惜,没有可供演饰的那一声惊雷。布袋和尚接过话头道:"谁说没有,怪只怪你方施主的一声'惊雷'炸响在先,将贫僧的那声雷鸣给惊住了。"

  "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圣僧只顾讲故事而误了喝酒吃菜。"常知府及时为方少君打了个圆场。

  "知府大人言之有理。贫僧已经是两杯酒下肚了。"布袋和尚喝第二杯酒后,继续说道:

  长汀子刚刚跳入江中。只听得空中一声更大的霹雷打来,大船哗啦一声被劈了个粉碎,紧接着一个大浪打来,将一船人全部淹没于浪涛之中。结果,除老艄公一人游上江岸之外,其他人全部落水而死。

  自以为必死无疑的长汀子跳入江中后,一心紧闭双眼等待死神的降临。但不知是因为他长得太胖,还是命不该绝,尽管他躺在那里任凭风浪冲击,既不为求生而搏斗,也没有为生存而呼救。但那风浪却像长了眼睛似的,一浪接着一浪地将他推上了江岸。

  长汀子清醒过来之后,发现老艄公就坐在自己身边。便好奇地问: "老艄公,你怎么也来到了这里?难道你也像我一样做过什么亏心事?"

  老艄公说:"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是阳间,不是阴间。"老艄公说,"年轻人,你刚刚跳入江中,空中便响起了一声更大的霹雷,将我那艘船劈了个粉碎。除你我之外,其他人有的被雷打死了,没打死的也都被水淹死了。看来,那条船上只有你一个人没做亏心事啊。"

  "哎!怎么会这样呢?都怪我,是我连累了您老人家。"长汀子叹了口气道。

  "你是好人,怎么能怨你呢?要怨也只能怨苍天不公。你要淹死那些做过亏心事的人谁也不会反对,可你也不能拿一个孤老头的渡船出气呀?"老艄公说着说着竞眼泪汪汪地唱了起来:

  "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你看不见人,

  也听不见话。

  吃斋念佛的活活饿死,杀人放火的享受荣华。老天爷,

  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

  长汀子见原本十分相信天理报应的老艄公,居然唱起这怨天怨地的民歌来,知道他这种长歌当哭的举动,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的表现,便安慰他道:"您老人家不必着急,我知道对于您而言,失去了渡船便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也失去了精神寄托。我长汀子原本打算回老家奉化发奋攻读,相机竞取功名。现在我改变了主意,我决定暂时留在艋安(杭州),为您老人家募捐到一条船钱之后再回奉化。"

  "那怎么行呢?为了我这个已经大半截入土的糟老头子,而耽误一个年轻人的学业,岂不是罪过?"

  "那是你的一面之词。对于我若是遇老不尊,遇难不帮,这与见死不救有什么两样?"长汀子说,"如果一个年轻人见死不救,岂不是更大的罪过?"

  老艄公激动得热泪盈眶道:"老汉总以为人心不古,好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更不可信,没想到这人世间还有你这样好心的年轻人。真是难得啊。既然你长汀子有这样一片好心,那你就先在临安住一段时间再说吧。不知你在临安有无落脚之地?"

  "啊,这个落脚之地嘛......"长汀子觉得,人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一个半月前自己曾经在苏州城郊的关帝庙内,对小英姑娘有过非分之想,如今也应该住在关帝庙里为老艄公募捐。关帝爷是最讲信誉的,我长汀子不能再对不起关帝爷了。因此,他略有迟疑后,很快十分肯定地说,"落脚的地方不成问题。"

  老艄公见他答复得不大爽陕便说:"老汉姓苏,孤身一人,房子虽然不大,也足够咱爷俩住的。"

  长汀子说:"苏老伯不必担心,若是有难处我会去找你的。"

  再说小英记得长汀子说过,他是浙江奉化县人,因此,当她跟随春桃小姐、陈秀才一道来到艋安知府衙门后,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位年轻的乞丐大哥。每次有机会上街便留心观察,看能不能在临安碰到长汀子。

  一天上午,小英奉小姐之命到市场上去买胭脂水粉,无意中发现一个卖字画的年轻人很像长汀子,便想过去看个究竟。但没等他靠近,那卖字画年轻人便收起画摊,逃避似的走了。

  原来,小英姑娘发现了长汀子,长汀子也发现了她。他觉得自己无脸再见小英姑娘,所以一望见其身影他便收起摊子逃跑了。小英姑娘见那卖字画的年轻人,一见到自己便收起摊子逃走,就越肯定他便是自己要找的人。不过,她没有去追,而是迅速隐避起来,在暗中观察长汀子的行踪。

  长汀子见小英姑娘没有跟踪自己,以为对方没有发现他,便不慌不忙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城南关帝庙。小英姑娘回去后,立即把自己见到长汀子的经过告诉了陈知府。

  陈知府一听便高兴地说:"谢天谢地,老天爷总算给了我一个报答恩人的机会!"

  长汀子留在临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替苏大伯募捐。但已经沦为乞丐的他,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募捐别人都不相信,他是在为一位孤独老人募捐,反倒怀疑他是在以募捐之名,行骗钱财之实。因此,十多天过去了,仅仅募捐到三两银子。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长汀子发现求人不如求己。

  经认真思考后,长汀子以募捐来的三两银子为本,买来文房四宝,开始认真写字作画。他先画财神、灶王,后画福星、禄星、寿星,再画凇鹤延年》饫女散棚,且以画配诗,或以诗配画,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积蓄了七八两银子。如果进展顺利的话,顶多再有两个月,苏大伯的船钱便差不多够了。

  长汀子正为自己能够用这种方式"改过、改错"而略感心安时,却无意中发现小英姑娘也来到了临安。长汀子分析小英姑娘来到临安有几种可能:一是随主子而来;二是出嫁而来;三是寻仇而来;四是前两种可能与第三种可能并存。

  长汀子认为无论是哪种可能,自己都应该设法不再与她见面。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马上离开临安。为难的是,自己已经答应苏大伯的事还没有办妥。人们常说:"言而有信是最好的朋友,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如果就这么一走了之,岂不既失去了朋友,又失去了幸福?

  "长汀子是住在这里吗?"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突然听到门外有人问自己的名字。以为有人上门买字画呢,连忙起身答道:"在下便是,有什么事请进来说吧。"

  话音刚落,进来周大、李二两位衙役。长汀子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坏事了!肯定是小英姑娘把我给告下了。

  "你就是长汀子?"周大问。

  "是我,有什么事吧?"长汀子强做镇定地回答。

  李二打量了长汀子一番后,肯定地点了点头问:"你认识一个叫小英搀姑娘么?"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长汀子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话后答道:"认识,是池到知府衙门告我一状吧?"

  周大说:"不是告状,是告诉了知府大人。"

  长汀子说:"告诉也好,告状也罢。反正是要我到知府衙门走一遭。""这位相公真是个明白人。"李二说。

  长汀子自言自语道:"自己干的'好事'儿,能不明白么?"

  周大把他的话给理解反了,高兴地说:"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长汀子同样误解了衙役的意思,苦笑一声道:"你们不必担心,没有这句话我长汀子也不会逃跑的。"

  "相公你说话真逗!"李二说。

  长汀子没好气地说:"别说风凉话了,咱们走吧。可惜,我还没吃饭。"周大说:"没吃饭更好,知府大人那里有的是好酒好菜。"

  长汀子冷笑一声道:"只怕是竹笋子煨猪座臀(对竹杠子打屁股的戈称)吧?"

  周大、李二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谁也接不上茬儿。只好一声不吭地将乏汀子带回了府衙。让长汀子感到庆幸的是,两衙役一路上不仅没有给他带类链,而且对他非常客气。

  "回禀老爷,长汀子奉命带到。"见到陈知府后,周大上前回禀道。陈知府说:"好了,你们下去吧。"

  周大、李二刚走,陈知府便问:"你就是长汀子--唐相公吧?"

  长汀子见问"咚!"的一声跪在地上说:"唐长汀认罪服法,任凭知府处罚!"

  陈知府连忙上前搀扶道:"恩人快快请起,你若行此大礼实在折煞本了!"

  "恩人?"长汀子莫明其妙地反问道,"知府大人认错人了吧?"

  陈知府说:"你不是当初拾到银子后,一文不少地还给小英姑娘的那位唐公子--乞丐大哥么?"

  "知府大人何必话到嘴边留半句呢?唐某还银之后曾对小英姑娘存非分之想......"

  陈知府打断长汀子的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为非分之想?你光明磊落,敢爱敢恨,小英不愿你转身就走,敢爱而未强爱,何罪之有?""知府大人的意思是不是说,周大、李二带我来,并不是因为小英姑娘告唐某非礼?"

  陈知府一拍自己的脑袋说:"都怪我没把话说清楚。本官便是当年因收到银子而考取状元的陈秀才,小英姑娘为自己当初一时冲动而得罪了相公而深感愧恨。正是她把相公就在临安的消息告诉本官,陈某才有幸与恩人谋面......"

  "知府大人言重了。物归原主乃理所当然之事,不必言恩,更不必言谢。今天既然来了,唐某很想见小英姑娘一面,当面向她赔礼道歉,不知方便不方便?"

  "唐公子说哪里话来,当年的春桃小姐,如今的知府夫人已经做主将小英姑娘许配给你,见面是理所当然的事,岂有不方便之理?"

  "使不得,千万使不得!"长汀子斩钉截铁地说。陈知府不解地问: "为什么使不得?"

  长汀子说:"唐某配不上她。曾经对不起她,便是在人品上配不上她;如今她是知府环,我仍然是个与乞丐没多少区别的卖字画者,是地位上配不上她。"

  陈知府说:"小英姑娘并不这么看。她认为你人品高洁,多才多艺;她同意嫁给你,她说只要能够嫁给你再苦再难也心甘情愿,你还推辞什么?"

  长汀子见陈知府这么一说,便高高兴兴地与小英姑娘见面了。双方消除隔阂和误解后,便开始谈婚论嫁。

  陈知府和春桃夫人当着长汀子的面让小英姑娘表态时,她说:"有老爷和夫人做主这桩婚事当然不成问题。更何况唐公子的为人小英已经亲眼所见,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不过我是父母的独生女儿,父亲已于五年前病故,只有母亲一人住在苏州城郊......"

  长汀子说:"这件事情好办,你我成亲后将岳母大人接来一起过日子就是了。"

  小英说:"我意思是,与其婚后把她老人家接来,不如婚前把她请来, 尽管小英姑娘没有把话说透,陈知府还是明白了她的意思是:婚姻大事,最好能征求一下生身母亲的意见。当即派人回苏州老家去请,时间不长老太太便请到了。陈知府特意办了一桌酒宴,一来为老太太洗尘,二来让老太太与未来的女婿见见面。

  酒席散了之后,小英姑娘悄悄地问她母亲:"妈,你觉得这位唐公子怎么样?"

  她母亲欧阳氏反问道:"你是让我说真话还是让我说假话?"小英说:"当然是说真话。"

  "别的倒没什么,就是太胖了。他家里是不是很富有,怎么会吃得那么胖呢?"

  "妈,你说话小声点好不好?"小英姑娘说,"胖有什么不好,我就喜欢他这样的胖子。"

  正准备进去与准岳母说几句话的长汀子,还没来得及敲门,便听到小英姑娘说:"......我就喜欢他这样的胖子。"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可惜,他高兴得太早了,紧接着便听到小英的母亲欧阳氏很不高兴地嘀咕道: "我女如菩萨,怎么嫁肥娃?"长汀子的心忽的一下提了起来......。

  "不对吧?"方少君听到这里打断布袋和尚的话说,"小英姑娘既然卖给李记当铺当丫环,其婚姻大事就应该由春桃小姐做主,小英的母亲已经没有决定权了,长汀子还怕她干什么?"

  常知府说:"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小英姑娘却不能不尊重生身母亲的意见啊。"

  布袋和尚说:"常知府说得对,有道是:'人要孝人要孝,父母生我恩难报。三年乳哺劳且苦,养育成人图尽孝'。小英姑娘坚持要提前把她母亲接来,不就是为了尊重生身母亲的意见么?"

  方少君说:"听你这话的意思,长汀子与小英姑娘的婚事岂不又吹了?"

  "眼下你听到的仅仅是一面之词,长汀子不是还没有开口么?"布袋和尚说完,继续讲道:

  第二天清早,小英姑娘给母亲打洗脸水时,发现她母亲房门的缝里塞了一张纸,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首诗。小英看后笑得前仰后合。

  欧阳氏问:"小英,你一个人站在那里傻笑什么呀?"

  小英说:"唐公子给你写了一首小诗,写得真逗,要不要女儿念给您听听?"

  欧阳氏说:"那就快念呗,还等什么?"

  "题目是(艚岳母大人》"小英字正腔圆地念道,"阴阳调和分上下,

  理应一好配一差。高卷珠连明点烛,试教菩萨看胖娃。"欧阳氏听完后,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并赞不绝口地说:"写得好,写得好。原来这位唐公子还很有文才呀?"

  "不仅有才,而且有德......"小英立即向母亲讲起了长汀子,拾金不昧,过渡跳江,还有留在临安为苏大伯募捐船钱的故事。欧阳氏听后深受感动。这桩婚事顺顺利利地办成了,他们婚后还应了那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的俗谚,欧阳氏对女婿长汀子的言行举止,那真是怎么样看怎么好,怎么看怎么有趣。尤其是他们小两拌嘴时,长汀子那风趣幽默,问一答三的秉性,更是经常让在一旁偷听的丈母娘偷着乐。

  小英发现长汀子在与外人打交道时过分痴愚,往往被人算计了,还乐哈哈的,不知悔改。便又恨又爱地说:"你这人看起来也不傻,与别人打交道时怎么那样愚昧呀?"

  长汀子咧嘴一笑道:"人要愚人要愚,推聋装哑假痴迂。聪明多被聪明累,巧者常被拙者驱。当年若是不痴愚,哪有你这样的好媳妇?"几句话就把小英给逗乐了。

  欧阳氏以为女婿说到这里,便结束了,没想到他说到这里反倒唱了起来:"听我歌,好自如,每憨憨怀展舒。任他乘巧天难拗,枉自熬煎实转虚。我只随缘不妄想,天下快乐总归愚。"

  当小英说长汀子不该一天到晚,无论有没有可乐的事儿都咧着个嘴傻笑时。长汀子便笑眯眯地说:"人要笑人要笑,笑笑最能开怀抱。笑笑病疾渐消除,笑笑衰老成年少。是胖娃不会笑,只怕小英不会要。听我歌,当知窍,极好光阴莫丢掉。堪笑痴人死认真,劳苦枉作千年调,长汀快乐似神仙,嘻嘻哈哈总是笑。"

  有一次小两不知为什么绊嘴,小英生气地说:"你这个人心里只有你自己,根本没有这个家!"

  长汀子问:"何以见得?"

  小英说:"你开口闭老是说'我的','我的'......告诉你,在这个家里,什么都不是你的,有的只是'我们的'知道吗?"

  欧阳氏以为女儿说完之后,女婿又会像往常一样问一答三,甚至问一答十地来一套长篇大论。没想到长汀子这一次居然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小英似乎也觉得这种现象不正常,便大声质问道:"嘿,你听见没有,怎么不说话呀?"问完之后仍然不见回音,抬头一看,见长汀子一心低着头在摆弄自己的手,便继续问道:"跟你说话呢,怎么不回答,你一心低着头在干什么呀?"

  长汀子这才不紧不慢地冒出一句话来:"我正在剪我们的手指甲呢。"一言既出,把个小英笑得在床上直打滚......

  故事讲到这里,布袋和尚见时候不早了也早已吃饱喝好,停杯放筷地"静候佳音"了。便话锋一转道:"长汀子的美满姻缘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长得好不如品德好,家产多不如行善多'。"

  "故事讲完了?"常知府有些不太相信似的问。布袋和尚点了点头说: "讲完了。"

  方少君沉默片刻之后说:"圣僧言之有理。后望能多多登门赐教。"常知府起身告辞道:"圣僧,你多坐会儿,常某得先走一步了。"

  "常大人坐一会儿再走吧。"方少君真诚地挽留道。

  常知府说:"公务在身不敢久留,吃完就走,实在不好意思。"布袋和尚说:"恕不远送。"

  送走常知府后,方少君吩咐老管家道:"方勤,你着人在后院收拾一间空房,我要留圣僧在寒舍多住几日,以便时常临听赐教。"

  布袋和尚说:"方施主不必客气,贫僧一向独来独往地散淡惯了,住在人多的地方反倒不习惯。反正,贫僧每日天天必从钱庄门前路过,有什么事可以随叫随到。再说,贫僧既不好为人师,亦非善于教化之人。适才所讲的故事不过是贫僧在俗时的一段亲身经历罢了。"

  方少君一听这话,不由得大吃一惊。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一个和尚居然有一段如此美妙的浪漫经历。

  方少君觉得奇怪的是,当他将布袋和尚的讲述作为一个传奇故事来听时,仅仅觉得那位长汀子是个品德高尚,并有了一个美满姻缘,理想结局的好小伙子。当他得知那位长汀子,便是眼前这位胖和尚时,先前的那种感觉一下子全变了。

  换而言之,就是当得知刚才的故事原来是和尚的经历时,"品德高尚"的感觉便不再占据主要位置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好奇心;是为什么那位长汀子,会抛下年轻美貌的妻子,舍却如此美满的姻缘出家当和尚。但这一切又都只好意会,不好言传,因此,方少君只是望着布袋和尚一个劲地傻笑。

  布袋和尚似乎猜测透了他的心事。便一边走,一边说:"方施主请放心,贫僧总有一天会满足你的好奇心的。"

  "汪!汪!汪!"布袋和尚话音刚落,黑狗便连叫三声。在方少君听来,那三声的意思是"好!好!好!"在布袋和尚听来那三声的意思却是"走!走!走!"这是慈云在提醒他,该到外面去与他的老朋友--那帮小孩子们见面了。

  布袋和尚加快脚步来到大街上一看,果然有一帮小孩子在到处寻找"胖和尚"和他的伙伴慈云。

  "啊!胖和尚叔叔找到了!"

  "哎呀!你们看我说慈云没有走吧,你们看,它与胖和尚伯伯一起从钱庄里出来了。"

  "啊,啊!可找到你们了。胖和尚叔叔,慈云哥哥。"

  布袋和尚从方记钱庄一出来,便被一群叽叽喳喳的孩童围上了。

  "想胖和尚叔叔、慈云哥哥是假,想布袋里的糖果是真的对吧?"布袋和尚将他们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后,一边分糖果,一边问。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说:"不!想胖和尚叔叔和慈云哥哥是真,想布袋里的糖果是假。"

  布袋和尚说:"小铁蛋没说实话。二丫你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一个大约四五岁,长得很秀气的小女孩想了想说:"想胖和尚叔叔、慈云哥哥和布袋里的糖果都是真的,不想才是假的。"说完还"嗯......"的一声朝布袋和尚做了个鬼脸。

  布袋和尚在她的鼻梁上轻轻刮了一指头后笑了笑说:"你这小丫头片子,比铁蛋还精!"

  自从得知布袋和尚的传奇经历后,方少君便开始留意布袋和尚的好恶了。他发现布袋和尚一向非常喜欢与儿童们一起玩耍,并经常将自己从市上取来,装在布袋里的糖果分给其身边的孩童。因此,布袋和尚虽然到洛阳的时间并不长,却与许多儿童成了好朋友,在他的住地--关帝庙内外,早已成了一个街头儿童乐园。

  "也许长汀子与小英姑娘没有生孩子?"方少君猜测着。其理由是,只有自己没孩子的人才特别喜欢孩子。

  但后来方少君又否定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他发现布袋和尚,对于孩童们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喜欢。以给糖果为例,他是想给谁就给谁,不分男孩、女孩、大孩、小孩,也不分长得漂亮与否。相反,如果有人向其索取,布袋和尚不仅一律不给反而伸手向索取者说:"给我一文钱!"

  无论大人儿童,凡是向他寻问什么是禅?或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布袋和尚要么放下手里的一切,插手而立。要么伸出手来说:"给我一文钱!"要么一声不吭地转身就走。

  自从那次离开方家之后,方少君也曾多次邀请布袋和尚到他家去吃饭、喝酒,布袋和尚要么冲他一笑,要么像没听见似的,只顾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儿。如此,三五次之后,方少君便断了再请布袋和尚的念头。没想到,那念头一断,常知府便派人来请他去喝酒,说是布袋和尚主动找上门去要酒喝,并答应接着往下讲《长汀子与小英姑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