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观音娘娘虽然神通广大,却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黑无常既是狗仗人势,鬼借神威,却有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耳聋不怕巨雷震的犟脾气。观音娘娘硬是奈何他不得。
其实,黑无常既没有通天的本领,更没有吓人的官衔,仅仅是个跑腿听差的走狗而已。就连他的后台老板十殿阎罗也不是观音娘娘的对手。可人家手里有权--"阎罗要你三更死,不得留命到五更。你想管么?玉皇大帝早有旨意在先,互不干涉内政。"
俗话说,葫芦瓢过江,靠的是一股歪风。黑无常横行霸道,蛮不讲理,靠的就是玉皇大帝那道旨令和阎王爷手里的生死大权。
生死大权是人们存亡的关键,本应由人类自己掌握,为什么要把人类的命运交给阴间地府呢?就是万一要交也应该交给几个明白人,或者交给赤脚大仙之类的,了解百姓疾苦,懂得人情世故的神仙啊。那些阎罗、判官们,既不了解人间详情,又不体察私访除了从性死簿》上辨出张三是男,李四是女,王麻子是个不男不女的阴阳人之外,他们对人类一无所知。至于人们阳寿的长短,则是他们按照婴儿出世的先后次序,用"六十花甲轮流转"的办法推算出来的,根本不问你好坏善恶。
"六十花甲"从甲子、乙丑、丙寅等开始,到辛酉、壬戌、癸亥结束,正好是六十三数。第一个出世的逢"甲子",他们不问男女,不分好坏都只给他一年的阳寿;第二个出世的逢"乙丑",便给他两年阳寿;第三个出世的逢"丙寅",可以得三年阳寿......就这样以此类推,直到第六十个出世正逢"癸亥",可以得六十年的阳寿。到第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又正好返过头来,碰到"甲子"、"乙丑"、"丙寅"等数字,对不起只有一年、二年、三年阳寿。这种办法既省时,又不必动脑筋,因此凡人的寿命长短,并不以善恶好坏为标准,完全是碰运气,凭造化,碰到几年是几年。
按照这种简便易行的办法,凡人顶多只能活六十岁。那天判官一看 《生死簿》,发现千篇一律都是从一岁到六十岁,心里就犯了嘀咕: "万一玉皇大帝要看《生死簿》或者搞一张人寿统计表之类的东西,我们这种不顾凡人死活的'鬼僚主义'作风岂不一下就露出了破绽么!不行,最好还是搞一些参差不齐的零头、尾数才好掩天帝之耳目。"
判官把自己的想法一提,十位阎罗爷都觉得有理,但是那些零头尾数到底怎么个加法,又使他们伤透了脑筋。你说完全授权给判官吧,阎王们又觉得没有体现自己的权力,每六十个人参详一次吧,每天出生的人千千万万,岂不要一天到晚坐下来压屁股磨嘴皮。为这事他们先后参详了两三天也没有找到人人满意的办法。
到底还是判官的鬼点子多,他终于提出了一个全票通过的主意,就是从第一个'花甲'的最后一个人开始,往后推十一个人,每人阎王为他们加一岁阳寿,正好是十个,最后一个由判官为他加一岁。也就是说从第六百零一个人开始到第六百一十一个为止,依次可以活到六十一岁、六十二岁......七十一岁。从第六百一十二个人开始又是"六十花甲轮流转",转满十个花甲再重复一次。这样既有零头尾数,又体现了各自应有的权利,也不用一天到晚坐下来参详合计。一次定好,永恒不变,既便于由判官代劳,又减少了头头脑脑们的劳动强度,真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近千人当中才有一两个人能活到七十岁以上,所以至今人间仍流传着"人活七十古来稀"和"世上难逢百岁人"的说法。至于后来那些当官的、有钱的、习武的、做皇帝的,有不少都走后门和"鬼怕恶人"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只因事关阳间机密,在这种公开场合当然不便细述。
观音娘娘早就觉得这种阴阳交差的管理体制属于不合理的范围,应该改一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鬼僚"们应当革职查办!但自己手中没权,空有一颗忧天忧民之心,恨无扭转乾坤的回天之力,只好坐在九品莲台上生闷气。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天观音娘娘又在潮音洞内思考对策,母亲劝善菩萨突然闯进洞来,一进门就说: "儿哇,有办法啦"。劝善菩萨见观音菩萨如同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便问道: "你不是发愁没法对付那个无常鬼么?为娘给你把钟馗请来了。"观音娘娘一听这话,高兴得"嗖"的一声跳下来,把劝善菩萨扶上观音莲台说: "母后如果真的请来了钟馗,女儿这九品莲台就让给您了。"
"要想打鬼,借助钟馗。"三界之内谁都晓得钟馗是恶鬼的克星,他不仅会捉鬼,爱打鬼,而且喜欢吃鬼,无论多么利害的恶鬼,只要一提钟馗,无不闻风丧胆。既是把他老人家请来了,观音娘娘当然高兴异常。劝善菩萨见女儿捡了个棒槌认了针(真),便说: "我找的并不是那满脸黑胡须的丑八怪,而是个白白净净的漂亮姐啊!"
"怎么,闹了半天原来是个假钟馗?"
"这假的可比那真的厉害多了,有人说她是天狼星降世,有人说她是母夜叉转生,其实这些全是'闭着眼睛拉琴--瞎扯'。可有一点倒是千真万确,那黑无常见了她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浑身都软了刺,狗见了老虎似的屎尿直流。"
"娘,您就别兜圈子了,到底是哪位大仙您就快说了吧!"
"我请的不是神,不是仙,更不是菩萨,而是黑无常的老婆'鬼见愁'。"鬼见愁的真名叫常笑笑,其实黑无常同她成亲后,就很少见她笑过。说起来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常笑笑不但名字叫得好听,模样儿也长得不差。刚开始,小伙子们瞧见她长得眉清目秀,生得白里透红,有事无事的都爱找个借口跟她搭个腔儿。可那常笑笑对他们像是天生就有仇似的,问一句不吭声,问两句瞪眼睛,问三句就跺脚,问四句便打人。俗话说:打人莫打脸,伤树莫剥皮。常笑笑偏偏不信邪,她发起火来,上去就是左一耳光,右一耳光,反一耳光,顺一耳光,就像扇炉子似的扇个不停。人们都说是人见了怕,鬼见了愁,阎王见了也三摆头。那"鬼见愁"的外号就是从这句话里简化而来的。
按理说像这么厉害的女人,除了铁匠之外,是无人敢要了。哪料到臭狗屎也有发烧的时候。常笑笑刚满十八岁就有人上门提亲,做父母的生怕女儿过门之后要不了三天零一早晨就会让男家给退回来,就对那做媒的把女儿的脾气如何如何坏,性格怎样怎样强,嘴巴如何不饶人,打起耳光来怎么怎么快,都毫不隐瞒地说了个清楚明白。但是那媒人听后,不仅不感到意外,反而哈哈大笑地说: "吴公子找的就是像令爱这样的狠人,我临走时吴公子还再三叮嘱说不敢打男人的女人一定不要呢!如今看来,不仅你们女儿的脾气正中吴公子的意,二老的为人更是少有的耿直,我出得水做得客,亲事算定了。我这就去告知吴公子选吉日良辰完婚。"这位吴公子就是黑无常。
有人也许要问这黑无常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脸上生了牛皮癣,屁股上长了坐板疮,一天不打不抓就痒痒还是咋的?为何点着名儿要娶这个比母夜叉还厉害的女子为妻呢?说来话长:大家都晓得阴问有两个无常,一个叫黑无常,一个叫白无常,都是阎王爷的部下。白无常是文官,专管阴间事务和迎来送往。黑无常是武官,除了负责审讯打杀阴间恶鬼,还要到人间去捉鬼勾魂。不管是巨富商贾,还是公子王孙,哪怕你就是人问的皇帝,到了阳寿将尽之日,只要判官把牲死簿》上的名字一勾,黑无常立即上门去勾魂。就因为这差事所以弄得黑无常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十八层地狱的冤鬼们背后骂他是黑脸魔王;阳间的凡人公开叫他"催命无常"。那人际关系和鬼际关系便可想而知了。在阴间除了阎罗、判官,谁也不愿同他打交道,鬼都不愿给他当老婆。在阳间人们望见他来了就退避三舍,如果有个把人愿和他打交道,除了自己想死之外,十有八九是想谋财害命、借刀杀人。
备受孤立、深感寂寞的黑无常见鬼都不愿嫁给他,就想到凡间找个老婆。有一天他奉命到凡间勾魂,半路口碰到一个漂亮的女人正和一个强壮的男人打架,那女子一记左右开弓的反顺巴掌,就将那男人打得满脸通红,鼻血直流。黑无常突然觉得眼前一亮,这正是我要找的女人,一定要娶她做老婆。
怎么才能得到她呢?既不能带着铁链子去抓,那样抓回来的只能是鬼魂;又不能让判官勾《生死簿》,那样得到的只能是尸体;更不能重新投胎,因为等他长成了小伙子,那常笑笑早就成了老太婆。最后还是阎罗王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变成一个漂漂亮亮的小伙子,在人间盖上几间房子,就在人间成亲。白天可以待在人间不回来,每天到了下半夜等常笑笑熟睡之后再回阴间当差。过上三年两载,只要她生了孩子系稳了脚,再吐露真情。要么全家迁入地府,要么仍然做半夜夫妻,并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黑无常谢过阎罗王,变成一位英俊潇洒的自面书生,托城隍菩萨做媒,终于把常笑笑娶了过来。洞房花烛之夜,常笑笑很不理解地问黑无常,为什么偏要娶她为妻?黑无常不敢相告,便说因为和他打交道的人都是狠人恶人,若是娶一个糯米坨子定会受人欺负。常笑笑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左右开弓地给了他两个新鲜热烈的耳光。打完后一把将他抱在怀里啃馒头似的亲吻起来。
那两巴掌正好打在脸蛋的正中央,部位准确,速度之神奇,完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连黑无常这位千锤百炼的老打手也自叹弗如。第二天清早,常笑笑见新郎官的脸蛋儿肿得像肉包子似的,忍不住心疼地摸了又摸。黑无常说: "你这不是大街上打人,门旮旯里赔礼么?"
"蠢货哇!你就没听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合不来么?""你下手也太狠了呀!"
"我从小跟父亲学做馒头,别人和面用拳头筑,父亲和面是用手心手背来回打。因为打面馒头特别好吃,所以生意越做越发。灸亲忙不过来就叫我这扇炉子的帮忙,我一会儿打面、一会儿扇炉子,扇子太脏,经常要洗手。后来我嫌麻烦就干脆不要扇子,就用巴掌扇炉子,年复一年这手劲就越练越大了。记得前年我扇炉子时,不小心将一块劈柴"嗖"的一下扇出炉外。接着就听见"啊呀"一声,那飞出去的劈柴打断了一个老头的三根肋骨。我父亲吓得背起他就往专治跌打损伤的气功师家里跑。进门之后,才知那老头子竟是气功师的师父。徒弟见师父伤得不轻,忙问是谁打的,老气功师叹了口气说: "惭愧惭愧,我练了几十年气功,竟顶不住一个扇炉子的姑娘。"从那以后,常笑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恶姑娘。昨晚我一听你说爱的就是我这个恶劲儿,就高兴得摸了你两下,没想到摸得太重,竟把你这脸蛋摸肿了。你如果不信,再把屁股翘起来试试,只要我轻轻一扇,保险你半个月不能沾板凳,一个月之后还有五个指印儿。"
黑无常听了妻子的叙述,吓得背沟里直淌汗,哪敢再试!心里说:摸两下尚且如此,若是扇两巴掌,只怕连脑袋也保不住呢!往后若是挨打受气,也是叫花子卖米--自讨的。
刚开始小两口恩恩爱爱,倒也幸福得很。几个月之后,黑无常见妻子身怀六甲,就打开了如意算盘:等我们的孩子满了周岁,一定带上孩子一起下地府,在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同僚面前亮亮相,看谁还敢笑我鬼都不要。时隔不久,常笑笑果然生了个儿子,黑无常那个高兴劲儿硬是无法形容。
可是常笑笑自从有了孩子就将全部身心放在儿子身上。这个出了名的恶女人在儿子头上硬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可是对丈夫却变得冷酷无情,她吩咐丈夫干这干那,买东买西,只要丈夫一坐下来,她就不是埋怨这样东西没买好,就是说那样东西买少了,一天到晚怨个没完没了。黑无常成天都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根本不敢吐露真情,更不敢提回地府的话。眼见手头上的一点积蓄快花光了,阴问的钱纸灰儿在阳问又不能用,阳间又没有经济来源,孩子一天比一天大,花销也一天比一天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黑无常只好当起行医卖药的郎中来了。俗话说:药能治假病,酒不解真愁。因为黑无常晓得谁死谁不死,所以他专门把药卖给那些不该死的人,往往一治就好。眼见着生意越做越发,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但黑无常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不知为什么常笑笑的脾气竟一年比一年坏,吵得他日J
夜不得安宁。到后来一听到她的声音黑无常就吓得东躲西藏,不敢露面。
三年前,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黑无常再也忍受不了妻子的虐待,便找个机会溜回地府,不敢再回他们那个家了。丈夫一走,这母子俩便绝了财源。儿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事也不会干。眼见丈夫留下的几个钱快花光了,常笑笑又准备重操旧业做馒头卖。儿子虽然不愿干那种苦差事,但为了不喝西北风,也只好答应帮母亲生炉子。
第二天清早,正准备开业,儿子又变卦了,他说做馒头又苦又累,不如学父亲那样做个行医卖药的郎中,既干净又赚钱又舒服。常笑笑说: "你一日书未读,一天郎中未学,连师父都没一个,如果给人家看病,岂不要医一个死一个?"儿子很有把握地说: "我昨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父亲叫我行医卖药。我说我不会,父亲说: "那不要紧,你给人看病时先看看病人的床头,如果我在床头上坐着,你就千万别看,如果床头上没人,我包你看一个好一个。"我说那别人知道了怎么办?父亲说: "傻儿子,除了你娘儿两个谁也看不见我啊。"常笑笑听说有这种好事,立即动手用发面加红糖,做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药丸,让儿子带上。儿子背起父亲的药箱子,按照父亲的嘱咐自称是祖传名医,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保证药到病除。他一进病人睡的卧室就先看床头,只要看不见父亲的身影就大着胆子,装模作样地给人看病。如果看见父亲坐在那里,就说病人得的是不治之症。人们发现无常的儿子果然次次都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只要他说不能活的,五七天之内病人非死不可。因此大家都愿找他看病,其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前不久,越国国王的独生女儿得了重病,御医们都无力回天。一位大臣向国王推荐说京城西头有个姓常的寡妇,他的儿子能治百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国王一听马上吩咐派人请常笑笑的儿子进宫,给公主看病。他一进门就发现父亲坐在公主的床头上。便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 "晚了,太晚了!你们怎么不早点请我来呢?"国王以为他是故意卖关子,又见他长得一表人才,就对他说: "只要你能救公主的命,孤王我立刻招你为驸马,并送你百匹锦缎,千两黄金,万两白银做陪嫁。"
这般许诺,黑无常的儿子能不动心么?他立即让人们都出去。人走后,他同父亲商量说: "看在孩儿的分上,你就饶了公主一命吧,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
黑无常说: "公主的阳寿已尽,你救不了她,我也无能为力。"
儿子再三恳求,黑无常还是一口咬定三天之内一定要来勾魂。儿子十分生气地送走了父亲,却又不甘心坐失良机。便对国王说: "公主的病实在太重,我也不敢打包票,等三天之后才能决定生死。如果万岁信得过小民,就让小民独自在公主房内守上三天三夜吧。"为了给女儿治病,国王也不得不同意。
公主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到了第二天就一直昏睡不醒。天刚擦黑,黑无常果然来了,儿子一见父亲就知道不妙,正要再次上前说情,突然想起父亲怕妈妈的事,立即转身向里面的那间套房喊道: "妈妈你快出来吧!父亲真的来了,总算没让你白等。"黑无常一听说常笑笑在里面,吓得面如土色,不管三七二十一,调头就跑,一口气跑回地府,再也不敢进皇宫了。第四天天亮,公主慢慢睁开了眼睛。黑无常的儿子马上让人请来国王和王后,又拿出几粒红糖面粉做的丸子,让公主吞下。几天之后,公主便完全恢复了健康,黑无常的儿子也成了越国的驸马、百万富翁了。
常寡妇的儿子被招为驸马的消息,很快在越国境内传开了,人们只说是常笑笑养了一个能妙手回春的儿子,当然不了解其中的内情。劝善菩萨知道观音娘娘一直为黑无常的事儿大伤脑筋,所以得到消息后就直奔潮音洞而来。
这个消息对于观音娘娘来说真是雪里送炭,炎天送茶。从那以后每当需要救人性命时,观音娘娘就把常笑笑请来。只要她往门口一站,黑无常就不敢进门,即使是仅仅在屋里说一句话,黑无常也会"闻其声血凝而不流",哪里还敢去捉病人、勾生魂!
有道是"物极必反"。这天正当观音娘娘为自己找到常笑笑这个女"钟馗"而暗自庆幸的时候,黑无常连招呼也不打一个便闯了进来。有一只脚还在门洞外,便放起连珠炮来: "好一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我黑无常和你前世无仇,今世无怨,何苦硬往死胡同里逼我呢?"观世音见他满脸怒气,便半真半假地说: "无常此言差也,我既没逼你去顶天,又没逼你驮山,更没要你杀人越货,几时不让你活啦?!黑无常冷笑一声说:"我黑无常虽其貌不扬,可是也是乌龟吃萤火虫儿--心里明亮。她常笑笑虽然厉害,但毕竟尚未超凡脱俗没有你的幕后指点,她岂能次次到场拦我?就算她会阴阳八卦,也难免有一两回失误,更何况我时而有意提前,时而有意推后呢?"观音娘娘说: "她既不是天王老子,又不是阎罗判官,你连我这观音菩萨都不放在眼里,难道还怕老婆不成?"
黑无常想起当初观音娘娘为人求情自己不准,如今却败在老婆手里,真不知说什么好,本当承认自己怕老婆吧,又觉得脸上无光,不承认吧自己身为阴间捕快,毕竟官小职微,万一阎罗、判官发现勾了名字不见鬼必定要追查,一旦追查起来砸了饭碗事小,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全呢。他思前想后,觉得好汉不吃眼前亏,看来不能来硬的。这才央求观音娘娘说: "千错万错是我的错,错就错在不该讨老婆。如今是阴差阳错骑虎难下,阎王、老婆两面夹攻,穷于应付左右为难。还望菩萨法外施恩,赐个万全之策。"
"你的意思是?"
"菩萨要保什么人只管吩咐,要事前烧个纸人充数就行。不过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再要那恶婆娘出面了。因为多了我在上司面前不好交差;让那婆娘出面,我不被革职杀头也会吓成神经病。到时换成其他人来当勾魂鬼还不一定有我黑无常好打发呢!"
观音娘娘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儿,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让常笑笑出面。凡有人来求观音的,她觉得应当保的就让常笑笑用剪刀剪个纸人,再画上符咒让人拿回去一烧,最少能保证十年八年平安无事。
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燕子学飞行。常笑笑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婆,自从成了观音娘娘的帮手之后,在娘娘的规劝下,又受到观音言行的影响,脾气也慢慢改好了。她见自己的丈夫虽然是阴间捕快,却也能通情达理,便经常主动到阴间去与黑无常团聚,夫妻之间又慢慢相好如初了。只因阴阳相隔,凡人只能是灵魂"过阴",所以常笑笑"过阴"一回就要"死"几日几夜。后来便干脆不再返阳了。常笑笑死后,有些好心的妇女们也自称巫婆,学着她的样子,既为生病的人们剪纸人纸马,也为那些想知道先人在阴间生活状况的人们"过阴"。虽然全无常笑笑的灵气,却也能使病人增强一点战胜病魔的信念,安慰一下家人子孙的情绪。不少等死的病人见巫婆为自己烧了替身之后,立即开口吃饭,马上自觉病轻,在"死不了"的信念中受到鼓舞,真的有不少人起死回生了。因此,许多人不愿信其假,宁可信其真。她们不要钱,只希望别人承认她们是常笑笑的化身;不求名,只求给病人某种安慰。日久天长,尽管那些只求为人治病的"巫婆"们渐渐被骗钱坑人的巫婆所代替,却仍然有人接有人请。为病人烧纸人纸马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后来又发展到为死去的亲人烧纸衣、纸裤、纸扎的房屋。
再说观音娘娘自从有了常笑笑、催生娘娘、城隍土地等帮手之后,确也轻松了一些时间。老百姓有了观音娘娘的保佑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了。但不知为什么,没过多久,求她的人又与日俱增。先是求食求衣的,后是求屋求妻的,再是求官求财的,更有求帝求仙的。就在去年二月十九观音娘娘生日的那天,无限国皇帝吴难满就来到潮音洞,苦苦哀求观音娘娘,说他终日闲得无聊,求观音娘娘派个神仙陪他下棋。观音娘娘说,你无限国人才辈出,棋坛高手云集,你贵为国君,本是一呼百应,还怕没有对弈?吴难满却说: "无限国的国手全都同他下过,硬是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到底是不敢赢还是真不行,谁也说不清楚。如果有神仙陪他下棋,哪怕只下一盘死也甘心。"观音娘娘是个糯米做的糍粑心,她见无限王说得怪可怜的,又恰逢自己的生日,便答应让吕洞宾和他下一天棋。可那无限王仅仅下了半天棋,就缠着吕洞宾带他上天。吕洞宾不肯,他又说看一眼死也瞑目。结果刚刚上到南天门前就被雷公第十一回 童子拜观音
金童、玉女奉旨下凡后,径直往南海普陀山潮音洞而来,观音娘娘亲自出洞相迎。玉女见到观音后首先道了个"万福"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行主仆大礼。金童却双手叉腰纹丝不动。金童就是当年的红孩儿,因想吃唐僧肉被观音降服,今天见了娘娘自然气不打一处来。观音慧眼一睁便看透了他的心思,并风趣地说: "善财童子真是财大气粗,见了主人连跪都舍不得下一个。搁下主仆关系暂且不论,单凭我这把年纪受你一拜也不为过哇!"金童昂头大笑三声之后说: "要我拜你?我还想要你拜我呢!你有何能耐?不就是劝人行善么?我若是早出世几年,说不定我是主你是仆呢!"
观音娘娘知道金童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从心底里不服气。看来他对观音娘娘降服自己一事仍然耿耿于怀。为了说服金童,便说: "现在还不晚,只要你有心劝人行善,立志普度众生,我倒情愿反主为仆。不过你在此之前,总得做出点像样的功绩来吧?"
金童说: "那还不容易,东方有个爱幼国,他们的风俗十分奇特,只爱幼不尊老。人死之后不用棺木装敛人土,而是将尸体挂在树上,或丢进山林让乌鸦、野狗或其他野兽随便吃,还美其名日"天葬"。更有甚者,老年人到了六十岁之后,儿孙就把他们杀了吃肉,或者关在地窖里活活饿死,再抬出去'天葬'。如果菩萨愿意的话,童子我想和你打个赌。"
"但不知怎么个赌法?"
"你我同去爱幼国投胎,劝他们改天葬为地葬,改吃老人、饿老人为尊老人。菩萨你先做到我拜你为主,童子我先做到你拜我为主"。观音娘娘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说定了。
金童求胜心切,当天夜里便来到爱幼国,想找个最合适的人家投胎。选来选去终于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中的一户最穷的人家,做了一对老夫妻的第三个儿子。他觉得钱财是教人行善的法宝,他们之所以要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活活饿死或杀了吃肉,是因为穷得没东西吃,养不起老人,没钱买棺材。而自己的最大本领就是能点石成金,只要他们有了钱就一定会改变这种恶习。
金童出世后的父亲姓白,这个村庄也叫白家庄。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白老大、白老二,他叫白老三。白家庄虽然偏僻却不算最穷,当地老百姓都习惯地认为,生活最艰难的是穷家湾,其次才是白家庄,所以至今有"一穷二白"之说。
金童为这件事后悔不已,悔自己走得太匆忙,没把情况弄清楚便冒冒失失地投了胎,如果在穷家湾做儿子,说不定效果更好。只因没后悔药卖,便自认倒霉,更何况重新投胎时问也来不及。好在他投胎的这家穷得老鼠都不敢做窝,全家人共一条裤子,小孩子寸丝不挂,大人轮换着出门干活。金童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才算得上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钱的确是个好东西。白老大最穷,又分了家,人们叫他"白大苕";白老二虽然不富,便没分家沾了弟弟的光,人们都称他"自二叔";白老三尽管年龄最小,只因能点石成金,所以被人们尊为"自三爷"。从"大苕"到"三爷",这种年龄上的从大至小,称讳上的层层加码,虽说是"倒转乾坤"却充分体现了钱的威力。金童很相信金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除经常适当地给别人一些资助外,并公开宣布无论什么人死了,凡实行土葬者,一切费用由他"白三爷"包了,凡继续供养六十岁以上父母者,所需钱财都记在"白三爷"的名下。
三天后,当金童从穷家湾施舍钱财回来时,发现自家门口坐着二十位老头子和二十位老太婆。金童回来后他们"扑通、扑通"地跪了一大排:"求白三爷行行好!"金童一下子成了"化缘的和尚--莫名其庙(妙)。"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儿媳妇赶出来的,理由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 "白三爷愿意供养你们,你们就到白家去吧!"
金童十分奇怪地说: "你们养他们的小,他们养你们的老,天经地义。何况我白三爷还答应出钱。就是分文不给,这尊老爱幼也是驳不倒、夺不动的理呀!"
"白三爷有所不知。爱幼只爱幼,不尊老,这是千百年形成的老规矩,要改只怕也得等第三代,第四代。"
"不是说老人是个宝么!为什么我给钱他们还不肯供养你们呢?"金童话音刚落,跪在最前面那位老公公便战战兢兢地说: "我们爱幼国的国歌就叫《养老难,老难养》。"说着便唱了起来,其他老人听他一唱,也都含着眼泪跟着唱道:
老难养,养老难,人倒老来都一般。耳聋难与人共语,七扯八拉讨人嫌。眼流泪,鼻不干,如脓似糊淌胸前。席前陪客客人怕。饭碗荼盅无人沾。亲戚朋友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老难养,养老难,连累儿孙受熬煎,年过花甲赶紧死,留下又能活几年?老公公唱完国歌之后,热泪滚滚地说:"白三爷,有道是,杀人杀断喉,救人救到头。你就把我们都收下吧,反正你有的是钱,我们尽量少讨人嫌。"其他三十九位公公婆婆也都异口同声地说: "白三爷,我们今天再回去,儿子媳妇肯定要把我们杀了烧汤喝啊!""收下吧,善有善报哇!""我们死后,保佑你百岁长寿。""我保你找个漂亮的好媳妇。""我保你儿孙满堂"......
金童真是左右为难。不收吧,万一他们回去后被儿孙们杀了,自己岂不是"印书行内交押金--定书(输)"无疑。收下吧,岂不成了"瘦田的芋头尽是娘,娼妓的儿子爹成群"?为了反仆为主,金童把牙一咬,硬是收下了四十位"爹娘"。他觉得反正自己有钱,无非多做点棺材埋人。哪料到这白三爷收养爹妈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工夫,竟有四五千个老公公、老婆婆找上门来,金童心想: "就是开个棺材铺,办个大粮行,也招架不住啊!"在这个穷地方有钱也买不到吃的,四五千人岂不是要喝西北风。这么多"爹娘"死起来还不像倒劈柴似的,不要说没地方安葬,就是把全部田地山林都派上用场,单是做棺材,装死尸,抬丧出殡几样事,让整个白家庄的男女老少,倾巢出动也忙不过来呀!长此以往,整个爱幼国的老年人全部拥向白家庄,就是把自己一家都杀了也填不满他们的肚子呀!万一把白家庄的年轻人惹火了......金童越想越觉得不是个路子,最后干脆来了个脚底板抹清油--溜了。
金童直奔潮音洞而来,正准备进洞,突然又止步不前: "糟哇!当初是我主动提出打赌的,如今是我第一个败下阵来,这么回去岂不让玉女嘲笑?"但转念一想,我金童有点石成金之术也难改那帮愚民的劣性,想那观音只不过一女流之辈,又能有多大能耐?我没有成功,她观音娘娘也不一定能办成,如果她也失败了,虽然不能改变主仆关系,起码我们之间就能平起平坐,咱就来他个静观其变吧。想到这里,不觉自鸣得意起来。
金童想得正入神呢,突然被一阵优雅动听的歌声吸引住了:
生个儿子吧,喜一跳哟。接个媳妇哟,呵呵笑哎呀。分家哟,分到哇,鸡子叫喂哟。
两个老人哟,无人要哎呀喂......
是谁在这洞天福地唱这种令人心寒的山歌呢?金童四下张望,什么人也没发现,抬头一看,只见一只白鹤在头上盘旋, "难道是她?"金童正要发问,那白鹤又来了首:
金童大哥哟,不是人哟喂。自己打屁哟,自己闻味哟。劳民伤财吧,我不怕哟喂。就怕童子呀,拜观音......没等白鹤把歌唱完,金童早已火冒三丈地骂开了: "老子今天是人背
时,鬼打脚,走路踢掉趾甲壳,砍柴遇着马蜂窝,打个喷嚏牙齿落。刚刚摆脱那些老鬼们的纠缠,又要你这弹打箭穿心的东西来数落我,看来不给你一点厉害看看你还不行呢!"
说完只见他将右手食指对准白鹤,轻轻喊声"变",那白鹤"哎呀"一声立即变成一只金鹤掉了下来。金童洋洋得意地拾起来一看,便傻了眼。原来那并不是一只普通的白鹤,而是玉皇大帝的信使--白鹤仙子。这正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睡虎当病猫呀!金童不敢怠慢连忙对着那只几乎摔成金砣子的"金鹤"吹起仙气来。
他知道,不管它摔成什么样子,只要连吹三口仙气,便能恢复原形的。
哪料到七吹八吹的,不仅没有让白鹤仙子恢复原形,反而将"金鹤"吹成了一块白石头。金童正在纳闷,突然发现石头上写着三句话:
第一句是:蛇死三天尾还动,虎死一七不倒威。第二句是:窄巷遇着顶头棒,看你是进还是退。第三句是:满湖撒下金丝网,何愁鱼儿不上钩。金童似有所悟地面南而跪,将双手合在胸前,念了一句: "阿弥陀佛",说了一句: "多谢天帝指点!"之后,便脚踏祥云往自家庄而去。他觉得玉帝的前两句话是在劝自己要知难而进,第三句是在暗示他不要落入观音娘娘撒下的金丝网。为了不负天帝厚望,他决定返回穷家湾,重打锣鼓另开张。可是没走多远便被人挡住了去路。"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呀?"金童见拦路者又是白鹤仙子,连忙对自己刚才的非礼行为表示歉意,并反问道: "玉皇大帝让你送信来,不就是让我不要泄气么?"白鹤仙子说: "做梦娶媳妇--你净想好事!玉帝的意思只不过是想告诉你,齐天大圣的本领再高也翻不出如来佛的巴掌;你的傲气再大,也免不了要做菩萨的仆人!"
"你的意思是她有可能得胜?"
"我劝你还是赶快到爱幼国的京城去看个究竟吧。""仙子是怕我输得不服气,或者说是她赢得不安心?""如果你想去给观音菩萨制造一点麻烦也来得及,只是千万留神,别帮倒忙!"
金童没有再说什么,他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爱幼国的京城虽然不算太大,却显得非常繁华而有生气。不知道是因为它坐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半山坡上,一眼望去就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还是因为无论是开店做买卖的还是当官的、教书的、做和尚的,都是年轻人居多的缘故,反正是看上去很舒服。
金童没有心思去追究这些原因,只想尽快找到观音娘娘,京城的街道并不宽畅,人又特别多,要想在这千头摆动人声鼎沸的地方找到观音娘娘,恐怕也不亚于井底捉泥鳅,上天摘星斗。
正当他一步三回头地细心寻找的时候,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 "有人揭榜啦。"话音刚落,人们便救火似的向皇宫拥去,推得他想后退半步都不行。"先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呀?"他一边往前走,一边很有礼貌地问身边的一位年轻人。
"你这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呀!怎么连这种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都不晓得呢?"
"就算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你能不能告诉我呢,先生?"
"你这人怎么不懂礼呢,我看你也不比我小多少,怎么老是先生前先生后的,想咒我死么?"
金童猛然想起,在爱幼国不能称呼"先生",因为他们认为"先生先死",所以最礼貌的称呼是"后生",连忙改口道:"对不起,后生!"
年轻人见他改了口,这才高高兴兴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七天前,狮子国来了一位名叫阿蛮的使臣,并带来三道难题,限爱幼王在七天之内派人解答。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答不出来。狮子国就要派兵攻打爱幼国。三天过去了,君臣之中竟没有一个人能解答出其中一道题的。
国王觉得这么大一个爱幼国竞没有人能解答区区三道小题,实在是有损国格,便决定出榜招贤。明确规定:如果有人能解三道难题,三十岁以上者赏以重金;三十岁以下的将招为驸马。实指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是一转眼三天过去了,仍然没人敢揭榜。限期只剩最后一天了,如果再无人揭榜,爱幼王就要在狮子国的使臣面前丢脸,庶民百姓也要蒙受战争苦难。就在这举国揪心,君臣民愁的关键时刻,有一个名叫李老三的后生揭了皇榜,爱幼王大喜过望,立即宣文武大臣和狮子国使臣阿蛮进宫。阿蛮见揭榜者是个二十几岁的后生,便哈哈大笑道: "你腮边无须,嘴里还做奶香呢,能有多大能耐,快回去请你爹来吧!"
李老三不卑不亢地说: "大人若是要解题后生可以奉陪,若是要结拜干爹义父,后生只好告退了。"
阿蛮见他果然出言不凡,不得不另眼相看了。阿蛮指着铁笼内的一头样子像老鼠,个头如水牛的东西问李老三: "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么?"李老三迅速从袖筒内放出一只猫来,那猫一出袖口就径直向那庞然大物扑去。那东西一见猫,便吓得拼命地来回奔跑,不一会儿便现出了原形,竟是一只比猫小不了多少的大老鼠。
李老三说: "老鼠再大也怕猫,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懂,竟敢到我爱幼国来充当使者,真是自不量力!"阿蛮不甘心失败,连忙面红耳赤地拿出一根三尺来长,两头一样粗的圆木棒子说: "第一道题你答得不错,现在你能辨认出这根棒子,哪头是根部,哪头是梢部么?"
李老三胸有成竹地接过木棒,轻轻往王宫门前那口金鱼缸里一放,说:"浮起的那头是梢部,沉下去的那头是根部"。
"道理何在?"
"有道是'树结根,竹结梢'。树的根部坚硬结实,放在水里就会下沉,相反浮起的那头必定是梢部了。"
国王和文武百官们见李老三一连解开了两道难题,都忍不住为他喝起彩来。阿蛮虽然暗暗佩服这位后生的聪明能干,外表却仍然镇定自若地说:"诸位别高兴得太早了,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这第三道题才是最难的呢。"
阿蛮示意随从牵来了两匹长相、个头、鬃毛完全一样的母马道: "这两匹马其中一匹是另一匹的母亲,你能分出它们谁是谁的崽子么?"
李老三很有把握地说: "只要将它们牵到马厩去,我就能辨别出来。""后生你未免过分自信了吧?请问你是凭眼看呢,还是用手摸?"
既不必细看,也不必用手摸,只要将它们用同样长的缰绳拴在料槽的两头,再把草料分成三份,两份少的,一份多的,在它们面前各放一份少的,在马槽正中放一份多的,我一看它们吃草料的姿态,就自然清楚了。""你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些,更明白一点么?"
李老三想了想说: "埋着头一心吃自己面前那一小份的是母亲,放下眼前的草料不吃,首先去抢中间那一份草料的一定是崽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话又该作何解释呢?"
后生流着眼泪说: "马虽然是畜生,可是它们疼爱子女的心情是同人没两样的,做娘的因为饥饿当然也要吃东西,但是她只会吃属于自己的那一小份,绝不会与自己的孩子去争食,即使不懂事的子女来抢爹娘的食,他们也会忍饥挨饿,让子女吃饱吃好的。马也绝不例外。这既是本能,也是天性。"
"说得好,辩得妙!好一个本能,好一个天性!"阿蛮一改刚开始那藐视一切,目中无人的傲慢姿态,对这位"嘴里还做奶香"的后生真心诚意的赞扬了一番。
国王和文武臣相们听得得意洋洋时,那位狮子国的使臣突然把话锋一转说: "可惜你们爱幼国像他这样知本能懂天性的后生太少了,通人性的晚辈更是微乎其微。"
有道是: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阿蛮的那句话刚出口,几位年轻的臣相便跳了起来,当面斥责使臣无视邦交礼节,嘉敢在国王面前肆意辱骂国民。阿蛮却说: "我这绝不是辱骂而是抬举,其实爱幼国的臣民连畜生都不如。"
一直端坐静听的国王也火了,如果不是碍于"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他早就下令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了。有道是:死罪能免,活罪难逃。如果不给他点厉害看看,说不定他还要说出更不中听的话来呢。想到这里,国王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整个王宫顿时鸦雀无声。当大家注意力集中之后,国王首先令人给使者"看座",然后声轻语重地说: "古人云,上邦卿相,即是下国诸侯,上邦士子,乃是下国大夫。这话虽然在理,但我们大小是个国,胖瘦是个人,尊卑都是君,强弱皆为民,打狗还要看主人面呢。你身为上邦使者,竟敢用'不通人性'的话来'抬举'孤王的臣民,实属欺人太甚,今天当着众爱卿的面,若能讲个清楚明白倒还罢了,如若不然,休怪孤王无情!"
狮子国的使臣并没有被爱幼王的话吓倒,反而文绉绉地说: "鹏鹗呼食,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茸而呼儿,蝶采花而集众,义也;鸿雁定位,羔羊跪报,礼也;豺乃祭兽,猫乃祭鱼,智也;犬乃守夜,鸡乃司晨,信也。畜生处众物之中,尚知五德;人为万物之灵,岂能不仁不义?你们以《养老卿为国歌,杀父母以食肉,抛尸骨名天葬,长辈爱儿女如心肝,晚辈视老者不及粪土,老爱幼而幼不尊老,仁在哪里?一家人同室操戈,义在何方?不报父母养幼之恩,反而抛老人之尸骨,以怨报德,何礼之有?有道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五十而不惑,六十而知天命。你们将老人斩尽杀绝,智从何来?不能自食其力时爹也好,娘也好,口口声声说你养我的小,我养你的老。一旦身强力壮,立自食其言,哪里有半点信誉而言?你们既然连畜生也能做得到的五德都做不到,岂不是连畜生也不如么?"
一席话说得满朝文武人人叹服,问得国王瞠目结舌。爱幼王想了想反问道: "难道能解开三道难题者也算不得智者!?这嘴上无毛的后生已过天命之年不成?"阿蛮冷笑一声说: "乌龟吃萤火虫,各人一里。如果本人猜得不错的话,他家中一定供养了一位六旬以上的老人,而且会唱《养老难》的歌儿。不然的话,像他这么大一点年纪,绝不可能懂得那么多道理"。说完,竟拂袖而去。
阿蛮刚出王宫大门,李老三马上跪在地上口称:"大王恕罪!"爱幼王说: "你为国家解除了危难,为孤王挽回了面子,理当封赏,何罪之有?"李老三把前因后果一说,在场者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这位李老三并非普通百姓,而是前任礼部尚书李大人的三公子。十年前的一天上午,李尚书把三个儿子都叫到身边,问: "你们说为父一向待你儿女如何?"三个儿子都异口同声地说: "父亲待孩儿如心肝宝贝!"
"既然如此,你们来世将如何报答为父呢?"
老大说: "下世我要变头牛,让你赶着耕田耙地,做最重的活,吃最差的草料,也不叫苦叫累,以此报答父亲克己待儿的恩德。"
老二说: "父亲一个肠这么好,来世一定能当大官,孩儿我愿变成一匹骏马,食草衔环以报您老人家的养育之恩。"
李大人听后高兴地说: "你们都是我的孝顺儿子。"李老三不以为然地说: "父亲如果真有来世的话,你就投胎做我的儿子吧。"李大人气得满脸通红: "你这是什么话,难道为父对你不好么?"老三"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 "不!父亲您误会了,正因为今世你做我的父亲,待我这么好,再过两年我们却要吃你的肉,或者将你活活饿死,这样太不公平。如果您下世做我儿子,我要像您对待我那样对待您,等我老了您再像今世我对待您那样对待我,孩儿的心灵才能得到一点慰藉。"
李大人听完儿子的话,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将他扶起来,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老三当即发誓: "孩子甘冒死罪也要让父亲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
两年以后,李尚书满了六十花甲,万岁赏他回尚书府饿死。李老三把父亲藏进一间事先准备好的地下室内,每天偷偷地送饭,送茶,送水。为了不连累哥嫂,在父亲回府的当天就与他们分了家。李老三除了有地下室的那间房子外,把其余的财产房舍都让给了哥嫂。
十天以后,他将一具用熟食做成了假尸体送进了山林,并且很快被野兽吃光了。到目前为止,老尚书已经在地下室度过了八个春秋,在三儿子的精心照料下,他身体仍然十分强健。这本来是件喜事,老尚书却为这件事犯了愁。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他觉得自己活得时间越长,儿子为自己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三天前的早晨,当李老三给父亲送早饭时,李大人发现儿子满面愁容,便问他有什么心事。李老三说: "今天一大早孩子儿上街去买早点时,发现许多人围在一起看什么东西,挤上前一看竟是皇榜。"
老尚书一边吃饭,一边听儿子讲那皇榜的内容和前因后果,饭吃完了,那解开三道难题的办法也有了,这才劝儿子去"试试看"。
当天,李老三按照父亲的指点,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今天一大早,他便信心十足地去揭了招贤榜。他并未指望招什么驸马,仅仅是出于一种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为爱幼王争回一点面子的目的才这样做的。没想到,不仅自己的"隐私"被那狮子国的使臣一眼看破,还连累爱幼王和文武百官受了一场闷气。李老三见事已至此,只好说出了真情,请爱幼王定罪。爱幼王听到这里,忍不住大吼一声说: "气煞寡人也!"说完双手抱头,沉默不语了。
刑部尚书王大人见爱幼王龙颜大怒,立即下令: "将这欺君罔上的小人推出斩首示众!"
金童看到这里,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恨不得喷出三昧真火,将那王宫烧个精光。还没来得及喷火,早有一块石头"咚"的一声掉在面前,他捡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句话:第一句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第二句是:性急吃不得热粥。金童以为又是白鹤仙子在提醒自己,可是抬头一看,竟是观音娘娘在半空中向自己招手,这才意识到所谓狮子国的使臣不过是观音娘娘的化身,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不仅迫使他迅速平息了无名火,而且立即产生了一种"袖手黄河岸,得意看翻船"的心理。
观音娘娘与金童打赌之后,并没有急于投胎,她首先变成一位老太婆一边在爱幼国的城乡之间讨饭,一边查访他们不供养老人的原因。查来查去,发现他们首先缺少粮食。一斗田只能收百把斤稻谷,十亩也难收一千斤麦子。为了活命,人们主要靠吃观音土和老年人的肉为生。这是其一。其二是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尊敬老人,以为把父母关在地窖里饿死之后,抛到荒郊野外去让乌鸦、野狗吃就算是最大的孝敬。理由是既没吃父母的肉,还让他们享受了"天葬",不是孝子谁能做到。再就是国家《法典》有明文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要么杀而食之,要么关进地窖。有不遵《法典》者,是朝廷命官要追究欺君之罪,是庶民百姓当就地正法。对于这件事,除了法律保障之外,还有《老难养》的国歌为证。
观音娘娘首先针对国歌编了个《移难养》的民谣。儿难养,养儿难,个个养儿都一般。
分娩时,生死线,恰似地府走一番。生来不会吃茶饭,怕儿热来怕儿寒。屎尿常把衣被湿,爹娘睡湿儿睡干。观音娘娘一边传唱《移难养》一边设法提高爱幼国的五谷产量。
这年夏天,她变成一位逃荒要饭的老太婆,一边唱着《移难养》一边要饭。没走多远,就有一位背饭桶的老妈妈被她的歌声吸引住了,放下饭桶问道: "老婆婆,您这歌儿是哪里学来的?怎么唱的跟我想的一个样呢?"观音娘娘神秘地说: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我这歌是一位神仙在梦中教给我的。神仙说爱幼国的世道也该变变了,不能光爱幼不尊老......"
她俩越说越投机,老妈妈硬要观音娘娘把《养儿难》教给她,观音娘娘说: "我三天没吃没喝了,哪有气力教你唱歌呢。"老妈妈说: "你教我唱《养儿难》,我给你添饭。"结果歌教会了,一桶饭也吃完了。那老妈妈不仅不后悔反而说: "一桶饭换这么一首好歌儿值得!"
观音娘娘说: "难得你这么好的知音,难得你这么好的良心。为了感谢你,我教你一个办法,包你一亩田每年打一百担谷。"老妈妈说一年能打五十担就不错,先前还不足三五担呢。
"好,就依你说的五十担吧。"观音指着自己刚才坐着吃饭的那块石头说:"以后每年插秧前,你每天送这块石头大的一堆肥,只要连送七天,全部上到田里后再来个三犁四耙,然后栽秧。秧插了下去再薅七次草,包你年年都能打五十担。"老妈妈半信半疑地听着,突然发现那老婆婆不见了,那块石头也长得像一座小山似的。老妈妈赶快把这件怪事告诉自己的儿媳们。她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照办了,那年的稻穗儿长得像狗尾巴似的,人人见了人人夸。到了秋后打下来用斗一量,不多不少正好五十担。
后来,不少人都认为那里是个吉祥的地方,纷纷向那里搬迁,时问不长就成了一个村庄,为了纪念观音娘娘传授的种稻技艺,人们就将那村庄取名为"五十担村"。因为古时候人们将'担'写作'石'。所以又叫五十石村。消息传开之后,四乡八岭的人都到这里来问经验,那位老妈妈每次在叙述事情的经过时,都少不得要唱一遍《养儿难》,时间不长,种稻的好办法和《养儿难》的歌儿同时在爱幼国传开了。那些年轻的男女们越听越觉得那歌詈得很在理,因此敬重老人的风气也慢慢地在全国各地养成,再也没人杀父母煨汤喝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根本上的转机,因为朝廷的《去典》上还有关于不供养老人的明确规定,所以父母年过花甲之后,儿媳们照样不敢明目张胆地供养。许多做父母的,为了自己的儿孙能过安稳日子,更是宁肯自己活活地饿死,也不愿看着晚辈们为了自己去触犯国法。
观音娘娘离开五十担村之后,一边在京城内传唱《养儿难》,一边查访城内的孝子。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打听到李尚书的三儿子特别孝顺。这才导演了那场狮子国使臣难国王的闹剧。
观音娘娘的化身--阿蛮,在王宫中"拂袖而去"之后,马上化作一阵青烟升腾到半空中,恢复了原形。当她发现金童也混在围观的百姓中,并准备喷火烧王宫时,这才取下金钗变成一块石头及时制止了金童的鲁莽行为,同时打招呼要他赶快离开。
哪料到当金童发现这一切都是观音娘娘安排的"劝善计"时,不仅不打算迅速离开,还要在那里"得意看翻船"!
事态的发展正好与金童的愿望相反。李老三听说要将自己"推出午门斩首"时,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十分平静地说: "小民犯了欺君之罪,理应斩首示众,只是求大王看在小民一心为国的分上,不要再加害于小民的父亲。"
一席话说得在场的围观者们无不泪流满面,爱幼王听到这里,猛然抬起头来,幡然醒悟,亲自离座将李老三扶起,当众宣布招李老三为驸马。第二天,爱幼王又下了一道圣旨,决定改国名为尊长国,定《养儿难》为国歌。后来又将《法典》中有关虐待老人的条款全部废除,新增加了一条:儿孙们必须为年满六十岁的老人举办"花甲宴"以示祝寿等内容。
金童对此深为感动,回潮音洞以后,没等观音娘娘开口,就主动拜倒在她的脚下,心甘情愿地做奴仆,口称:"愿效犬马之劳!"从此后民间便有了"童子拜观音"的说法。武林中人又将"童子拜观音"的姿态化作一种拳术招数代代相传。
观音娘娘听说金童愿效"犬马之劳",便说: "既然如此,那么你明天就变成狗随我到罗刹国走上一遭如何?"
金童一愣,心里说: "愿效犬马之劳"本是我借用的一句套话,没想到这位菩萨真的要我变成狗,这不是存心让我丢丑卖乖么?
误认为是偷天大盗给打死了。无限国手下有位三朝元老得知此事后编了一首名日《十不足》的打油诗讥笑无限王说:
终日奔忙皆为饥,一旦有食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姣容美貌妻。娶了妻妾生下子,叹无田地少良基。
有了高楼并田地,又嫌出门没马骑。 、骡马成群般般有,又叹无官受人欺。
一盼盼个知县做,又说官小地位低。兵部尚书还嫌小,终日思想要登基。一朝面南坐天下,下棋便要神仙陪。洞宾与他把棋弈,又问哪有上天梯。架起云梯把天上,南天门外遭雷劈。若非此人大限到,只怕上天还嫌低。世人要问心何足,除非南柯一梦稀。
有了这一次教训之后,观音每逢自己生日,便令普济长老三天前便在渡口摆下油锅以谢香客。没想到第一个敢于下油锅的竟是自己的父亲妙庄王,最先被油锅炸死的又是自己的亲姐姐妙缘和妙清。尽管后来她们都成了正果,但观音娘娘对这件事却一直耿耿于怀,再也不敢设油锅以谢香客了。直到现在,到了二月十九日前后为观音娘娘做生日的仍然特别多。但越来越多的香客发现,每逢观音娘娘生日那天,所求之事十有八九难得应验。人们都以为是自己带着私心去为观音娘娘祝寿才不应验,殊不知这正是观音娘娘谢绝香客为自己庆生日的新招数。只因她做的好事太多,所以尽管她屡屡设法谢绝,反而越谢越多。人们不仅忘不了她的生日,就连五月十九观音撒净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涅粲日,也都记得清清楚楚,真可谓人心向背不可逆转。人们常说的"有仇不报是君子,有恩不报枉为人"。便是有感而发。
观音娘娘立誓求世上一切受苦众生之后才愿意成佛作祖,但由于人世间的苦难无穷无尽无休止,观音娘娘也只好永远屈居于菩萨的地位了。但佛教徒们都认为她的道行、功德早已达到了佛的境界,仍称其为佛。据《传灯蜀勘所载:僧问风穴: "如何是佛?"穴日: "金沙滩头马郎妇。"可见佛教徒称观音娘娘为佛的说法并非讹传。
再说玉皇大帝见观世音不仅大慈大悲,而且言而有信,始终不因名利地位而动摇自己的信念,也深受感动。为了帮助观音娘娘继续履行自己的诺言,他特赐给观世音娘娘鳌鱼一条,以便她漂洋过海;赐柳条一枝以便她驱魔避邪;赐琉璃净瓶一个,以便她盛甘露滋润万事万物。又为她封了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的尊号,至于后来为什么简称"观音菩萨"则是唐朝贞观年间,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明的"世"字名讳,略去了"世"字而问称为观音的。
玉皇大帝的本意只想封妙音一人,可是太白金星说: "佛祖有云: '一子成仙,九祖升天。若不升天,诸仙妄言。'望天帝三思!"
玉皇大帝因不想得罪佛祖,只好下了一道金旨,封其父妙庄王为善胜仙官,母伯牙氏为劝善菩萨,大姐为文殊菩萨,二姐为普贤菩萨,并分别赐给其大姐、二姐青狮、白象为坐骑,玉台山和峨眉山为道场。"一人成仙,九祖升天"之后,玉皇大帝仍然觉得欠了观音娘娘一笔债,可又想不起来究竟欠了什么,只好去问王母娘娘。
王母说: "有道是:男子无妻家无主,女子无夫屋无梁。她身居潮音洞内,白天只身向四壁,夜晚独影伴孤灯,凄凄惨惨,如果能为她找个意中人做伴......"
"主意倒是不错,只是她早在看破红尘之前便有拒婚先例,如今已成正果,更是心如磐石,志若金刚,谁能劝得她回心转意呢?"
"你没听说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么?"
"吕洞宾善于'扯皮条'早已是三界闻名,岂有没听说之理。不过起用这种人,只怕是既失寡人的身份,又有辱观音娘娘的清白啊!"
"用人之道,最忌讳的一条便是求全责备,最高明的莫过于发挥其一技之长。依梓童之见,若要办成这件事,非吕洞宾莫属。"
玉皇大帝觉得,女人是最善于理解男人的,既然自己的结发妻子以为吕纯阳能担此重任,就立即传旨,要他迅速下凡,为观音娘娘挑选如意郎君。
这年春天,观音娘娘突然心血来潮,决定云游峨眉,顺便去看看二姐普贤菩萨。当她飞过嘉陵江边时,见那边江水湍急,百姓常有因渡江而丧命的,顿生慈悲之心,她与摆渡艄公商定,化缘造桥。
第二天上午,四乡八岭的人们都发现一张告示:"农历三月十三日,有一妙龄少女站在嘉陵江中的一条大船上,谁能用金砖、银锭击中她,即可娶为妻子。"十三日一早,有许多显赫的贵官,公子少爷们携带金银云集江边。
当他们发现果然有一光彩动人的少女,站在横于江心的渡船上时,便争先恐后地掷金、掷银,以求一成。奇怪的是,他们掷出去的金银,既无一落水,也无一击中少女,而是纷纷落在船舱,眼看船舱快满了,观音娘娘正准备说: "今天到此为止。"话未出口,突然一块银锭落于怀中,观音大惊。仔细一看就更奇了,那击中自己的年轻人并非别个,正是兴林国宰相的儿子王韦驮,站在王韦驮后面的便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观音娘娘明知是吕洞宾在捣鬼,却因有言在先,众目睽睽之下不便赖账,只好先将一船金银给艄公造桥,后现出本来面目,向韦驮说明真相。王韦驮见是当年的"大悲菩萨"显灵,顿生爱慕之情,定要与她结成百年之好。
观音觉得自己欠韦驮的太多,不但有指婚不嫁的老账,而且有代呈手眼救父的旧情,更有今日许下诺言的新账,不应再借故推脱。可是自己已得正果,不可再动儿女之情。她既不好推脱,又不能结合,真是左右为难。实在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将韦驮带回普陀山,做了自己的护法神。
从那以后,无论是普陀山,还是其他主供观音娘娘的佛寺道庵里,都有韦驮菩萨的塑像,人们都说他们是"对面夫妻"。因为韦驮菩萨与观音娘娘只是名义上的夫妻,所以到现在,人们在斥责那些只当官不管事者时,仍然习惯地说他们"真是个韦驮菩萨!"
玉皇大帝以为替自己的恩人做了一件好事,没想到观音娘娘不以为恩反以为仇,从那以后再也不理睬他了。玉帝正在纳闷,如来佛突然找上门来,说观音娘娘目前最需要的并不是如意郎君,而是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得力助手。玉帝觉得这话有理,立即传善财童子和广德龙女上殿,让他们下凡助观音娘娘普度众生。所谓"左有善财童子为之普照,右有龙女为之广德",就是指他们二位。善财有的是金银财宝,又善点石成金之术,所以又名"金童"。龙女长得自如碧玉,所以又名"玉女"。因此又有"左金童右玉女"之说。
玉皇大帝派金童玉女下凡,本来是一片好心,没想到反而给观音娘娘带来了不少麻烦,真可谓"越帮越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