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灭佛法 五百罗汉得尊号




  吃狗肉 济公活佛留美名

  光阴似箭快似箭,日月如梭快如梭。当金枪太子、迦叶和以"酒、色、财、气"著称的十六位太子功得圆满,成为佛门高足--十八罗汉之后,当年下凡投胎转世的"五百力士"早已长大成人皈依佛门成了"五百比丘"。

  如来佛觉得当年的五百力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来得及向他们传授佛法。成为佛门比丘之后自己也不可能下凡去分别向他们传授佛门真谛。因此如来佛先后分两批将五百比丘召回西天.让他们广泛诵读佛经.多次听佛祖讲经说法,这五百比丘便惭惭"通慧了"。暂未通慧者也有机会经常到佛祖身边去聆听佛法,使散居于民间的五百比丘全都成了佛祖的亲传弟子,并由佛祖亲自为他们授戒,亲自授予法号。

  因为他们作为五百力士时,是同年同月司日同时由一母所生,长相极为相似且多达五百之众,所以很难分清谁是谁。幸亏重新投胎转世之后,不仅姓名不同而且长相各异,又来自不同的寺院。有各自不同的经历。如来佛参照这些不同之处,才给他们安排了五百个不同的法号、尊称。

  没想到起法号这个令人头痛的矛盾解决不久,又上现了新的矛盾--他们成为五百罗汉之后的先后秩序比起法名更难。谁为第一罗汉?谁为第二罗汉?一个两个、十个八个好排,五百罗汉怎么排呢?弄得不好排了前头忘_,后头,也许有人排两次三次,有的还一次也没排呢。

  为了避免造成混乱,如来佛便让五百罗汉全部成一字形靠墙打坐"入定",再按坐好之后的既定顺序排列先后。没想到在"入定"次序上又出了问题,这五百罗汉虽然都是已成正果的圣人,但比较而言,却仍然有强、弱、恶、善之分。因此,在打坐"入定"期问,便出现了强者占先,弱者靠后,恶者往前挤,善者往后缩的混乱局面。一阵"忙乱"之后,总算安静下来。有道是:旁观肯清。在一旁冷静观察的如来佛早已心中有数,为了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自认为得计的"聪明人"占便宜,佛祖便来厂个"倒点罗汉",从最后一个点起。原先排在第五百名的阿若侨陈如尊者便成了第一罗汉,坐在最前面的愿众事尊者反倒成第五百罗汉。

  当时五百罗汉的名号,都由大弟子迦叶记入了《罗汉名号簿》,后因弗沙国国密多罗想毁灭佛法,将《罗汉名号簿》放火烧了,所以后来民间虽然有许多有关五百罗汉的传说,却都没有具体各号。就连著名的《舍利佛问经》、《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高僧传》等也都只有第一罗汉和第五百罗汉两个名号。

  弗沙国密多罗王毁灭佛法之后,是五百罗汉挺身而出,重兴佛教。从此以后,各地寺院纷纷创建罗汉堂。吴越王钱氏,曾造五百铜罗汉二天台山方广寺。也有将五百罗汉与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同塑于罗汉堂,可惜,均无五百罗汉的尊号。到了宋绍兴四年十二月,江阴军乾明院内,一夜之间天降石碑块,碑上刻着五百罗汉的名号。当天下僧侣闻讯赶到时,那块石碑竟不翼而飞。后有南宋高僧高道素,忽然夜梦此碑,朦胧中欣然提笔,虽似醒非醒,似睡非睡,但碑上名号仍清晰可辨。高道素将那五百名号全部抄录下来。

  这五百罗汉的名字后来被收入《人明续藏经》(即《嘉兴续藏》)第四十三函中,因此,佛寺所塑五百罗汉,无不依此列名。这些虽然决非题外闲笔,却都是于年之后的后话。当时如来佛见五百罗汉名序排定,道、佛两家互尊互敬,三界之内对玉皇人帝也无非议,便自以为可以在西天安心过那种"剪一片白云补衲,借半轮明月看经",不食人间烟火的自在日了。哪料刚安排就绪,那布袋和尚又找仁门来,硬是要辞去其弥勒罗汉的头衔。说什么八罗汉中就有十六个来路不正,不想和他们在起,也想当什么第十八罗汉。如果实在要他当,就干脆当个五百零位罗汉好了。

  如来佛知道是羞于同强盗为伍的想法在他头脑里作怪,便说:"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做了错够,并不呵怕,怕的是不肯痛改前非。想当初你不也做过小偷么?"

  弥勒佛说:"我只谋财不害命,他们是杀人越货,伤天害理,更何况我足被逼出来的,跟他们不一样。"

  "那倒一定。"如来佛说,"三界之内有几个是一出娘肚子就愿意干谋财害命的勾当呢?"

  弥勒佛说:"不管怎么讲,反正我无论如何也不同那十六个强盗在一起。"

  如来佛心想,玉皇大帝的五百多个儿子中,唯独他信佛之心最诚,功德圆满,还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的磨难,怎么能亏待他呢?

  如来佛思前想后,又找不到一个两全的办法,忍不住埋怨自己道:"如来佛呀如来佛,世人都说你佛法无边,能知过去未来。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呀!"他说着说着,便突然醒悟:有道是,"去觉为如,今觉为来,未觉为佛。"过去佛已经有了,就先前是神通广大的金枪太子,所以他一回到天庭别人就不敢胡闹了。这就叫"一正压三邪"。其实到底是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楚。对于别人的种种议沦,弥勒佛一点也不计较。但是一年到头无事呵做这一点实在让他受不了。

  弥勒佛担心。在天庭别人仍然视他为金枪太子,谁也不让他做书他决定下凡去走一遭。主意拿定,弥勒佛便变成一个走干家访万户的游方和尚。惩恶扬善,济困扶危,年长月久,老百姓便称他为"济公"和尚了。

  有一天济公救了一位饭店店主的女儿,那个店主很感激他,呵手头又没有钱,好将自已家里的一条狗打死,用大蒜一炒,又打两斤酒清济公和尚去吃。济公还是头一回吃狗肉,觉得味道特别好,竟一气吃了几大碗。当他酒醉饭饱后走出店门时,却被一条大狗挡住了去路。那狗像是知道济公吃了自己的伙伴似的,扑去就咬他的脚。济公举起蒲扇,向狗挥去。扇子打破了,狗也打死了,酒也惊醒丁,一半。他定眼一看不由得惊叫一声:"哎呀,大事不好,这不是玉皇大帝喂养的那只天狗么?"这一回已经是醉意全消了。

  济公打死的正是当年张百忍从张家湾带上天去的那条狗。那狗特别好吃,上天后它见什么吃什么,有一次它竟将月亮当饼子吃。刚刚咬了一口,凡问顿时漆黑一片,人们忙拿起锅盆瓢碗,对着天空敲打起来。五皇大帝问千里眼和顺风耳为什么突然"天大乱?"

  于里眼说:"是因为天狗吃了月亮,凡问失去了光明。"

  玉皇大帝听后非常生气,立即下令让天狗将月亮吐出来,并将它贬下凡去,让它重修五百年再返回天庭。凡问的五百年在天上不过五百天而已。眼看五百年的修炼期限已满。马上就要返回天庭,没想到竟突然遇上了金枪太子。当它一见到人称济公的金枪太子时,便知道他是自己昔日的主人。天狗忍不住要上前亲近亲近,没想到刚扑上去,就被济公一蒲扇给打死了。济公打死天狗虽属无意,却也触犯了天条,又因酒后肇事更有吃狗肉之过,三罪并罚本应严惩,轻则永远不准上天,重则处以极刑。玉帝念他先前吃苦太多,罚他背着死狗游街示众三天,然后一半时间在天上管理修炼成仙的禽畜,一半时间在地上做叫化仙。

  有道是:人是狗心,狗是土心。济公背着天狗游了一天街,当天晚上就住在一问破庙里。那死狗讨了地气之后,义活了过来,它趁济公没醒就溜回了天庭。

  第二天济公起来发现天狗不见了,吓得再也不敢返回天堂了。从那以后,"天狗吃月"的事寸有发生,济公和尚不仅一直不敢上天,而且还落了个好吃好喝,爱吃狗肉的坏名声。手里的那把破蒲扇也就成了人们辨认济公的特征了。

  如来佛见金枪太子屡遭不幸,多次被人误解,对他深表同情。为了照顾他,就让大弟子迦叶请他去和五百罗汉起享受人间香火,免得流浪飘泊。

  那料到这位"济公"竟"公"而忘私,为了替老百姓解除疾苦,耽误到罗汉堂报到的时辰,等他赶到时,五百罗汉的位置早已安排就绪。寺庙的主人只好把他安排在过道里,也有的主持方丈让他蹲在房梁上。济公不仅不计较这些,反而乐得其所。他说这样更便于接触和了解施主、信徒们的疾苦,看透各种人的心。

  有趣的是,凡是游罗汉堂的人们,对这种安排,印象格外深刻,往往是忘,其他五百罗汉的尊号,而偏偏记住了济公和尚的大名。

  那些没有为济公和尚设位的寺庙,也少不了要为济公的原形--笑佛,塑一尊笑像,享受香火。这也许是因为他能容天难容之事的结果,也许是因为世人都将世事看穿了的原故......也许什么原冈也没有,就因为弥勒佛那副笑口常开的样子逗人喜欢。

  五皇大帝说:"他尢官身轻。帮忙有人念,不帮忙也没有怨。一年到头不种芝麻吃香油,不做房子住高楼,既不愁吃又不愁穿,岂有不笑之理?如果像我这样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忙忙碌碌,日理万机,看他还笑得起来么!"

  余 兴

  过去大户人家都喜欢供神,而目.一供就是八尊。大门口的屋檐摇摇晃晃地挂着个天亲爷,保佑孩子们快快长大。堂屋里供个满脸堆笑的弥勒佛.保佑全家和和气气。左边供个财神爷,右边供个土地爷,保佑年年发财,季季丰收。墙上贴个送子观音,保佑子孙满堂。大门上贴个祛邪判官钟馗,挡住恶鬼。大门背后供个黄巾力士,灶台上供个灶王爷,保佑全家有吃有喝,不受人欺。

  在这八位神仙中钟馗和弥勒佛的关系最好。这年腊月,突然下起雪来。钟馗爷见弥勒佛仍然单衣薄裳的,就问:"我说弥勒老弟,外面雪花像棉花球似的,你那件旧布衫连扣子都没有,肚子露在外面挨冻,还笑哈哈的,什么事这么快活移?"

  弥勒佛说:"钟馗兄,你就别提啦,我是烟不抽来酒不贪,不嫖女人不赌钱,到头来仍然是年年冬季无棉袄,脸上带笑心底寒呐!"

  钟馗说:"看你那样子,整天笑呀笑的,别人还以为你手头蛮宽裕的。穷寒就该有个穷寒相,要把两道眉毛皱拢,一天到晚哭丧个脸,别人看你可怜,说不定还会送件棉袄给你过年呢。"弥勒佛说:"你的话虽然不无道理,可也不能剃头担子一头热啊。我若是成天愁眉苦脸,别人会以为极乐世界并不欢乐,还会说我是一日三餐饭都混不下肚呢。只有打肿脸充胖子,强作欢笑,别人才会清我来保佑他全家和和气气。不信你试试,你如果装出一副可怜相,鬼都不怕你,人也就不请你了。"

  钟馗觉得也是这么个理儿,便在心里说:那就找施主们要羔钱,到旧货铺里去买一件破棉袄吧。可是古往今来,那些拜佛颂经的男男女女们,都是"暖者不知寒者冷,饱人不知饿人饥"。如果上他们施舍棉袄,也比上供烧香强多了啊。问题是向施主讨钱买棉袄,不便开口呀。不讨吧,总不能看着弥勒老弟挨冻吧!再说,到了大年初,别人都穿新衣戴新帽的,他还赤身露肚皮的,像什么活?

  如是钟馗劝他找同屋的其他神仙借钱。

  弥勒佛又说:"我长得胖乎乎的,去找别人借钱,人家会说我装穷叫苦啊。"

  钟馗没办法,只好去帮弥勒佛借钱。他首先去找财神爷借,自以为十拿九稳。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还特地来了个先小人后君子,首先说明只借一点散碎银子,明年正月准还,利息多少都没关系。

  哪晓得财神爷的原则是,有钱不借给穷人。没等钟馗说完,就拿话拦着他说:"哎呀.可惜太不凑巧了,我的钱昨天刚好被人家借光了。这大年关的,哪还有钱压箱底呢?"

  钟馗说:"财神爷会没钱?你从牙缝里挤一点也够穷人花一辈子啊。"

  财神爷笑了笑说:"不瞒你说,前几天东西二门的两家钱庄开门借去了一半,昨天南门北门的两处货行办年货又借去了一半,今天大早正街王记当铺的大老板又来借钱,还是空手而归呢。"

  钟馗见他是铁打的公鸡琉璃鸟毛不拔,只好去找灶王爷。

  灶王爷说:"我一年到头只有腊月:二天那天有收入,平常是只顾嘴不顾身。今天已经是腊月五了,孩子们还没有鞋袜呢。你还是找那些单身汉去借吧。"钟馗见灶王爷的五个孩子都是赤脚,也没说二活就找天亲爷去了。

  天亲爷是个单身汉,照说应该有钱,没想到他比哪个都可怜些。他说:"我一年到头,只初七一天进钱。我又抽烟、又喝酒,又爱打麻将玩纸牌的。腊月初,酒庄、烟铺和赌场的老板齐来逼债,因为我无钱还债,这才被他们吊起来啦。"钟馗一看,天亲爷真的连同佛灯起吊在门头上,就准备走,天亲爷说:"你真的要借,明年七月初七来看看。"

  钟馗心里说:"七月初七要棉袄?又不打皮寒!"他谢过天亲爷的好意,又去找黄巾力士。

  黄巾力士说:"我如果有钱为什么躲在门背后呢?""你有的是力气,还怕哪个打你不成?"钟馗问。"好汉无钱处处难嘛!欠人家的债,力气再大总人不过理呀!"

  钟馗一连碰了几次钉子,有些灰心丧气。只剩下土地爷和送子观音两位。有道是"穷光棍,富寡妇"。土地爷光棍一条,去了也是白磨牙。送子观音是妇道人家,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也不赌钱,肯定有点积蓄。他满怀信心地找上去,结果也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

  送子观音说:"我无儿无女无稞税,坐吃山卒把账背,别人找我求儿女,也是只说好话不破费。生女请我喝杯红糖茶,生儿油面把尖堆,有钱的赏一碗人参汤,无钱的只有三个鸡蛋。等到儿女成人后,哪个认得我是谁?"

  钟馗转了一大圈子,半个铜板都没借到,衣服买不成,又不好意思回去。所以直到现在弥勒佛仍是赤身露肚皮,笑嘻嘻的。有令说他是想着让钟馗为他借钱,借到钱就有棉衣穿了才等紫有人说他是笑财神爷的势利,笑各路天神的同病相话妄有鬼钟馗坚定不移地认为:弥勒佛是看穿了世事而苦笑钟馗的看法也不一定对,因为究竟为什么笑只有弥勒怫自己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各人都有。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