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残忍 玉帝流泪动真情
蜮民国君主、国师和臣民们已经做了七天法事,仍然不虬佛祖显灵。同师真是心急如焚。第七天下午,当三眼比丘再次苦苦哀求佛祖下时,话音刚落,就见面前那尊木雕的佛祖说道:"话到人知,心到神知,弟子命不该绝,为师心中有数......
国君和文武百官见这木雕的如来佛果然开口讲话,不禁又惊又喜:惊的是木头竞能说话,喜的是如来佛终于显灵。惊喜之余,国乇和文武大臣立即在国师三眼比丘的带领下向佛祖行三跪九叩之礼。国师一面带头施礼。一面虔诚地乞求佛祖大发慈悲,为蜮民国君臣百姓解除危难。
"尔等不必再苦苦哀求,老衲早已心领神会了。"那木头菩萨继续说,"这就叫生事事生,害人人害啊。只要尔等切记,后再不可以大压小,恃强凌弱,到时自有能人相助。"
其实开口讲活的并非佛祖,而是迦叶,他遵照如来佛的指点,先来到域民国"显灵",然后再到雪山去向姑射真人和鹿女求援。
迦叶见了姑射真人和鹿女之后,将工母娘娘为什么下凡求子和如来佛与玉皇大帝为什么要打赌,鹿女如何生下五百红蚩,又为什么变成了五百个面团团,以及鹿女的五百个儿子为什么会在贯胸国出生并长大成人等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都认认真真、详详细细地向姑射真人和鹿女复述了一遍。
姑射真人一向非常敬重玉皇大帝。也觉得一位凡间庄主上天之后,不仅治理了三界大乱,而且把仙、凡、冥三界大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且挫攻了诸如造反、逼宫等直接威胁皇权的大型外部干扰,摆平或基本摆平夫妻反目,父女反目,父了结仇等一系列内忧内患。将心比心,姑射真人觉得自己仅仅掌管一人一兽一件事都没有管好,弄得凡间冷热不均,怨气不少。玉皇大帝不仅要调节人、神、鬼、山妖、水怪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仙、凡、冥之间的矛盾,佛与道之间的冲突,实在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盘根错节,日理万机忙碌异常。至于有人将玉帝夸成了一朵花,有人将玉帝贬成了豆腐渣,有人认为玉皇大帝德高望重,誉满三界,有人认为最皇大帝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少才缺德,早就应当退位让贤等等,姑射真人则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大干世界,百人百意,千人干心,个道人千个法,万名和尚万本经。从上至从古到今,从神仙僧道到人鬼妖精,无处不有"一人难中百人意"之说。如果说统领三界十方的玉皇大帝没有人反对,也许比有人反对更令人费解,更让三界难容。
可是,鹿女的去而复返.却大大地刺伤了姑射真人的自尊心。想当年是你玉皇大帝亲自上门求娶鹿女,又是你玉皇大帝亲口封鹿女为"莲花贵妃"。然而,堂堂三界君主,竞出尔反尔,不到两年时间。鹿女并没出任何差错,却不明不白的被"贬"回了北极。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来得太快了,不仅姑射真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鹿女的身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姑射真人早就有意要报这"一箭之仇",所以迦口说明来意后,姑射真人当即表示:"超渡五百力士的事儿有姑某一人足矣,鹿女还是不去为妙。"
"不!我一定要去。"鹿女听说自己的五百个儿子都活着,又都是力举千斤的大力士,自然十分高兴。她不顾姑射真人的劝阻,定要与他一同下山去,一为母子相会,二为洗辱雪耻,再助父亲一臂之力,帮佛祖渡五百力士上西天。
贯胸国国乇见开战限期已到,立即传旨点拨五万人马,由五百大力士率领着浩浩荡荡地向蜮民国进发。行至正午,恰是红日当顶,人困马乏,饥渴难忍之时,突然见一男一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那男子银须白发,仙风道骨,身着八卦仙衣,手持洁白拂尘,上前一步大声喝问:"五百力士何在?!"
大力士阿若见老者出言不逊,站出来反问道:"你是何人?"姑射真人冷笑一声说:"我是你爷爷,还不认识么?"
力士阿尼见那老头子越说越不像话,喊了'声"看刀!"就
将手中的朴刀甩了过去。
姑射真人伸手接住飞刀说:"要动武,尔等绝不是人的对手......"
阿若又问:"你到底是什么人?"
姑射真人说:"我是你们的外祖父。"又指着鹿女说,"她就是你们的生身之母。"
五百力士一听这话,哪里肯信,纷纷挤出队伍,将他二人罔在中心。二力十阿尼说:"射死他们,为我等祭箭!"一声怒吼,五百力卜一齐张弓搭箭,正欲放射,迦叶在半空中大喊一声:"慢!"话音未落,五百力士立即像被定身法定住一般,不能动弹。这时迦叶从空中飞来,对五百力士说:"快快放手中兵器,站在你们面前的正是你们的外公和母亲,若再无礼,便忤逆不孝了!"
迦叶话音刚落,"莲花贵妃"立即解开衣襟,按住自己的乳旁,只见两个奶头各射出二百五十股奶水,不偏不斜地射入五百力士的中。五百力士立即苏醒过来,放下兵器,口称"爷爷!母亲!恕罪!"
鹿女把他们的出生、经历讲了一遍,五百力这才深信不疑了。
迦叶见时机已到,便上前向五百力士施礼:"迦叶本佛祖弟子,奉尊师之命特来奉劝诸位太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迎接太子们同上西天......"
鹿女说:"佛祖超渡你们去修罗汉,是想让你们将来能云游天下,普渡众生,劝恶人行善,劝浪子回头......"
五百力士闻言,立即向鹿女跪下异口同声地说:"孩儿遵命!"说罢便随迦叶飘然西去了。
贯胸国的将士们见五百力士都走了,便赶紧往回撤兵。
三天后,蜮民国君主,见没有动静,便遵照"佛祖"的旨意,派使臣去贯胸国,表明了永不侵犯,永远和睦相处的诚意。从那以后贯胸国与蜮民国世世代代友好相处,太平无事。
却说这天正当玉皇大帝为降龙、伏虎收了如来佛的弟子而得意之时,赤脚大仙突然来报:"降龙、伏虎二位太子去向不明。"玉皇大帝闻报大惊,并喝问千里眼和顺风耳为何不及时禀报。干哩眼说:"离娄连日来烟雾迷漫什么也看不清。"
说:"卑职的耳朵内像是被谁褰进了两颗铁珠,十里之外什么也听不清楚。"
玉帝立即传旨:"有请道祖。"
太上老君即奉诏而来,问清事情的经过后,将胸膛一拍说:"玉帝且放宽心,就是如来佛亲自出马,也休想动降龙、伏虎一根汗毛。"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向精于算计的太上老君今天也失算。其实降龙,伏虎早在三天前便上了西天灵山,这会儿正在雷音寺内拜佛祖为师呢。
原来,早在三年前,佛祖已经知道超渡降龙、伏虎非金枪太子莫属,只因年香火未满,不能恢复人形,只好冷落卜来。四天前张梁尚终丁恢复了人形--成了个肥头大耳,膀宽腰圆,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笑怫人们都说那是化为佛灯时吃多素油的缘故。
如来佛见到张梁尚已是今非旨比。面目全非,便为池重新取了个法名弥勒佛。因他肩上经常背着个布袋子,因此,信徒们又称他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虽然已经脱胎换骨,却并未忘记前世的冤仇,闲此刚一恢复了人形,便找佛祖,要去超渡十八罗汉。
如来佛告诉他:"十八罗汉已经超渡十人个,就剩降龙、伏虎两个了。"
布袋和尚狠狠地将破布袋子往肩膀匕一甩,就要上离娄山。如来佛说:"想那降龙、伏虎授雷公和太上老君真传,有十道法,各持一件法宝。勇猛无比,称霸一方。似你这洋急:求成,仓促上阵,同样会事与愿违的。"
"乞求佛祖指点迷津!"布袋和尚说换胃后的金枪太子果然老练多了,成熟多了。
如来佛说:"待为师授完五通之法,你再去渡降龙、伏虎不迟。"
所谓五通就是:一通天,天中自行;二通风,风中无影;三通地,遁地自如;四通水,水中无碍;五通火,火不伤身。如来佛将布袋和尚领至方丈,摒退左右后单独向他传授了"五通"的咒语,并亲眼目睹他分别演示无误后又如此这般地交布袋和尚走后,如来佛又施了一道法术,障住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早在二百里之外,降龙便发现来了一个笑哈哈傻乎乎的胖和尚,降龙、伏虎并未介意。布袋和尚也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来到绿水芙蓉洞前,慢腾腾地从肩上拉下布袋,口中念道:"天灵灵,地灵灵,降龙、伏虎袋内装。甘愿信佛上西天,为非作歹化血汤......"
那布袋本是佛祖当年用来装经文的。因为最早的经文全都抄在贝叶卜,俗称"贝叶经",所以这个装贝叶经的布袋子又名"贝经囊"。囚此,"贝经囊"是如来佛身边最具威力的法宝之一,怛不知为什么,布袋和尚一连念了三遍咒语,仍然未能将降龙、伏虎装进贝经囊内。
降龙见布袋和尚双手扯住袋口,口中念念有词,便想戏弄和尚一番:"你这和尚吃得这么胖、养得这么肥,还拿这么大的布袋子来化缘么?想化什么快说吧。"
布袋和尚一听这话,便来了气:"我要化你们这两个不知的小畜牲!"
伏虎一惊:"莫不又是如来佛的弟子来渡我们上西天?"
没等布袋和尚答话,降龙往洞内一指说:"我要你像他们一样给我当佣人。"
伏虎便接过话头说:"不要那么多佣人,我们把他烧熟酒吧!你看他肥头大耳.浑身是肉,一定好吃。"说完也不管降龙答答应,便念动"积风生火法"的咒语,召来强风烈火,将布袋和尚围在火球当中。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烧得轰轰烈烈。大约烧了一个时辰.降龙说:"那秃驴大概烧熟了吧?"
伏虎说:"再烧一会吧,这家伙太胖,如果烧成夹生的不好吃。"话音刚落,就隐隐约约听见火球里传出"进来,进来吧"的念咒声,没等降龙、伏虎弄清是怎么回事,那团火便钻进和尚的布袋。
"两个小畜牲,我弥勒佛乃佛前之灯,昼夜辉煌,别说你们的五斗火,就是道祖的三味真火又岂奈我何?"
降龙见一法不成,便念动"前世还原法"的咒语,布袋和尚当即变成一位头戴尖顶金盔,身穿黄金战甲,手持一杆金枪的天神。
降龙、伏虎面面相觑,不胜惊讶。
这布袋和尚的前生本是金枪太子,一旦恢复本来面目,又勾起了他那段催人泪下的心酸往事和兄弟间的手足之情。双方表明身份之后又惊又喜,当金枪太子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向降龙、伏虎讲述那段心酸往事时,兄弟三人竞抱头痛哭了一场。降龙、伏虎先恢复了阿难佗和罗瞰罗的本来面目,然后一起动手,捣毁了绿水芙蓉洞,全部上了西天。
玉皇大帝接到赤脚大仙关于降龙、伏虎去向不明的禀报后,又轻信了太上老君的话,自以为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在这期间,迦叶已经将五百力士渡上西天,如来佛又让他们全都下凡投胎转世去了。
这时,如来佛将玉皇大帝请到西天要他履行"万里江山平半分"的诺言。如梦初醒的玉帝面对如来佛那双能洞察一切的慧眼,只好有气无力地叫人拿来"文房四宝",摆好纸笔墨砚后,玉皇大帝"吱"的一声从龙袍上撕下一块黄绸子,在上面写下了以中天为界,将天上、人间、地府分成东西两半,东边仍由玉皇大帝本人治理,西边由如来佛管理等条款。
当玉皇大帝准备用印时,如来佛一把扯住他的手说:"且慢! 我还有几句话要说。"
玉帝心想,这天下都分一半给你了,还有什么话町说呢?没想到,如来佛却说只要你玉帝能洗心革面,他不仪不要那一半江。而月愿意同道祖太上老君言归于好,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治理界。三皇火帝听这话,不觉感激涕零。
如来佛见玉皇犬帝确有问心转意之心,便决定将尚未下凡的降龙、伏虎和金枪太子还给玉帝。以协助他治理三界。
不料,玉皇大帝却说:"佛祖的好心寡人心领。有道是:人各有志,是去是留全在他们自己。其实做你的弟子也罢,做我的儿也罢,无非都是为普渡芸芸众生。也可以说都是为了三界的长治久安。你我之间除了'普渡'的方式不同之外,并无本质土二的区别。"
"请道其详。"如来佛对玉帝的这一见解倍觉新奇,便忍不住追问了一句。
"说来话长啊......"玉皇大帝说,"我之所以愿意履行万里江山平半分'的诺言'除了君无戏言之外,主要是想用这种方式向世人承人那次打赌的结果我输了。但,输了的不一定错,错了的也不一定输,输与错是两码事。我的感激涕零更不是'痛改前非'的表示,而是有感于半壁江山的失而复得尽管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意料之中?"如来佛又追问了一句--因为玉帝的这个结论更加出乎其意料。
"不错。"玉皇大帝继续说,"我不仅诚心想让佛祖当一回三界君主试试,而且可以肯定你治理得不会比我好。"
"为什么?"
"你太善良,且一贯主张慈悲为怀。因此,你只能是当之无愧的佛祖,决不可能成为称职的天帝。"
"你是说天帝需要的是恩威并施对吧?其实作为佛祖同样有发威的时候,君不见佛门弟子遭体罚受惩戒者大有人在么?""你那体罚或惩戒,无非是面壁数日抄写经文若干罢了,充其量也只能是逐出佛门,令其还俗。因为面壁、抄经原本是佛门弟子应该做的功课之一,而逐出佛门则是将佛门不合格的弟子推给了我张百忍。从这个意义上说,佛祖又是有恩无威的:佛门弟子原本有限,在这有限的弟子中,尚且有许多你治理不了,调教不好者。若是让你治理三界、十方、调教不汁其数的人神鬼怪也就可想而知了。"
"天帝此言差矣。"如来佛说:"要知道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佛门弟子的。否则,凡夫俗子们便不能尊他们为"和尚',佛字也不会由'人、弗'二字组成,不知天帝以为然否?"
玉皇大帝说:"我张百忍虽然孤陋寡闻,却也听说过'佛'字有二解。因为'弗'的本意是不,所以'佛'应理解为:一般'人'所达'弗'到的境界。又因为这里的人是单立之人,所以佛字的第二解应当是没有立志遁入空门之'人'是不能成'佛'的。"
"解得好。那么和尚二字呢?"
"那就更简单了。"玉皇大帝说,"千里相聚为和。父母反拜为尚。其本意是说:来自五湖四海者能和睦相处实属难能可贵。为人父母者到寺院进香还愿时,难免要返拜已经出家的儿子.足见佛门弟子之高尚。因此,香客们见到佛门弟子都要尊其为'和尚'或'大和尚'。
"可惜《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人干世界,永远是在俗者多,出家背少。当然,这非佛门之悲哀,而是三界之大幸。如果人人争当和尚,个个都做尼姑,其结果恐怕不仅是佛门后继无人啊。"
玉皇大帝的一席话,说得如来佛哭笑不得。他本想反驳几句,却苦于找不出合适的话题,只好反唇相讥道:"老天爷言之有理。不过据老衲所知,天帝所信奉之道教,其信徒也不多。关于这一点,不知天帝有何高见?"
玉皇大帝说。佛祖何必多心呢?他并没贬佛褒道之意。佛道两家看上去截然不同,实际上几乎毫无区别,佛家削发受戒,绝荤腥,禁淫欲,主张在一尘不染,万念皆空的前题下苦苦修行一 即所谓"苦行僧"是也。说白了就是用这种苦苦折磨自己的办法去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最终进入极乐世界天堂。凡将别人以为苫不堪言的修行之路作为自己最大的乐趣,把别人以为乐可支的正常人生,视为无边苦海,所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便是佛门弟子告诫他人的名言。
道家正好丰反:不仅必须蓄发留须,而且视头发、胡须、眉毛、汗毛、指甲等等为人体的一部分。视割发如同杀头,将割须定为酷刑之。就连自然脱落耆亦应在生前妥为保存,死后与遗体合墓而葬。
道士可以娶妻生子,并认为天生的、自然的、本能的便是合理的。一切人为的、教化的、改造的都是逆天意而行的反动。因为智慧来源于教化,所以有"智慧出,诈伪生"之说。因为生儿育女.是人的天性使然,所以视儿女绕膝为"天伦之乐"。由于道教注重天然的、原始的本来面目,既所谓"元真"。因此.称先天之气为元气,称第一年为元年,第一月为元月,并仃"·元复始,万象更新"之说,因此,道家弟子男为"真人",女为"元君",道教的最高之神为"元始天尊",而道祖太上老君则是元始天尊的化身。
因为只有远离尘世的山间洞府,才是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修道者不仅视山间洞府为"洞天福地",而且往往自称"山人"。冈为"山人"的最终目的是成,所以仙字由"人"一字组成。
尽管佛家修成正果与道家的修成正道之后都是进入天堂,但佛家的升天方式是"涅桀升天"电就是"抛却臭皮囊"之后的灵魂升天,道家则是"肉体飞升"。
如果说,佛道两家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那就在佛、道二字上。道由"首、走"二字组成。首者头脑之谓也,其本意是:有头脑(首)的人所"走"的修炼之路,谓之道。这与一般"人"所"弗"能达到的修行之路谓之"佛"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见,尽管这修行与修炼的外在形式不同,其目的却是一致的。因此,佛与道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因为有头脑而义走上修炼之路的人数十分有限,所以道教信徒虽然少,"肉体飞升"者却不多。
退一步而言纵然拿佛、道两家信徒的总和与芸芸众生相比,也只不过九牛一毛。因此,玉帝说"治佛之才"与"治道之才"均不等于治理三界之才。更何况佛祖的最大弱点是:慈悲有余,残忍不足,更谈不上心狠手辣了。而心不狠手不辣者是绝对无法治理三界的。
如来佛听到这里,非常不高兴地反问道:"天帝的意思是说镇压蚩尤、杀死刑天和贬太子为守门役都是对的喽?"
玉皇大帝说:"作为天帝,对与错的标准只有一个--能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错了也是对的,相反则对了也是错的。既然是三界联盟推举我为终身天帝,我就没有理由不坚信:只有我张百忍才有能力统治三界,而不是你佛祖如来,也不是道祖太上老君,更不是蚩尤、刑天、金枪太子之流。因此如果我张百忍让位给别人便对不起三界十方的人神鬼怪。假定我张百忍什么都可以忍,但对谋权夺位者却决不容忍。
"说一句不怕佛祖见怪的话。如果你有意强行夺取大帝之职,我张百忍对你同样会格杀勿论。因为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天帝。也许我斗不过你,但结果只能有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来佛正准备反驳,玉皇大帝却打断他的话说:"你先不要急于反驳。我想问一句,如果你的弟子中有人要杀你取而代之,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依天帝之见呢?"
"格杀勿论!否则你便不町能再是佛祖,更不要说做一个称职的佛祖厂!"
玉皇大帝的几句肺腑之言,如来佛听舌既浑身冒汗义口服心服。不仅如来服了,就连降龙、伏虎和金枪太子也服。如来佛当即表示,要与太二老君一道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协助玉皇大帝治理界。降龙、伏虎也表示愿意同玉皇道返凹天庭。
金枪太子虽因看破红尘而无意再为名利忙碌,却也表示要与佛祖一道协助玉帝确保三界之内的长治久安。
从此以后,三界之内又一一次出现了繁荣昌盛,上齐心的太平景象。如来佛也从中受到启发,宣布从今往后要以各自修行的功德为标准,有了功德才能修成正果。后来十八罗汉果然有广变动,除前面提到的"十六"罗汉外,第十七名是大弟子迦叶,即嗄沙鸦巴尊者,又名迦叶尊者,因为他同样具有降龙的本领.所以义称降龙罗汉。第十八名是布袋和尚。即纳答密喇尊者,又名弥勒尊者,因为他同样具有伏虎的本领,所以又称伏虎罗汉。而真正的降龙、伏虎反倒成了玉帝手下的两员武将。现在民问流传的名为《降龙伏虎》的年画,就是画的这两个胖娃娃,一个手持"伏虎乾坤圈",一个手持用三颗龙珠和条龙筋串成的"降龙流星珠"。
没想到,玉皇大帝的宝座刚刚坐稳。佛祖那里又出了乱子。这真是:扶起了骡子倒马,帮了别人反倒坑自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