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山炼丹




  黄帝在荆山之下召开了铜鼎铸成的庆功大会后,驾着龙车又回到了轩辕之丘,等待宝鼎运回来。当时,他不仅有三位妃子,无数的宫娥彩女,还有二十几个儿子,然而,他却高兴不起来。在天下未统一之前,元妃嫘祖已经撒手而去了,可活在的素女也一去不再归来了。他为了把素女迎接回来作他的正妃娘娘,他曾特地驾龙车到青城去,可不凑巧,素女已经离开青城,据说自己回到中原来了。可是,他回来后,却一直不见素女的影子,他真怀疑:素女是否在回来的路上,被蛮人抢去了?因此,他一直在为素女的安危担忧。同时,他又想到离他而去的仓颉,来时是一个青春焕发的少年,返回时却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小老头儿了……然而,他自己不也老了?他想广成子活了一千二百岁为什么还没有死?他想一个马医都能得道升仙,他作为天子难道不能成仙吗?

  ——他要熬炼丹药,以求长生不老。黄帝本来就是中央天帝,不过因为他在涿鹿和蚩尤打了一场大仗,杀死蚩尤、夸父许多的人,后来,又在常羊山砍下了刑天的头,由于受到凡人的血气的沾染,这样,他也不能再回到天上去了,其实他也成了一位凡人。这与他的女儿魃、大将应龙一样受邪气沾染,无法升天了。

  这样,黄帝不得不又带上风后、容成,驾车亲自到崆峒山去向广成子问道。

  崆峒山(注:有人说在如今河南省临汝县)属昆仓山的余脉,面临黄河支流泾水,由大小数十座山峰构成,而它的主峰马鬃山海拔2025米,相对高度也有673米,因此,成为黄河岸边的又一奇峰,所以,广成子要选择这样的圣地修炼。更奇特的是这主峰上,那山巅有个象瓦罐的洞穴,每当天气变化、大风雨将要到来的时候,就有一只白狗,从洞穴里走出来,山下的农夫都把它来做为判断气象变化的症候,所以又叫这座山峰做玉犬峰。

  黄帝是冲着广成子而来的,他是没有心思来欣赏这美景的,但崆峒的美景又不能不吸引住他。山上峰峦叠起,绝大多数均呈陡峭如削的绝壁,因而深谷大壑穿错、奇岩怪石磷峋。山峰的形象多姿多态,凤凰岭起伏延绵好像凤凰展翅奋飞;蜡烛峰一峰突兀状如蜡烛独立;雷声峰岩壁峭立,每当秋雨谷底风吼雷鸣;狮子岭的山梁南高北低,连绵之状如猛狮下山;多头山状如垂珠,又像一道伟岸的屏风。有的山峰顶部平坦,好像天然的石台,故叫做“台”。东台、北台、中台、南台、西台,均为三面峭壁刀切,仅一面循山脊可以登临,因而,这些台上正是那些修炼之人运功的地方。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其余四台环列周围。站在这些台顶上,视野极为开阔,能俯瞰远近山峦层叠以及深涧大壑之景,每当微风吹拂与岩壑相涵,则吞激震撼,声若黄河浪涛、内陆海潮。朝阳洞在狮子岭东侧峭壁上,距谷底百余米,洞口宽8米、深5米。每当朝阳升起,金光直射洞内,广成子就在此洞中修炼。所以后人有诗曰:直上香山绝顶时,

  万山罗列一峰奇;

  横斜石径穿云入,

  高下休峦统洞欹。

  空谷白驹留迹处,

  高冈丹凤听音嘶;

  登临不尽幽人意,

  欲依云崖结草庐。

  崆峒山的前峡泾河迂曲绕回,后峡胭脂水湍流激荡,交汇于山前屏障望驾山的脚下。遍山林深似海,花繁草茂,千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无数。那些生长在岩缝石隙间的苍松翠柏,姿态奇突更具画意。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峰峦之间经常出现云雾,忽而雾满山岗,倏而横云飞渡,奔腾澎湃,瞬息万变,更增添了神仙境界的韵味。还是后代诗人把它维妙维肖的写了出来:谁道竣炯不壮游,

  香炉春雪照凉州;

  浮云半插孤峰色,

  落日长窥大壑愁。

  万乘东还灵气歇,

  诸天西尽浊径流;

  萧关抵在藤萝外,

  客子风尘自白头。

  黄帝来访,广成子并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倒是黄帝反有点拘矜。当双方经过一些枯燥无味的哲理言谈之后,广成子便向黄帝说:“我修炼身体已经有了一千二百年,你看我的外貌可并没有衰老。”黄帝看了一眼广成子,又描视了一眼他身边供他修炼的女子,这才佩服得五体投地,惊叹道:“广成子真可算是和大自然同体的啊!”黄帝政务繁忙,当然没有广成子那种闲情逸致成年累月的去修炼,可广成子却告诉他:可以通过炼丹得到仙丹迅速成仙。黄帝已经年老,不能修炼内丹,只能去炼外丹。于是,黄帝便请教了广成子如何修炼外丹之事。这样他便想立即得到仙药,并知道圆丘峰有名贵的药,可是那里又多产大蛇,黄帝将亲自上山采药,怎么办呢?广成子教黄帝身上佩带雄黄前去,蛇一闻到雄黄的气味,便远远避开,名贵药物便不太费力的就采到了手。

  黄帝在崆峒山得到了炼丹的仙药,回到轩辕之丘就想找一处炼仙丹的地方,以求得长生不老。

  有一天,为黄帝在太行山麓(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有座山,古时候叫阳石山,那里有一座神龙池,据说就是黄帝派遣云阳先生养龙的地方,云阳即浮丘公。)神龙池养神龙的浮丘公兄弟来见轩辕黄帝,发现他眉头紧锁,郁郁寡欢,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啥闷闷不乐呢?”

  轩辕黄帝长长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清晨起来,宫女为我梳洗,面容映入镜中,这才发现我已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老了! ”

  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您担忧又有什么用呢?”

  黄帝摇摇头:“我不是怕死!因为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做完,土地要开垦,河流要治理、禽兽要驯化、植物要选种……可不能早死啊。”

  “那有什么办法呢?”浮丘公为难地说,“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不错,”轩辕黄帝脸上露出了笑意,“我专程去拜访了广成子,听他说只要吃了仙丹便能超脱凡尘,成仙不老。浮丘公,你兄弟俩快去给我寻一个炼丹的仙境来。”浮丘公不敢违抗,只得领命而去。

  黄帝把浮丘公兄弟派出后,还不放心,接着又命岐伯乘了绛云车,驾十二头白鹿,再到东海的仙山中寻求不死之药。

  浮丘公兄弟、岐伯走后,黄帝每天丢一粒石子在瓮里,瓮里的石子已三百多粒了,就是说浮丘公已经离开了一年。

  这一天,轩辕黄帝放了石子,心里焦急不安,忽然容成子来报:“浮丘公兄弟回来了!”

  黄帝赶紧出门迎接,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问:“快!你说,事情办得如何?”

  浮丘公施礼道:“尊敬的帝王啊,我兄弟俩终于找到了一个炼丹的地方,那真是个仙境。”

  “那地方在何处?”黄帝欣喜地问。

  浮丘公说:“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我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黟山’”。

  轩辕黄帝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他顾不得让浮丘公兄弟多休息几天,第二天便带着浮丘公兄弟、容成子和一些臣仆起程上路,直奔江南黟山。到了那里,众人抬头看时,果真是个绝胜处。只见一峰如莲花,直插云天,周围奇峰错列,拔地而起。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各具情态,真是“奇峰峰侧抽奇峰,怪石石上叠怪石”。大家正看得张嘴咂舌,惊叹不已。忽然,从山谷的一个洞穴中,飞出团团云雾,把眼前的美景遮到纱幕后面去了。轩辕黄帝看得正入神,不料想景致被云遮住,非常恼怒,就用手去撕云扯雾。说来也怪,那云朵竞顺原路,像流水一般地流回到原来那个洞里去了。众人惊疑不止。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就是黄山,原名黟山,以山石黝黑而有光泽被浮丘公兄弟命名。后世唐明皇也想得道成仙,遂于天宝六年六月十七日改称黟山为黄山,并在黄山轩辕峰下创建轩辕古刹(清代改为福国寺)。至今山上还有黄帝的炼丹台、晒药台等仙迹。

  黄山,东西绵延五百余里,东连天目山,北接九华山,西南延伸到鄱阳湖盆地,南缘达于屯溪盆地。黄山山脉的主脉则在黄山山脉的中部,它北至太平,南及汤口,南北延伸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周长约15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大约有154平方公里。在这块不算大的地盘上,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经过第四纪的冰川冰冻风化作用,把整个的“黄山花岗岩体”切割得山峰林立,所以有“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之誉,丹岩夹石间苍松梃拔,虬枝盘绕。柱状石峰林立,山势雄伟挺拔,个个直刺云间,每到晴天,百里之外即可遥遥望见。黄山号称有七十二峰,有大峰三十六,小峰三十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项是黄山的三大主峰,海拔皆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其中以莲花峰为最高。

  轩辕黄帝走进了这神仙境地如痴如醉,也不用浮丘公兄弟引路就一直向山里走去。骤然间,一阵阵山风之后,云雾从那山谷中冉冉升起。那风好像潜伏在那山涧的神龙的吟声,那云雾好像那些神龙呼出的气体。

  人在云雾中行不多远,只见一座山脚下有个水池,池上笼罩着团团雾气。容成子蹲下身用手掬水,那水竟是热的,浮丘公说:“我曾听说山中有一仙池,一定就是这个了。”轩辕闻听欣喜若狂,赶紧脱了衣裳,跳进池中。池水不热也不凉,浴中精力倍增,使人飘然欲仙。黄帝用水浸泡他的白头,可也奇怪,那白发竟然变成了黑发,人也好像返老还童了。因此,黄帝便封之为“灵泉”。黄帝洗过灵泉,再往前走,忽见一群猿猴嬉戏追逐,它们嘴里都含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聚齐在一块巨石上,只听一声呼啸,一道黄光,猴儿们全不见了。轩辕黄帝心中好生纳闷,便率众人追寻,哪里追得上。

  山里本就无路,遍地野莽,处处青藤,更加怪石狼牙,行不了几步便陷入绝境。黄帝不死心,又命令容成子在前挥斧开路,跌跌撞撞一路寻来。爬至一座悬崖,只听谷中飞泉瀑布响声如雷,低头一看正是那群猿猴在瀑布之下,只见它们把采摘来的鲜花全丢在一个大石的一块凸石上,石上端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老猴,几只小毛猴正为其扣背搔痒。轩辕黄帝心想,这一定是个猴王。这时,那老猴站立起来,向山崖上的黄帝拱手行礼,嘴里还呀呀有声。黄帝还礼,只听一声呼啸,那猴王及群猴又都不见了。

  浮丘公走到黄帝身旁,低声说道:“据传这山中有一仙猿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刚才见到的恐怕就是它。”

  轩辕黄帝点点头,又领众人爬上山来。走进了冰川时代留下来的逍遥谷中,忽然一阵阵醉人馨香扑鼻而来。众人四处寻找,只见一个石槽中有半槽淡红色的水,香味正是从那里飘来的。容成子抢上一步,用手掬起饮了一口不觉大叫起来:“仙酒!仙酒!”黄帝和众人一尝果然甘美,大家便狂饮起来。

  轩辕黄帝吩咐从人就在这山谷中垒石造屋。第二天,大家便分头去寻找最理想的炼丹的地方。他们攀山越涧,石头碰破了腿脚,荆棘扯烂了衣裳,走遍黟山所有的山峰,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谷的东面的玉屏山下,有一块不大的平台,那里不仅可以修建丹炉,还可以晒凉丹药,那地方虽然在谷中,却在早晨太阳出来时就能照射到,直到红日西下,那一缕缕余辉也能留在那里。

  第三天,黄帝便吩咐浮丘公兄弟指挥随从搭炼丹台,容成子领人砌炼丹炉,众臣仆们砍柴备薪。他自己却与随从迫不及待地去找炼丹的药。

  炼丹需用九十九枝灵芝草,九十九根九节参,九十九对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个豹子胆,九十九颗无花果,九十九枚赤叶松,九十九片冰薄荷,九十九粒朱砂丸,九十九滴甘露水,再加上在圆丘峰所采到的仙药。要把这些东西配齐可真不容易。然而轩辕黄帝下定了决心,炼不出仙丹绝不下山。

  黟山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插入云中,有些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带来的粮食吃完了,只好采摘野果子充饥。那些臣仆受不了苦,先后偷偷地溜走了。最后只剩下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兄弟、容成子四人。他们千辛万苦地过了九年,才找齐了各味药,只缺少甘露水了。这时,浮丘公又病倒了。黄帝只得把浮丘叔留下来照顾他,他便与容成了分头去寻找。黄帝爬进深山,这天,他累得很,看见桃花溪里有块光滑平整的人头石,就爬上去休息。当他朦朦胧胧闭上眼,忽然听见山林里传来一阵叮当悦耳的仙乐。

  不久,他就看见从林中走出两只仙鹤,边走边舞。仙鹤后,有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仙翁,骑着一头雪白的鹿,正向他缓缓走来。他吃了一惊,以为是岐伯到东海仙山找到了不死之药。于是,赶紧起身迎接,到前一看却不是岐伯,而是一位不知名的老仙翁,黄帝趁此向他打听何处有甘露。老仙笑而不答,只是掷下一块方巾。那方巾正飘落在他脚下。他定睛看时,见方巾上写着两个象形字:“丹井”。黄帝欣喜若狂,一下醒了过来,看脚下哪里还有什么方巾,原来是一个梦。他便一骨碌爬起来朝脚下石头上叮当地打凿,找那眼丹井。岩石十分坚硬,凿了半天才啃下一小块石渣。黄帝不灰心,翌日,他把容成子也叫来,他俩轮番打凿,一直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掘出一眼石井。井水清冽芬芳,果真是甘露!黄帝当年开凿的这口丹井,如今仍在。丹井在那逍遥溪(桃花溪)的一巨砾上,为直径0.6米,深1.7米的圆穴,上口小,肚子大最后成一嫘形尖底。

  甘露水有了,一切都齐备了,黄帝与容成子一起便在炼丹台处捣药,那药臼直径为1.5米,深1米。

  浮丘公听黄帝说一切已经具备了,他的病便突然好了。这样,他们立即动手把各种药捣碎做成丸,然后升火开炉。

  他们整整炼了三年,原先准备的象山一样高的柴垛烧完了,炼丹台附近的树全砍尽了,浮丘公兄弟和容成子不得不到远处去砍柴。

  黄帝在炉前烧火,他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了炉膛,砍柴的还没回来。眼看炉膛内火势渐渐小了,黄帝急得坐立不安。炼丹的火万一熄灭,那就前功尽弃了。他又一次抬眼望望山道上,还是没有人影。怎么办呢?黄帝只得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膛当柴烧,炉火这才重新旺起来。

  烧着烧着,炼丹炉内骤然一声巨响,射出万道金光,远山近壑都被照得一片通亮。浮丘公兄弟和容成子急忙奔来,黄帝还安详地烧着他那一条腿哩。他们把黄帝的腿拔出来,四个人看看丹炉,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仙丹炼成了!

  那些半途逃走的臣仆,听见黟山一声轰响,又见那万道金光,知道仙丹已经炼成了,便纷纷返来。

  仙丹只炼成了一粒,应该让谁服用呢?浮丘公兄弟与容成子当然得让黄帝服下去成仙,这是不用多说的,可黄帝却坚定地说:“这粒仙丹,就让浮丘公服下!因为他年老多病,应让他成仙了道!”

  一番推谢后,浮丘公不得不说:“尊敬的黄帝,我们兄弟成仙后,我会把我们兄弟俩养的神龙驱赶来,接您回到天宫!”

  黄帝一手丈剑,一手拿仙丹,他走近浮丘公前,把仙丹递给了浮丘公。

  浮丘公从黄帝手中接过仙丹,把它摁成两半,一半交给了与他相依为命的弟弟浮丘叔,然后,自己吞下了另一半粒仙丹,兄弟俩服用了仙丹,身子便轻飘飘的上升了。这时,其中有一从人冲出来,一手抓住了浮丘公的脚,竟被黄帝拦腰砍成两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