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套


第一回 抗清军父母罹难 救弱女男儿挺身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路义军风涌而起,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大顺政权刚刚建立,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就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身亡,农民政权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清军长驱直入,所过之处烧杀劫掠,以残暴手段建立大清帝国。

  国人不堪蹂躏,纷纷举兵抗击清军。然而,大浪淘沙,鱼目混珠,不少地痞无赖,以反清复明为名,行巧取豪夺之实,相互残杀,战火连绵,百姓如陷汤火,苦不堪言。

  且说河北沧州大槐庄,有一农户姓窦名保山,娶妻邹氏,生二男一女,长子名大敦,次子名二敦,女儿名晓春,一家五口靠种田度日。虽说家无财产积蓄,靠辛勤劳作,日子还算混得过去。

  众所周知,沧州乃中国武术之乡,武林高手、侠义之士,不胜枚举,窦保山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幼便学得了一身好武艺,拳腿出众,棒棍精通,其中最擅长的是螳螂十六式,经过几十年的苦心习练,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因此,远近驰名,无人不晓,武林中赠他个绰号--螳螂王。

  话说窦保山长子窦大敦已长成二十岁的小伙子,随父学艺十余载,刀、枪、棍、棒无所不能;十三岁的女儿窦晓春也从小习武,善使双钩,名传乡里。尤其是二儿子窦二敦,生得虎背熊腰,胸如铁扇,身似铁塔,膂力过人,肌腱发达,仪表不凡,气宇轩昂,且又聪明好学,十六岁时,其武功便与其父不差上下。他为人忠厚、性格爽直、讲究义气、刚正不阿,与其父一般,有股子宁折不弯的倔强劲儿。平日里,他寡言少语,不尚谈笑,加之长得豹头、环眼、狮子鼻,面如蓝靛,手似铁钳,真像泥塑的金刚,钢铸的太岁,令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他娘邹氏,颇懂星相术,常对丈夫说:"二敦性刚毅,话语迟,相貌不俗,早晚必成大器,或许还能靠他改换门庭哩!"窦保山也赞同此言,更加偏爱二敦,除全力传授二敦武艺外,还节衣缩食供他读了几年书。

  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在望,大槐庄的乡亲们满怀喜悦,等待收割。为了免遭兵匪洗劫,他们自行组织了护青保良会,一致推选德高望重的窦保山为会长,窦保山也不推辞,把全庄的中壮年男子都编了队,轮班巡逻放哨,日夜防范。

  庄东头的奶奶庙便是他们的议事场所。庙里的那口大钟,用来报警召集人马。窦大敦、二敦和晓春都参加了保良会,大敦负责保护庄稼,二敦专管守卫村庄,晓春跑里跑外通风报信。

  果然,不久这里闹了几起匪乱。窦保山率众奋力迎战,匪徒不堪一击,多数被擒获。粮食毫无损失,颗粒归仓,乡里人十分感激窦保山。正当庄上人高兴之际,六月下旬,成群结队的难民逃过来了,携儿带女,哭天嚎地。窦保山看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便允许难民进庄,给他们一些方便。窦保山十分关心时局的变化,向难民打听沿路的见闻。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你们还护什么青?保什么良?清兵已过关,马上就要到了,听说一色都是马队,铺天盖地,碰着的死,挨着的亡,就凭你们这百八十人,岂不是螳臂挡车!赶紧打点行李跑吧,不然,性命难保呀!

  这天,窦保山正在奶奶庙和乡亲们议事。忽然,一个庄客慌慌张张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不好了,清,清兵来了!"众人面面相觑,大惊失色。只见窦保山横眉怒目,霍然站起,手握刀柄问道:"有多少兵马?""大约三四十人,都是骑兵,押着三辆骡车,车上装着箱柜,还绑着几十个年轻妇女。"

  窦保山听罢,双眉紧锁,怒火中烧。众庄客有的说:"走!干掉他们,把姐妹们救了。"也有的说:"少管为好,免得烧香引鬼。"众人七嘴八舌,争执不下。

  正在这时,庄外突然响起火铳的声音,"嗵!""嗵!"接着是一阵骚乱,马蹄声、呼叫声响成一片。窦保山毅然把刀一挥,带着众人跑出奶奶庙。走不多远,迎面碰上了窦二敦,只见他身后跟着一群壮汉,还押着三辆骡车,十几匹全副鞍镫的高头大马。窦二敦大步流星走来,手中提着一把明晃晃的铡刀,刀刃上沾着血迹和几绺头发。

  窦保山急切地问道:"二敦,这是怎么回事?"旁边一个叫二柱的青年抢着说:"窦师父,这一仗打得太痛快了,二敦弟领着我们先包围了那伙清兵,一顿火铳,就把他们的领头给撂倒了。清兵慌了手脚,扭头便跑,二敦弟挥舞铡刀左右开弓,把他们杀得七零八落,尸横街头。"说罢,自豪地用手一指,"这不,缴获了十一匹大马,还把姐妹们都救了。"

  "你们把清兵都杀光了?"窦保山不相信地问。

  二敦说:"没有,跑了十多个。"

  窦保山沉吟良久,说:"只怕清兵不肯善罢甘休,定会派兵前来报复不可。"大敦说:"兵来将挡,水来上掩,事到如今也只好豁着命干了。"

  窦保山点点头,叫二敦把得救的妇女领到庄里,分散到各家各户。从这些妇女的口中方得知,沧州府已被清军占领,沿路乡镇十室九空,百姓死于战乱,不计其数。清军粮草不足,见物便抢,不从就杀;少妇女子更是他们猎取之物,就连六十岁的老妪和刚懂事的女孩也未能幸免。她们这些被抢的妇女,是准备拉回沧州献给大官受用的,却意外得救了。

  窦保山听罢,心情异常沉重。下令各户加强戒备,又派大敦、二敦带精壮青年昼夜巡逻。初秋,天高气爽,入夜后,满天的繁星,大槐庄的人们却无心赏月观星,家家户户关门闻窗,熄灭了灯光。庄上异常寂静,偶尔传来一阵阵的脚步声和吆喝声,这是保良会的会员们在巡庄查夜。

  二更时分,窦二敦和大哥换了班。为防备万一,他没有回家,来到奶奶庙歇息。他爹窦保山还在庄外巡逻,没有回来。他便一个人躺下。

  这天,窦二敦十分疲倦,放下手中的大铡刀,倒在配殿的土炕上就入睡了,不一会儿就做起梦来。只见清军铺天盖地而来,爹娘尸横街头,妹妹也被清军抓走了,晓春拼命呼救,哭成泪人一般。他勃然大怒,想冲上去搭救妹妹,却双腿如陷泥潭,好不容易冲到清军面前,抡刀便砍,铡刀却变成了麻秸,又轻又软,有劲使不上。一个清兵趁机从背后掐住他的脖子。他想挣脱,可是一点儿劲儿也没有。他心想这下完了,结果并没有死。这时,突然人喊马嘶,火光冲天,逃难的人群从他身上踩过,压得他出不上气来。

  窦二敦正在做恶梦,突然被人推醒,睁开睡眼,隐约听见庄里哭爹喊娘,鸡鸣狗吠,简直像开了锅。他神志恍惚,不知是梦境还是真的,就见二柱满身是血,拼命地喊道:"清兵杀来了,正在庄里杀人放火,你还愣什么?快走吧!"

  窦二敦这才清醒过来。他顺手操起铡刀,一个鱼跃起身跑到庙外,但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整个大槐庄被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人们四处奔逃,街上横躺顺卧着十几个血肉模糊的人,有的死了,有的还在呻吟。窦二敦的脑袋嗡嗡直响,心如刀绞一般,三步两步蹿到街里,奔自己家跑去。

  二敦家住在庄子尽西头,离奶奶庙有一里多远。他心急火燎地往西跑去,刚越过十字街,迎面遇上保良会的队员汪顺子,只见汪顺子满脸是血,一瘸一拐。他一看是二敦,急忙就喊:"还不往东跑,前边都是清军了!"

  窦二敦一把拉住他,急切地问道:"我爹在哪儿?我哥在哪儿?"汪顺子哭着说:"都被清兵杀了,完了!一切都完了!"窦二敦顿时犹如五雷轰顶,欲哭无泪,欲泣无声,他怒目圆睁,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

  "二敦,去不得,去不得呀!"

  一刹时,汪顺子的呼叫声被他远远抛在身后。窦二敦穿过断墙残壁,顶着滚滚的浓烟正往前跑,忽听见有人呼救。他手拢目光留神观看,但见一大群乡亲披发跣足,哭喊着朝东边跑来,紧跟着,冲上来几个骑着战马、手舞马刀的清兵。他们耀武扬威地策马追赶着众乡亲,刀光闪过,死尸翻滚,发出一阵阵惨叫声和狞笑声。窦二敦怒发冲冠,高声吼道:"乡亲们不要害怕,有我二敦在此!"

  他说着,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手挥铡刀把清军拦住。一个清兵照着他的头抡刀就砍,窦二敦往旁边一闪,把马刀躲过。接着跳起来就是一铡刀,这柄铡刀足有三四十斤重,"呼"地一声,带着风就砍下去了。只听得一声惨叫,清兵被劈为两半。另一个清军抖枪刺来,二敦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枪杆,用力往下一拽,清兵"妈呀"一声,从马上栽了下来。还没等他爬起来呢,二敦又一铡刀,正砍到他的脑袋上。这时,又有一个清兵从身后冲来,朝二敦头上便砍。二敦听得真切,忙使了个怪蟒大翻身,"嗖"地蹿到清兵的马后,手起一刀,把这家伙劈于马下。窦二敦越杀越猛,越杀越眼红,接连左右开弓,"喀嚓""噗哧"又砍倒了四个,剩下两个清兵吓得丧魂落魄地拨马而逃。

  窦二敦这才转身往家里跑去。他不敢走大街,穿宅过巷,跑到自家门首。他"啊"地大叫一声,目不忍睹的惨景,把他惊呆了。五间茅草房,已经烧塌了架,焦梁断柱还在冒烟,满院乱七八糟的东西,鸡、鸭没了,牛犊子不见了,大门倒在地上。

  窦二敦像疯了似地跑进院里,高喊着:"娘!妹子!娘!?"他喊了好几声,也没人回答,便到破屋里东找西看,还是不见人影。二敦又到后院去找,角门旁边发现了母亲的尸体。只见娘趴在地上,两条腿被一根断梁压着,脑后有刀伤,半边脸和下肢已被大火烧焦。二敦猛扑过去,用力搬开断梁,把母亲抱起来,"我的娘呀--!"放声痛哭。

  这场飞来横祸,对年仅十六岁的二敦打击太沉重了。一夜之间,一个好端端的家庭没有了,父亲战死了,母亲被杀害,大哥、妹子又生死不明。此刻,他五内俱焚,心如油煎,直哭得死去活来,悲痛欲绝。

  这时,街上又响起了马蹄声和呼救声。窦二敦急忙止住悲伤,把母亲的遗体草草地埋在墙脚下,跪在母亲坟前发誓:"娘啊!安息吧!愿您的灵魂莫散,保佑孩儿把哥哥、妹子找回来,给咱一家人报仇雪恨!"说罢,他把脸上的泪水一抹,手提铡刀,冲出门外。不巧,正撞上一队清兵。窦二敦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大吼一声,血贯瞳仁,就像一头狂怒的雄狮,直奔清军杀去。

  书中代言,那些侥幸未死的清兵逃回沧州后,马上报告了巴格彦统领:大槐庄乡众反抗清军,杀死一名千总、十二名弟兄。巴格彦大怒,立刻派出一队人马前来征剿。这支清军约四百来人,得令后马不停蹄兼程前进,天交定更就来到了大槐庄。清军从西、南、北三面向庄里进攻,窦保山为保护乡亲,与清兵展开了血战,终因寡不敌众,惨死在乱箭之下。窦大敦身负重伤,下落不明,保良会的会众大部战死。清军初来乍到,不明底细,不敢贸然进攻,就先在庄外四周放火,然后分批进庄抢劫财物、民女,乡民奋力抵抗,可是赤手空拳,被清兵杀伤无数。幸亏窦二敦住在尽东头的庙里,不然他也是凶多吉少。

  书接前文。窦二敦如同凶神附体一般,与清兵拼命厮杀,一口气砍倒了九个清兵,浑身沾满血迹,左肩也中了枪伤。这时,大队清兵拥进庄内,窦二敦见势不妙,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即腾身越过一家院墙蹿进小巷,三晃两晃,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清兵道路不熟,天还没亮,追着追着,就不见了窦二敦。他们气急败坏,拿大槐庄泄愤,烧了所有的房子,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幼,斩尽杀光。

  按下清兵如何行凶不提,再说窦二敦,一口气跑出好几十里,累得吁吁直喘,筋疲力尽,一头栽倒在一片坟地上。这时,他才感觉到肩上的伤口在剧烈地疼痛,舌干口燥,浑身发烧。他想找点水喝,可是四肢不听使唤,说什么也动不了,再加伤疼难忍,一时失去了知觉,昏过去了。

  拂晓后,阴云密布,天空滚动着雷声,一霎时,下起了大雨,昏睡的窦二敦被雨浇得渐渐醒过来。他挣扎着坐起来,看到不远处有个水坑,便爬过去,把头探到水里,贪婪地痛饮起来。

  窦二敦喝足了水,顿时打起了精神。他靠在一座石碑上,撕破衬衣,把肩头的伤口包扎上,这才透过雨雾向四周观看。在不远的正前方,是通往河间的大道,左右都是庄稼地,自己正坐在一片稀疏的树林里。他一下认出来了,往前走不远就是沙头集,脚下这片坟地名叫刘家坟,前面就是土地庙。他过去经常从这一带路过,也在庙里歇过脚。由于是雨天,又逢兵灾匪乱,四下里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他既庆幸自己逃出了虎口,摆脱了清兵的追杀,又感到十分惶惑,心乱如麻,今后到何处去安身落脚?周围的亲人一个也没有了。他又想起了惨死的母亲、爹爹,不知去向的大哥和妹妹,还有家中那五间房子,十亩薄田,那些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心如刀割,泪如雨下。他痛彻肺腑地哭了一阵,咬牙切齿地骂道:"无道清军,我窦二敦与你有不共戴天之仇,只要我活着,必报这血海深仇!"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活下去,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窦二敦咬牙忍痛站起身来,手提着铡刀,往前走了几步,又站住了。他两眼茫然望着前方,心想天地虽阔,哪里是我藏身之所,兵荒马乱,谁又肯收留自己。窦二敦只好暂时到土地庙安身。

  他从刘家坟走出来,顺着泥泞的小道,来到土地庙前。这座庙不大,既无院墙,又无大殿,只孤零零的一座房子。安二敦推开庙门,一股又潮又臭的气味扑鼻而来。屋里又黑又窄,大概平日很少有人进来,梁柱上挂满了蜘蛛网,神龛上尘上有一钱厚,泥塑的土地爷灰尘满面,还瞎了一只眼睛。窦二敦走进庙堂,迎门坐下,想呼吸点儿新鲜空气,可是雨点不住地打在身上。他只好转到神龛后面,发现这里避风又挡雨,足能容他躺下,对于身逢绝境的窦二敦来说,已心满意足。他把铡刀戳到墙上,仰着脸躺在砖地上,不一会儿,便昏昏沉沉睡着了。

  黄昏前,天晴了,太阳露出了霞光。正在熟睡的窦二敦,突然被踢门声惊醒。他以为清兵抓他来了,霍然坐起,把铡刀绰在手里,屏息凝神,只听得一个哑嗓子的人说:"大哥,没人,把'货'背进来吧!"

  另一个人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庙堂,把一件沉甸甸的东西放到地上。这个人是尖嗓子,就听他笑着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我只说今儿个白出来了,谁知却弄到了'干货'。"

  "可不是吗!"这是哑嗓子的声音,"我他娘的正在沙河堤上发愁呢,一抬头,见一男一女互相搀扶着往这边走,那个男的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袱,那个'果实'(少妇,匪语)一侧一晃的,都有点儿走不动了。我仔细一把哈(匪语,看见),发现她牌还很亮(即漂亮),便一个箭步蹿过去,把他们截住了。那个男的吓得直给我磕头,乖乖地把包袱给了我。咱哥们儿岂能空这个,多咱不是做死头的买卖。我给他来了个大开膛,把死尸扔进沙河里喂了王八。这个娘子吓得昏了过去,我刚想跟她玩儿玩儿,大哥就到了,你可真有福哇!"

  "嘿嘿嘿!"尖嗓子冷笑着说,"可不是吗,这就叫飞来凤。这么办吧,今儿个东西归你,人归我。"

  哑嗓子说:"那明天呢?"尖嗓子道:"明天再说明天的。去,到外边给我'把'着点儿,越远越好!""嗯。"哑嗓子很不痛快地答应一声走了。尖嗓子把庙门关上,一转身扑到人事不省的少妇身上,活像一头红眼狼见着羊羔似的,就要解开少妇的衣带。

  窦二敦听得真切,什么都明白了。见此情景,焉有不救之理。他一个箭步跳了过去,怒喝道:"住手!"

  尖嗓子的家伙正欲寻欢作乐,惊恐失色地"啊"了一声,赶紧缩回双手。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条大汉,虎背熊腰,浑身是血,手提铡刀,怒目圆睁,凶神恶然一般。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连退几步,撞到了墙上,战战兢兢地说:"你是人,还是鬼?"窦二敦怒斥道:"你小子瞎了狗眼,爷爷是大活人!"

  尖嗓子惊惧地问:"难道说,你和我是同道人?""放你娘狗臭屁!爷爷是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与你这个畜生相提并论!"窦二敦本想教训他一顿,只见这家伙渐渐恢复了平静,冷不丁从怀里抽出一把牛刀,冲窦二敦胸口刺来。窦二敦迅疾往旁边一闪,躲过了牛刀。接着,他飞起一脚,踢到了那家伙的肚子上。"哎呀"一声大叫,那家伙仰面摔倒,牛刀甩到了一边,捂着肚子满地打滚儿。窦二敦顺手将牛刀捡起来,一翻手腕"噗"地一声插进这小子的腰窝里。尖嗓子惨叫一声,四肢抽搐了几下,一挺身子就不动弹了。

  这时,那个昏过去的少妇被惊醒了。她急忙把衣服掩上,眼盯着窦二敦瑟瑟发抖。窦二敦说:"你得救了,快快逃命去吧!"

  少妇呆若木鸡地看着窦二敦,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傻坐在那里。窦二敦又重复地说:"你没事了,还不快些逃命去!"

  少妇这才明白过来,她想站起来走,双腿如灌了铅,怎么也站不起来。恰在这时,那个哑嗓子回来了,在门外问道:"大哥!你跟谁说话呢?完事了没有?我可要进来了。"说着,他把庙门推开,探进头来。

  窦二敦正躲在门后,一把抓住他的脖子,摁在地上。"娘呀!小点儿劲,你是谁?"

  窦二敦把铡刀放在他头上问:"你小子是什么人?""这……"哑嗓子知道情况不妙,忙告饶地说:"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小人是沙头集人,名叫二榔头,我哥叫大榔头,因为清军抄了沙头集,害得我们无家可归,万般无奈才干了这勾当,求爷爷饶命。"

  "胡说!"窦二敦怒骂道,"不是惯匪,焉会匪话,再说被清兵害的人多了,难道都像你们这样伤天害理?抢了别人东西不算,还把人家男人杀死,又要糟蹋这个少妇。难道你家没有姐妹?你这谋财害命的畜生,留着你有何用?"

  "我错了,求大爷饶我一条小命!"这小子磕头如捣蒜地乞求着。"去你娘的!"窦二敦怕把那个少妇吓着,一伸手,就将二榔头拖到土地庙外,走出二百多步远,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窦二敦转身回到庙里,正欲安慰那个少妇,奇怪的是,少妇不见了,大榔头的尸体也不翼而飞。二敦心中好生纳闷儿,鸟飞也得有个影呀,这是怎么回事?

  窦二敦正在发愣,突然,从背后伸出一只大手搭在他的肩上。窦二敦大吃一惊。

  究竟窦二敦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