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姓名的故事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氏的起源

  如前所述,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后来由于社会的发达,人口不断地繁殖、增长,因此,氏族不得不分化为另一支族,同时母系氏族逐渐转变为父系氏族,这样从母亲的姓逐渐转变为父亲的姓,即由母系转变为父系。夏商周史称三代,由于等级的分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父家长为首包括父母、妻妾、儿女以及家内奴隶在内的宗族制度也逐渐形成。

  姓,凡是氏族成员都是共有的,而氏是姓的分支,为富有的贵族阶级所特有,非一般氏族成员所有。宋郑樵《通志序》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今南方诸蛮,此道犹存。古之诸侯,诅辞多目“坠命亡氏,踣其国家”,与明亡氏则与夺爵失国同,可知其为贱也。

  郑樵以当时少数民族作比较,说明“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是很正确的,可惜他没有谈到姓是每个氏族成员所共有的。又由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时,有的子孙从父系为姓,有的子孙从母系为姓,故《国语·晋语四》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惟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子富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十四人,为于二姓”这一段记载。反映了由母系到父系的转变情形。如黄帝子二十五人,只二人同姓。从异姓中有的是甥舅关系。这就是说,从父系则为父子,从母系则为甥舅。“凡黄帝之子而十五宗”,可能“宗”即宗族,但黄帝之时是否已有宗族,尚待考核。不过商周时代已有宗族母系世谱,这是不成间题的。春秋时期,宗族制度普遍形成。《左传》鲁隐公八年(前715)记载:三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氏旧误作溢,今依顾炎武校正),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我们现在解释如次:“建德”,犹言建姓。因生以赐姓,就是根据所生而得姓,如依母亲为姓,依父亲为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这里首先指出,氏是怎样产生的。就是说,有了诸侯封土建国制度就有了氏。如鲁国始封周公伯禽,燕国始封召公奭,齐国始封吕公极,第一个诸侯往往称日“某公”,其后公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这都是爵位的称号,因为太普遍了,容易紊淆,于是公子、公孙之后加一氏名。此外还有“以官为氏”、“以邑为氏”等等。

  下面我们略举其例:

  (1)以字为氏如无骇为鲁国的执政大臣。祖父(公子辇)请求给他也取一个氏名和族名。鲁隐公问众仲的意见众仲说了上引隐公八嶙年的一番话之后,鲁隐公便命令说:“无骇的祖父是公子展,父亲是公孙夷伯,那么,无骇之后以展为氏。”这就是诸侯以字为氏的根据。又如郑国公孙侨,字子产,因他的父亲为子国,子产曾经以国为氏,但是他常以公子侨为名,字子产流行于郑,而很少称国氏。

  春秋时以公子、公孙为名者还很流行,并不都改为字,如宋公孙嘉字孔父,楚成嘉字子孔,郑公子嘉字子孔,公子平字子丰。鲁公子庆父字仲,公子叔牙字叔,公子季友宇季。古人以王父(祖父)字为氏,故以后称为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伯、仲、叔、季是兄弟的排行,犹言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齐鲁习惯亦称老大为孟,故称大姑娘为孟姜、孟姬。

  (2)以官为氏古代爵位官职都是世袭的,如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后以师、傅、保为氏。又如司徒(土)、司马、司空(工),其后以司徒、司马、司空为氏。此外如史、巫、卜等职官,后来以史、巫、卜为氏。我国秦汉以后姓氏逐渐紊淆,因此许多古代的氏又称为姓了。如《史记》这样着名的历史着作常常有“姓某氏”的话,终究是姓呢还是氏呢,使读者迷惑不解。

  (3)以邑为氏邑为城邑、采邑。古代贵族常常聚族而居,数代数十代不迁,子孙紧殖,但是他们仍然不忘记他们的原籍原族。以邑为氏也就是以族为氏。如鲁庄公公子遂,字襄仲,因居鲁国东门,称为东门襄仲,其子孙遂以东门为氏。又战国时东郭先生,就是以东门为氏了吧。此外还有西门氏、南郭氏,也都类此。

  (4)女子称姓与字氏族社会时,男女都从母亲之姓为姓,可以说,姓本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其后由母系转入父系,女子出嫁,仍系女姓,以与男系相区别,所谓“男女辨姓”、“同姓不婚”,自西周到近代还保持着。

  西周男女通婚,女子不但有自己的姓,而且有字。王国维作《女字说》(《观堂集林》卷三),举媵器铭文证明女子称姓和字。她们称为“某母”,犹男子称“某父”相同。他说:“盖男子之美称莫过于父,女子之美称莫过于母。”秦汉以后,女子以丈夫之姓为姓,而以己姓为氏,又只称名而不称字,这种情形实际反映我国“男尊女卑”思想观念之一大转变。

  氏为姓的分支,因此姓与氏在意义上有继承关系。如宋孔氏宗族。《说文》:“孔,通也,从乞乙。乙,请子之候鸟也。”乙实际就是燕子,亦即凤皇,为宋、商的图腾。孔好一声之转,因此子姓亦即燕卵。由此可证姓与氏在意义上保留着继承的关系。

 应天故事汇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