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1)
      
          所谓“知识沟”(Knowledgegap),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由于各种
      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或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知识差距。美国传播学者蒂奇诺、多
      诺霍和奥利恩  最早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知识沟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他们指出
      :“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量增长时,那些受过较好教育、具有较高社会经济
      地位的人们比教育较少、地位较低的人们更好地吸收信息。这样,信息增长导致了
      ‘知识沟’的扩大而不是缩小。”丹尼斯·麦克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
      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96页。  知识沟与中产阶层身份
      
          蒂奇诺在调查了美国儿童启蒙教育片《芝麻街》的播放及反馈情况后发现:利
      用普及率已经很高的电视媒介来缓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这一意图在实际播
      放后其结果是失败的,尽管它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好的教育效果,但对节目接触和
      利用最多的还是富裕儿童,也就是说,《芝麻街》的播放加剧了原本存在的接触和
      利用媒介机会上的不均衡现象。“知识沟”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在获取和
      利用信息方面要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享有更大优越性。换言之,“信息流的增长
      往往产生负效果,即在某些群体知识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群体;‘信息沟’将会出
      现并扩大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在某一特定问题上的知识距离。”丹
      尼斯·麦克尔、斯文·温德尔,同上引书,第95页。
      
          在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的主题时,知识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核心问题。“中国中
      产阶层调查”  对有关中产阶层与知识沟的形成给予了富有当下中国特色的更深刻
      的注解,并且,还赋予我们某些新的发现:与想象中不同,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在传
      媒接触上与非中产阶层的(在数据上的)最显著差异,不是在电视,不是在报纸,
      甚至也不是在网络,而是在书刊的媒介接触行为上。简而言之,中产阶层比非中产
      阶层更多地接触图书( 一种更冗长和更具有知识容量的信息载体) ,与此相类似的
      则是,他们也比非中产阶层更多地接触刊物。 
      
          这里所说的更多,是指在几乎所有可检验的书刊阅读频度对比结果中,中产阶
      层都比非中产阶层多。这也许是一个极其意味深长的结论;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
      极其意味深长的问题:是书刊的阅读导致了中产阶层人群的成长,还是身为中产阶
      层导致了书刊阅读的增加?至少有两点是肯定的:
      
          ①从调查研究的观点看,较为大量的阅读书刊这个传媒接触特征,可以使得中
      产阶层的阶层身份更容易被识别出来。
      
          ②而与这一马太效应相适应的, 则是在中国社会各层级之间知识沟的不断加深
      与扩大。
      
          收入中产阶层的图书阅读
      
          收入中产阶层在阅读方面显示明晰的阶层属性。他们经常阅读文学艺术题材图
      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30% ;经常阅读经济管理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160%;经常阅读其他人文/ 社会科学图书的频度超出了非中产阶层33% 。
      
          职业中产阶层的图书阅读
      
          职业中产阶层经常阅读经济管理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80% ;经常阅
      读政治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30% ;经常阅读其他人文/ 社会科学图书的频度
      超出非中产阶层18% ;经常阅读子女教育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49% 。 
      
          在其他自然科学/ 科普题材图书方面,职业中产阶层经常阅读频度与非中产阶
      层持平。
      
          只有在人生指导/ 心理辅导图书阅读方面,  职业非中产阶层经常阅读频度超
      出了中产阶层68% 。对于这一点,我们的解释是:在那些非中产阶层化的职业领域,
      从业者对人生指导的需求更为强烈;换言之,他们比起中产阶层来说,有更多的职
      业迷惘和不满足。 
      
          学历中产阶层的图书阅读
      
          学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文学/ 艺术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14%(偶尔阅
      读文学/ 艺术题材图书的频度甚至超出非中产阶层48%);经常阅读经济管理题材图
      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278%;经常阅读军事题材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230%
      ;经常阅读政治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1130% ;经常阅读其他人文/ 社会科学
      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318%;经常阅读医药/ 保健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87% ;经常阅读其他自然科学/ 科普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254%。这是一系列
      极其悬殊的数据关系。
      
          有趣的是,与职业中产阶层的量度不同,在人生指导/ 心理辅导图书阅读方面,
      学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其他人生指导/ 心理辅导图书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29% 。
      这也许可以有两个解释:
      
          ①当学历作为量度标准时,相当多的中产阶层由于尚未在职业上获得满足——
      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力的不足和对职业生涯的更大向往,因此需要更多的人生指导/ 
      心理辅导,由此产生了经常阅读。
      
          ②假设当学历中产阶层同时也满足了职业志向,那么,同样的职业人群中,当
      学历较高时,成就动机更大,事业的压力也更大,由此需要更多的人生指导/ 心理
      辅导。
      
          这两个相反相成的判断或许可以给我们更明确的启示:在当下阶层流动剧烈的
      转型期时代,中产阶层的心理图式可能具有非常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内涵。
      
      
      
          中产阶层的期刊阅读
      
          与图书阅读相类似, 中产阶层比非中产阶层也更有耐心和兴趣接触期刊——那
      些以大篇幅文字和深度内容为特征的平面媒体内容。
      
          例证一:从通过检验的统计指标项目来看,收入中产阶层经常阅读时尚、文学、
      专业、经济、管理、外刊等各类题材杂志的频度全面超出非中产阶层。
      
          例证二:从通过检验的统计指标项目来看,学历中产阶层在阅读文摘、知识博
      览以及专业题材杂志的频度超出非中产阶层。
      
          以上阐明了以下两个问题:
      
          ①当收入特征接近中产阶层时,人们的阅读趣味更趋向于阅读的两级:休闲与
      艺术享受(经常阅读时尚、文学杂志);职业追求(经常阅读专业、经济、管理、
      外刊杂志)。我们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收入中产阶层在经济上的水准较高,因此可
      以更有能力注重休闲与艺术享受;由于该人群普遍面对较高的工作待遇,有很强的
      上进心,因此更需要注重专业进修。
      
          ②当学历特征接近中产阶层时,人们的阅读趣味更趋向于阅读的信息量和文化
      趣味(经常阅读文摘和知识博览杂志),同时,职业追求的特征则与收入中产阶层
      类似。我们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收入中产阶层在学历上的水准较高,因此可以更有
      能力吸取更为深刻和更为密集的信息。该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他们比起
      其他人群来,或许更能够关注与自身利益不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