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认同的建构与重构(2)
      
          最后,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离不开分层机制的作用。李亚雄认为,当前转型期
      的中国社会分层机制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李亚雄:《转型期的社会分层机
      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变迁》,转载自《中国农村研究网》。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它
      的不同形态与组合形式对中产阶层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传统体制下的社会分层机制是国家通过政治与行政的
      手段建立起来的。它规定了社会结构中不同位置上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与社会资
      源的关系,从而规定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形成了新的身份等级制。1978年开始,
      中国开始了针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体制改革。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已经使中国
      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权力的运用更加透明、公开与规范,社会的法治
      化水平提高,社会更加开放。并且,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带来一系列次级制度的变
      化。过去以国家权力为决定作用的社会分层机制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这主要
      表现在市场化因素对人们地位的影响在不断扩大。许多研究都发现,原来评价与衡
      量一个人的地位的身份标准越来越不重要了,经济收入与财富的标准在人们心目中
      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然而,中国的改革遵循的是渐进式改革的道路,传统体制中的某些制度与做法
      尚未被真正触动。在这个特定的阶段,社会分层机制也带有转型期社会的基本特征
      :双元性与混合性。也就是说,在社会转型期,权力型的社会分层机制与市场化的
      社会分层机制二者并存,并且相互影响与渗透。据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分
      层机制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李亚雄,同前引书。
      
          由此可见,中产阶层的产生既不是单纯的权力因素,也不是单纯的市场因素,
      而是“权力—市场混合机制”的作用。在转型期,尽管引入了市场改革,但是这种
      市场改革并不彻底,并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权力因素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于中产
      阶层的地位形成。一方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
      资源,使得人们活动的自由度大大提升。有能力的人很快就凭借自己的才干、精明
      与努力,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在权力机制的作用下,新富的人们
      仍旧要听命于当地政府,企业不免也会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因此,新兴的中产阶
      层成员,如果想要使自己向上流社会继续迈进,无不会考虑与政府搞好关系。这也
      是导致政府官员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中产阶层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
      
          认同在本质上是一种趋同的过程,中产阶层认同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趋同,
      这是一种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趋同。认同在结构上有赖于两个子系统的建构,即认同
      的动机系统与行为系统的建构。所谓动机系统就是思想趋同,思想趋同是认知与情
      感的一致与共鸣。思想趋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中产阶层对他们是否属于中产
      阶层群体,他们的阶层归宿感的认识,这是一种意义沟通;二是城市中产阶层在意
      义沟通的基础上消除情感障碍,赋予这种认识以情感,取得情感沟通。所谓行为系
      统就是行为趋同。个体通过学习,获得与认识和情感相一致的行为方式,从而建构
      行为的执行机制。同时,个体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个体还要在积极回收反馈信息
      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并将认识、情感和行为整合成一体,形成统一的一
      体化的认同结构,这一过程便是体验整合。
      
          由此可见,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分为思想趋同、行为趋同和体验整合三个环节,
      对应着认同行为的启动机制、执行机制与反馈机制,从而建立认同的形成机制。这
      一过程可用图1-1 来表示。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何汇江博士论文《城市贫困人口的
      认同研究》,2003年5 月。 
      
          认同的启动机制是通过“意义沟通”和“情感沟通”来完成的。“意义沟通”
      是与原有认识经验的沟通,消除意义障碍,建立新的认识。“意义沟通”需要借助
      于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发生认识论”
      中指出,同化和顺应是个体认知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同化是指个体在与环
      境的交互作用中,把新的经验吸收到个体事先存在的认知结构中,以建构新的认知
      结构。在同化过程的同时,还存在着顺应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改善旧有的认知结
      构以适应环境的新变化。“意义沟通”的同时会出现“情感沟通”。个体总是带着
      一定的情感倾向去与新事物发生作用,当新事物与原有情感体验不一致时,原有情
      感会成为个体接受新经验的障碍。只有通过情感学习,使个体消除情感障碍,产生
      情感沟通,才能接受新经验,建构新的经验体系。传统上心理学家一直把情绪学习
      看成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对愉快或痛苦刺激的亲身体验而产生的。班
      杜拉则认为情绪学习也可以在替代经验的基础上,即通过对他人情绪体验的观察而
      产生。而情绪反应一旦深刻、持久、稳定,便能消除原有的不一致的情感障碍,实
      现情感沟通。
      
      
      
          认同的执行机制是通过行为趋同来实现的。行为方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榜样,
      即一定的范式来体现的。个体在“意义沟通”和“情感沟通”的基础上,逐步获得
      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并以与一定的具体情境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体现出来。
      
          认同的反馈机制是通过体验整合来建构的。体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带有独特色
      调的知觉和意识,是心理的一种主观成分。所谓体验整合,是指个体通过接受反馈
      信息,进一步消除意义和情感障碍,实现新旧经验和知、情、行的一体化过程。
      
          通过对认同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认同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
      个体对于外界赋予的各种信息的感受、选择、吸纳的过程。这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
      示,个体对于“谁是中产阶层?”和“我是中产阶层吗?”的判断,首先是基于自
      身的一种主观感受,同时,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以及与外界信息的交流
      过程中,个体不断地在分析与调整着自己对中产阶层的看法与观念。最后,经过自
      己的情感体验,整合出一套有系统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于是便形成了中产阶
      层的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