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1)
      
          中国中产是在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氛围中出现的,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知识
      更新迅速的时代,用丹尼尔·贝尔的话说就是一个“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后工业社
      会:“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
      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在丹尼尔·贝尔看来,后工业社会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工业社
      会,其中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理论知识的首要性”、“新知识技术的产生”、“知
      识阶级的扩展”以及“科学的蜕变”,因为“科学已经不但和技术而且和军事、社
      会技术、社会需要等密不可分”。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7,前言第9 、12~14页。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专家治国论
      或曰科技治国论的观点受到普遍的推崇:“如果说过去百年间处于统治地位的人物
      一直是企业家、商人和工业经理人员,那么,‘新的人物’就是掌握新的智力技术
      的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师。”因为“在后工业社会里,专门技术是取
      得权力的基础,教育是取得权力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出现的人们(或者集团中的
      杰出人物)是科学家。”同上引书,第375 、391 页。这是一个重视知识的年代,
      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在当今世界经济乃至文化的全球化影响之下,知识的重
      要性并不仅仅体现于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之中。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中国,专业
      知识与专业技能也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主要以知识技能立
      身于社会的新中产阶层,他们掌握了怎样的知识与技能,并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加以
      怎样的运用,必然对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这影响也必将在他们的文
      化消费方面有所体现。
      
          对访谈资料的细致梳理与分析显示,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中国新中产阶层在
      现阶段的文化消费上已经与其他阶层拉开一定的距离,他们的文化消费初步呈现出
      这样几种特征:专业研修型、信息获取型、消遣娱乐型和旅游运动型。我们将对这
      些初步特征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专业研修型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结构的变迁造就了知识人才地位的上升。处于这一
      社会中间地位上的新中产阶层正是这样一批拥有知识与技术的人,因为具备了生产
      力和管理手段方面的技术知识,他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际控制着生产方式,因
      而也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来追求自己的利益”。不过,这并不表示他们中的大部分
      人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只是“由于他们各自掌握了多种文化、语言和技术”,
      新中产阶层才拥有了“独特的力量和特权”,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就成了“一
      群将历史和集体所创造的文化变成资本,据为己有,并从中渔利的文化资本家。”
      这完全是因为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所拥有的“特殊文化就是可以为个人创造
      出大量收入的资本”。阿尔文·古尔德纳:《新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未来》,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第6 ~16页。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就这样巧妙地建立
      起来一种关系。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成为现阶段中国
      新中产阶层阅读的第一需要。
      
          如前文所述,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已经表明中产阶层在专业性阅读上区别于非中
      产阶层。对访谈材料的分析更进一步说明了中产专业型阅读的两种情况:一为已经
      在专业领域内获得一定职业地位与身份的研究人员,他们的年龄一般在40岁或以上
      ;一为从事商业性工作的人从事非研究性工作但需要专业技能的职员,这批人年纪
      尚轻,他们希望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目标,为此往往还会进行其他专业学习。一句话,
      专业研修已经成为新中产阶层文化阅读的首要特点。
      
          接受我们采访的医生B9说:“平时看书主要就是专业类的。一方面因为给病人
      看病,你就要知道哪些是最先进的东西,有没有新的发明,再一个我还带着研究生,
      要给他们上课,你不能教给他们过时的知识。”受访的银行中层管理人员S2则说:
      “(因为)是研究部门,手底下全是硕士,我的压力也蛮大的,年轻人提的问题有
      些我不知道,就得赶快去看书,要看怎么回事,这也有压力,所以要不断地提高。”
      在对书刊的专业性阅读上,最具特色的是大学教师群体,S10 、S6、S7,均为大学
      教授,虽然他们都强调自己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比如说不大看小说,不大看文学
      作品,但他们的阅读都有着一个突出的共性,即书房里的阅读已经成为其生活中必
      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这种专业性的阅读中,他们体会到求知的乐趣,也从教学与写
      作中品味出成功的愉悦与自豪。
      
      
      
          那些年龄在30岁左右、从事非研究性工作但需要专业技能的职员则有着不一样
      的特点。S4,一位电脑公司经理,说:“以前在银行工作相对轻松,较喜欢看一些
      传记或者励志的书,现在是IT专业书看得多。”S3,一位旅游学校毕业,后改行做
      商业的私企部门经理则说,为了今后的发展,他自费去读了上海交大的MBA 课程,
      “以前我是做业务的……不是很好,就想自己进修一下。在读书之前你是这个高度,
      读书之后你又是一个高度,在企业中你就可能站得比较高,对管理的认识会比较深,
      而且知道去哪里找相关的资料。这学习我认为很重要,没有读MBA 之前不知道去哪
      里找资料。”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并不是要在专业上做出什么样的科研成绩,
      只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提高自己,更加自如地把握、处理相关事务。
      
          尽管人们进行专业阅读的出发点不同,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
      从而使他们对自身的知识储备有着与众不同的紧迫感却是一致的,故而他们要保证
      足够的时间来使自己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
      同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又给他们以一种成就与自豪感,反过来又进一步
      确立了他们对自身地位与声望的期许。
      
          信息获取型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