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压力下的中产文化生活特征(2)
      
          或称知识博览型。这一特征比专业研修型具有更为宽泛的适应性。新中产阶层,
      正如阿尔文·古尔德纳所言,是“以其专业知识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和权力,并控制
      自己的工作状况”,古尔德纳,同前引书,第7 页。对于生活在各个行业的白领从
      业者们来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已成为立身之本。一方面,他们要保证对相关专业
      领域最新发展的把握,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要闻与财经消息,因为这可能
      与他们的工作前景密切相关,同时也会与个人的财富积累有紧密联系;另一方面,
      中产阶层又是一个十分重视交往的群体,如何在日常交往中引起话题,如何就大家
      关心的事情进行沟通,如何展现自己丰富的知识与独到的见解,都是中产群体自我
      形象塑造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不管他们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对信息或知
      识的获取都是新中产阶层日常阅读的又一大共性。
      
          在银行研究部门工作的S2说:“天天上网,天天就挂在上面。财经类的、时事
      类的都比较喜欢看。我们对这些比较关心。因为金融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它时刻有
      新东西。像今年,汇率问题,比较敏感,美国包括日本也在向我们施压,那你就要
      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汇率一旦变化,我们的市场就会受到影响,你要赶快想个对策。
      现在果然有影响,老百姓纷纷把美元提走,把它换成人民币,所以我们银行的外汇
      存款大量缩水。”在大型国企做中层管理的B15 说平时连看书看杂志的时间都没有,
      “整天一大堆的专业材料看还看不过来呢”,为了买车,“找了些汽车方面的杂志,
      看看哪种车比较好,性能啊、价格啊什么的。”车一买回来,那些杂志“就全都扔
      了”。为了事业的更大发展而从安徽来到上海的S8同样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自己
      订了《民主和法制》、《新民晚报》。有时候看招聘信息,企业招法律顾问时可以
      顺便把自己的档案投给他。随便看,像现在炒房子,看看房子。这是很好的投资。
      我已经帮别人赚到钱了,自己没赚到钱。”自己开公司的N3说,自己看报的主要目
      的也是为了获取信息,“像我们做生意的,看报纸比较感兴趣的可能是别人不太在
      意的信息类的东西,什么房屋招租啊,车辆买卖啦,可能会关心建设的动态啊,有
      关政策的东西啊,或者相关的房地产动态啊,一些讨论啊也会看一看,中午休息么
      也会看一些其他类的东西,小说连载也会看一看。”主任医生S9说自己平时在专业
      书之外,翻阅的报刊有《新民晚报》、《参考消息》、《报刊文摘》、《文汇报》,
      “主要看些国际形势内容,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还上些主要的网站,英文
      的、中文的、台湾的,全上;雅虎,还有就是新浪网,有些国际时事、军事、财经
      频道”,因为他也在炒股,所以对这些消息都很关心。不难看出,中产阶层最普遍
      关心的是国内外时事,特别是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他们对经济、股市、大事的关
      注是因为这些是国家宏观走势的晴雨表,从中可以探知国家的金融政策与经济政策,
      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此种阅读体现出人们在信息获取时明确的目的性与
      强烈的功利性。竞争的激烈加剧了人们的工作压力,要使自己不被时代淘汰,不断
      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白领工作者们必须保证及时了解身边、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
      事,这样既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也可以为及时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做准备。
      
          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一个人要想在本专业领域内保持领先,必须付出相
      当的时间与精力,其直接后果是:人们无暇顾及对其他领域知识的掌握;而知识本
      身是无所谓界线的,在学科交叉发展迅速的今天,任何研究者若为学科范畴所局限,
      都会影响他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发展。这就更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压力与学习负担。
      
      
      
          消遣娱乐型
      
          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让人们体会到舒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
      所未有的生活压力。人们以往单调划一的生活,也因大众传播手段的多元与生活服
      务设施的增加而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为此,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可以放松大脑、
      松弛神经的文化业余活动,娱乐与消遣成为中产阶层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报刊、
      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直观、生动、轻松与快捷的表现手法,在满足人们的娱乐
      要求方面,其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阅读。茶馆、酒吧、咖啡馆、卡拉OK厅等大众
      娱乐消费场所也成为许多人消费的经常性去处。尤其是青年人常常会“去一些歌厅、
      酒吧、咖啡厅吧,还有一些娱乐场所”(G7语)。大众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形式迅
      速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它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首先是出于
      自我愉悦的需要。苏珊·朗格说,过去,大众不接受艺术。音乐、绘画,甚至书籍
      都是为富人准备的。人们一直做着这样的假设,如果有机会的话,穷人,也就是普
      通人,也会欣赏艺术。但是现在,人人都能够阅读、去博物馆、听古典音乐会,而
      大众对艺术的判断已变得非常现实。S K Langer, “OnSignificanceinMusic ”
      ,LA Jacobus,ed,AestheticsandtheArts(NewYork,McGrawHill,1968),p
      183 ;CfPierreBourdieu,opcit ,p31我们所调查的对象的消遣娱乐活
      动往往又可以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两种:传统式与时尚式。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