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以上所谈及的婚俗禁忌,大都是过去存在于中国各地各族民间的一些旧俗。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辛亥革命以前,几千年时间里,中华民族正是在这些婚
      俗的携裹下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
      
          中国人历来重视婚姻嫁娶,把它当作自身终生之大事。所谓:“有天地,然后
      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
      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
      
          可见夫妇关系的建立是一切父子人伦、君臣礼义的先导和基础。无婚姻便无子
      嗣,无子嗣便无后代。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统治下,婚姻是人人必经
      历的一件正事。不过,婚姻的目的,有很大成分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并不看重男
      女间爱情的分量。所有一切婚姻的程序、习俗仪礼都是向社会表明婚姻的合法化而
      并不在于表明男女间感情的笃诚与真挚。所以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夫妇间要求的基础由外界的条件、环境进而转向男女双方的内心世界,一切旧有的
      习俗、禁忌都相应地被改造或抛弃了。这种变化和物质文明的进程也是相适应、相
      同步的。轿子的消失使所有关乎轿子的习俗禁忌也都随之而消失或者转化了;西服
      革履的兴起也淘汰了凤冠霞帔以及围绕着凤冠霞帔的一些习俗禁忌;自由恋爱使得
      媒婆的职业逐渐消声匿迹或者改为婚姻介绍所等公办事业的形式。
      
      
      
          总之,现代婚俗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城市里更是重树一代新风,几乎完全
      不见了昔时婚俗的旧影。旅行结婚、集体结婚等新式婚俗逐渐形成时尚。许多婚姻
      禁忌在新一代年轻人的观念中已是荡然无存了。只有老年人还时常记起旧时风习禁
      忌的例规,也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无意也无力再要求青年们去遵从它了。但是,
      习俗的力量是很顽固的,有些习俗表面上看似不复存在了,实际上则变换形态又挤
      进了新的生活中来。
      
          像择日、避凶趋吉、慎始、善终、求子嗣、图吉祥、求富贵等思想都可能在新
      的婚俗中再度表现出来,虽然形式不同了,但实质还是一样的。而且,现代婚俗也
      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旧俗全都排斥开、改换掉,总有那么一些习俗禁忌依然如故
      地传递下来。民俗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和认识这种习俗禁忌传递、演变的情状和
      规律。
      
          因为新的风尚习俗、禁忌规约需要有一个沉积、认识、总结的过程,或者将来
      若干年后,再可来做这项工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