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一个最特别的邻居
      
          1972年的一天,  在弗吉尼亚州麦克莱恩市的乔治敦大道上,平稳地行驶着一
      辆黑色汽车。本·阿杰明握着方向盘,边开边注意着街边的牌号。他是西部一个反
      战组织的联系人,这次是特意来拜访斯卡特古德女士,这位热心的女士长期以来为
      组织捐赠了大笔资金。
      
          阿杰明对麦克莱恩不熟,斯卡特古德女士的住址写在一张纸条上,他不得不停
      下来问路。那个大嗓门的胖子还算热心,只是在指完路以后,又打量了他一下,耸
      耸肩膀,笑了起来。阿杰明发动车的时候还听见他在后面喊:" 朋友,就是那栋白
      色的楼,祝你好运!" 有点怪怪的,他想,不过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前面就是那栋白色的楼了,阿杰明缓缓把车靠了过去。快临近大门时他发现,
      这栋建筑四周被栅栏围着,上面有带刺的铁丝网和警示牌,还有一些奇怪的人在门
      口周围转悠。似乎有点不对头,他猛然地一踩刹车,车子" 吱--" 地一声停住了。
      
          不过已经晚了,他靠得显然太近,门口的那几个彪型大汉已经把目光转向他这
      里,其中两个径直向他走过来。
      
          " 先生,我能为你做什么吗?" 阿杰明猛地回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车边
      也立着一个男子,面带微笑,做着请他下车的手势。
      
          类似阿杰明的事情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胖子没有告诉他,这栋白楼就是中央
      情报局在兰利的总部,或许他以为阿杰明就是来中情局做客的?更倒霉的是,今天
      确实有特殊的客人光临这栋白色的大楼。
      
          阿杰明完全可以把账算在罗伯特·肯尼迪的头上。本来,从1961年兰利大楼初
      建时起,在乔治·华盛顿大马路的岔道上,一直架有一块高高的牌子,上面标着 "C·
      I·A" 的字样。后来这位司法部长看见了,大为恼火:"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傻的事
      情" ,哪有情报机构在公路边竖了那么大的牌子来宣传自己的!于是立即下令予以
      拆除。其实,这样的命令意义也并不大,占地105 公顷的兰利总部实在很显眼,来
      往的飞机驾驶员都把它看作华盛顿国家机场的定位点,这里的居民也都知道,联邦
      公路局旁边的那栋白楼就是中央情报局。1973年,施莱辛格当上局长后,觉得没有
      地面指示牌很奇怪。请示白宫之后,中情局在原处又重新树立了一个牌子,写着" 
      中央情报局/ 右转弯;非经许可,车辆不得入内" ,不过,不知为什么,这块标牌
      却经常被偷。
      
          兰利大院的保卫措施很严密,不过他们有个小问题。兰利的这片土地是中情局
      从联邦公路管理局手中要来的,而后者在收购土地时,有13公顷的土地没能够买到
      手,这片土地的主人就是玛格丽特·斯卡特古德。联邦政府曾想说服她卖掉这片产
      业,老太太坚决不肯,并且设法使法庭通过了一项私法,根据这一规定她有权不受
      任何干扰地住在这里,直到去世。这样,斯卡特古德的房子就像一个尖角插入中情
      局的大院。有些人找不到去她家的车道,就一直闯到中央情报局的大门口。阿杰明
      就是这样的麻烦制造者之一。
      
          斯卡特古德女士每年有10万到12.5万美元的年收入,不用付抵押贷款,生活简
      单富裕。她是名贵格会教徒和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和屠杀,热心帮助民权组织,
      并为它们提供了大量捐款,同时她还不断地给国会议员写信,要求削减军费和情报
      开支。她从心底里不喜欢自己的邻居。
      
          斯卡特古德女士年事已高,1973年惟一陪伴她的朋友去世,她从此独自一人生
      活。她的住所的一部分嵌在兰利大楼的大院里,中央情报局的警卫人员在安全巡逻
      时把她家也一并算上了,所以她的家比美国任何其他地方都安全。凯西任局长时,
      她还被邀请到局长餐厅吃饭,不过老太太一点也没客气,在席上直接把中情局在全
      球范围内搞颠覆、发动别国内战的做法狠狠批评了一通。
      
          这位可敬的女士和中情局做了25年的邻居。1986年她因中风去世,至此中情局
      才把她的产业圈进自己的栅栏里面。
      
          兰利大楼的名气如此大,几乎全华盛顿的居民都知道中情局在哪里。曾经有一
      个反对中情局的民间组织,派人守在兰利的入口附近,偷偷地用相机拍下了很多进
      出汽车的牌照号码,并且据此查出部分中情局雇员的名单,登在报纸上。这让中央
      情报局很窝火,因为有些雇员的身份是严格保密的,绝对不能为外界知道他在为中
      情局效力。更可怕的是,有证据表明,苏联人也采取过类似的手段。中情局和主管
      机动车注册的部门反复交涉,后者答应修改部分条例,对根据牌照号码查询车主姓
      名的做法加了诸多限制。
      
          兰利大楼是不对公众开放的,门禁严格,不知道在哪一个角落,就有全副武装
      的警卫、警犬和闭路电视摄像机。1977年,有三个喝醉了的海军军官想攀越兰利的
      栅栏,以显示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他们刚触到栅栏,警铃就响了,一个倒霉的家伙
      在大院里被抓住,另外两个在爬上汽车的前一刻被逮住了。他们被押回海军基地,
      关了两个星期的禁闭。
      
          近年来,兰利总部逐渐开放,接待一些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小型团体参观,不过
      范围非常有限,只是冷战展览会、行动中心等极少的非机密的部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