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1)
      
          ①  里尔克早就知道莎乐美是《露丝》和《犹太人耶稣》的作者,后者曾在《
      新德国评论——独立剧院的发展》1896年4 月号上首度发表。这篇文章中的“基督
      的幻象”深深打动了他。和著名诗人、非洲专家(芙丽达)的首次不期而遇可能发
      生在戏剧上演两天以前,在1897年5 月12日。当天,里尔克写下了诗作《致维也纳
      人瓦塞尔曼》。然而,莎乐美没有记住这“黎明时光”(里尔克给莎乐美的第一封
      信中的用语)。直到5 月14日,她才在她的日记中提到里尔克的名字:“昨晚生病,
      后来与恩德尔去参加斯科瑞奇的《黑暗势力》的首映式,在那里遇见了皮克[伊尔
      维瑞摄影工作室]和其他一些人。和他们还有里尔克一起去了斯凯雷切家,愉快地
      进餐直到上午1 点30分才结束。然后和恩德尔与里尔克一起回家。”第二天里尔克
      写了给莎乐美的第一封信。总共11章的《基督的幻象》(未完成)现存在里尔克档
      案馆里。在那11章中,有5 章曾刊发在米切尔·乔治·康拉德的杂志上。  ②  从
      1897年7 月中旬一直到9 月初,他们一起呆在位于伊萨尔山谷的沃尔夫拉茨豪森
      (从斯坦伯格湖步行一个小时即可到达)。此处所提到的这幅图片是关于在沃尔夫
      拉茨豪森的第二所小房子的,在《里尔克纪念文集》中曾再度出现过。莎乐美对这
      所房子也有过描述。 
      
          ③  1896年曾出过薄薄的三期。他们想在当时的《当代文学》(主要是抒情诗)
      中写“大众”的事。 
      
          ④  他们一起在沃尔夫拉茨豪森呆过之后,里尔克住到了邻近柏林的威尔莫斯
      多夫,直到1898年8 月初,他才搬到施马根多夫的静林旅馆。 
      
          ⑤  按照莎乐美简短的日记(出第一版时,编辑没有看到),她的首次俄罗斯
      之行是跟安德里亚斯教授一起去的,开始于1899年4 月25日。行程是从华沙到莫斯
      科(4 月28日周五的天气很好,晚上拜访列夫·托尔斯泰。30日,是俄国的复活节
      :在克里姆林宫庆祝复活节之夜”)。接下来在彼得堡度过一段时光。从5 月3 日
      起的一段时间到6 月中旬之后(包括将近5 月底的莫斯科之行),莎乐美是与家人
      一起度过的。最后,他们经由但泽回家。 
      
          第二次俄罗斯长途旅行始于5 月,也是经华沙前往莫斯科,并从莫斯科出发前
      往邻近图拉的雅斯那亚·波良纳村,第二次拜访了托尔斯泰。“5 月31日,从莫斯
      科出发,大概正午时候,到达图拉。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他为托尔斯泰和里
      尔克都画过肖像)和布朗热(一个托尔斯泰家的熟人)也在火车上,发电报以确知
      托尔斯泰的地址……6 月1 日早晨8 点去拉扎列沃,在这里收到了另外的指示。搭
      乘运货车到达雅什斯基,从这里乘坐铃声清脆的三驾马车前往雅斯那亚·波良纳村
      和托尔斯泰的农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安全通行证》中描述了这次火车
      上的遭遇,当时他陪伴着他的父亲:“一个穿着黑色斜纹短斗篷的男人……和他在
      一起的,是一个高个子女人。那个女人可能是他的母亲或者是他的姐姐……这个陌
      生人只说德语。尽管我精通德语,但我以前从未听过这种说话方式。”他们接着向
      西南去了基辅,顺着第涅伯河前往克列缅楚格,从那里经波尔塔瓦、哈尔科夫、沃
      罗涅日、科斯罗夫……最终,向东而行,前往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从这里乘汽
      船逆流而上经萨马拉、辛比尔斯克、卡赞、下诺沃格罗德(现名高尔基市)前往雅
      罗斯拉维尔,又乘四轮马车去伯格罗得斯科耶,在那儿的乡村里住了几天时间,接
      着向南去莫斯科。在莫斯科呆了一周半后,于6 月18日,再度回到伏尔加河上游位
      于莫斯科西北方向的特维尔(现名加里宁),去访问在尼佐维卡的农民诗人多罗兹
      欣及其在诺温基的农庄主人,即伯爵尼古拉·托尔斯泰,这位伯爵是列夫·托尔斯
      泰的亲戚。在6 月23日,从这里改变方向,经诺沃格罗德前往圣彼得堡(7 月26日)。
      这天之后,莎乐美回到她在芬兰隆加斯的家中,里尔克则在圣彼得堡一直等到他们
      一起在8 月22日返回。
      
          ⑥  按照莎乐美的日记,是在俄历5 月19日,即公元1900年6 月1 日。所有的
      访问者都叙述了这件事:莎乐美在日记中,里尔克在5 月20日(俄历)从图拉的来
      信中以及沃普斯威德在1900年9 月15日的日记中均有记载。 
      
          ⑦  巴维尔·米哈伊洛维奇和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特列恰柯夫兄弟从1860
      年代开始了他们有名的收藏,大部分是俄罗斯绘画。1892年,他们把这批画捐赠给
      了莫斯科市政府。 
      
          ⑧  在靠近雅诺斯拉维尔的勃戈斯科耶村和在特维尔的尼索伍斯卡村,与农民
      诗人多罗兹欣一起呆的时间最长。 
      
      
      
          ⑨  1860年多罗兹欣前往圣彼得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事低收入工作。当
      莎乐美与里尔克拜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回在特维尔他出生的尼索伍斯卡村庄很长时
      间了。他在那儿越冬并写作。受普希金的影响,据说他很早就开始写诗。他的歌谣
      描写自然、爱情、劳动和村庄中穷人的生活。后来他收到了苏联政府的荣誉津贴。
      1900年2 月,索菲娅·尼古拉恩维娜·史切尔将多罗兹欣的多卷本诗集中的一本寄
      给了当时在施马根多夫的里尔克,里尔克翻译了其中的几首。多罗兹欣关于里尔克
      的回忆发表于1929年夏天出版的《英塞尔号轮船》的第十卷中。莎乐美和里尔克在
      去托尔斯泰的亲戚的农庄之前,跟他一起住了几天。后来在芬兰,莎乐美把自己对
      农庄生活和那儿的人们的最古怪的印象写在了日记中。在莎乐美为里尔克写的回忆
      录中,可以看到里尔克和多罗兹欣的画像,在本书中也能看到他们的图片。 
      
          ⑩  莎乐美在她为里尔克写的回忆录中也谈到了这幅图片——她或许是记起了
      列斯科夫的小说《在世界的边缘》(伊瑞妮·尼安德译):“我必须向您忏悔,我
      爱我们的俄罗斯上帝胜过任何其他的神——我们自己的上帝在我们的上衣之下创造
      了他自己的领地……我们没有在他们(希腊人的)拜占庭主义薰香的烟雾中找到他,
      但他宁愿与我们在一起,在我们所走过的同一条乡间小路上散步。没有薰香,他在
      清朗、凉爽的空气中,在浴室的长凳下等待,像鸽子一样蜷缩在太空那温暖的口袋
      里,就在胸脯与衬衫之间。”(凯里雅科神甫对某主教所说的话)。莎乐美对著名
      散文家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列斯科夫(1831-1895 )的“研究论文”题目是:《
      一个俄罗斯圣徒和诗人的肖像》。它基于A.L.沃林斯基写的发表于1897年五篇关于
      列斯科夫的文章。这篇论文现存的只是开头几页,它可能是她跟里尔克从施马根多
      夫时期开始的共同努力的结晶(字是里尔克写的,题目是莎乐美取的)。1920年4 
      月,莎乐美在《文学回声》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小说《牧师》(实际名字是《教皇身
      边的人》)的评论。在这篇文章中,她建议,接下去应该翻译的是小说集《世界边
      缘》和《被禁锢的天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