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治安工作局面好转
      
        2004年2 月22日  星期日  晴
      
        新一年的第53天
      
        据2 月20日《深圳特区报》报道:
      
        去年,深圳市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案件9713件,涉案人员为14786
      人,同比分别增长49.6% 和54.6% 。经审查,批准逮捕9025件13518 人,同比分
      别增长49.8% 和54.3% 。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8488件12656 人,同比分别增
      长44.6% 和48.1% 。已提起公诉7417件10709 人,同比分别增长27.3% 和24% 。
      
        这组数据足以表明我市去年犯罪率有较大上升,社会治安工作面临挑战。作
      为一名在深圳生活了近6 年的居民,我深感忧虑。因为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
      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是深圳继续保持我国改革排头兵作用和把深圳建设成
      “五个城市”的重要保障之一。
      
        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管好治安必须管好人
      口,管好人口必须管住实有人口。而目前人口管理之所以不好管,主要原因是我
      市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人口在区
      域间和产业间的流动日益频繁。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已失去了原有
      的约束力,人户分离现象日益突出,有关部门和组织对实有人口难以掌握,难以
      管理,造成社会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外来人口中,因收容制度的废除,有相当
      一部分没有办理暂住证,其中有一部分又没有正当职业;每年刑释解教的人员中,
      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回到原户籍所在地申报户口,公安机关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往往
      混杂在流动人口之中而难以发现。为此,要实现社区环境安宁,优化投资环境,
      首先必须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基层治安管理。
      
        一、加强特殊人群的管控,强化管理与服务并重,以寓教于服务之中的理念,
      把管理、教育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1.实现教育改造的社会化。要实现刑释人员顺利回到社会,就必须充分运用
      监狱内外的一切资源,形成社会与监狱共同作用的矫正体系,共同对刑释人员矫
      正转化起作用。动员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和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对刑释
      人员的帮教工作,建立广泛的帮教网络等,协助监狱解决罪犯家庭的现实困难,
      稳定罪犯改造情绪。根据我市外来人口罪犯远远多于本市人口的特点,探索暂住
      户口罪犯帮教之路有利于实现我市治安工作整体好转。
      
        2.把握罪犯渴求自由和学习谋生技能的心理,积极调整监狱产业、产品结构
      和组织运作形式,使深圳监狱生产满足罪犯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的需
      要,为其刑释后谋生就业或自主创业打牢基础。进一步深化社会帮教,通过定时
      帮教,定人帮教,专项帮教等方法,使帮教工作更具约束力。
      
        2003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第3
      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宣传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
      和社会保障工作,真心真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切实解决他们
      的生活出路。
      
        因此,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教育工作,防止漏管失控;研究出台安置刑释
      解教人员在税收、个体经营、低保救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
      ;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中介服务中心;以政策上扶持、税收上减免等多种方式
      鼓励企业聘用刑释解教人员;市、区义工联分别成立“爱心帮教”义工服务组等,
      健全完善相关劳动就业法规,将社会保险延伸使用到正在服刑和劳教的人员等,
      以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出狱后直接流散于社会、
      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加强查找,减少他们的脱管漏管。在有条件情
      况下,把非本市户籍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安置帮教范围;将刑释解教人员列入重点
      关爱对象,减少对这一群体的歧视,为他们迈进新生活创造条件。
      
        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把外来人员列为重点法制教育对象,开展形式多样
      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市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1.下大力气抓好“四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
      法律进工业区,法律进企业”等活动。将企业的普法宣传与教育工作列入评先进
      和“爱心企业”的条件;多渠道募集“见义勇为基金”;加大对见义勇为先进人
      物的宣传、表彰、奖励力度,增加给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入户的奖励条款。
      大力弘扬正气,匡扶正义,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以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为重点,加强社区青少年和外来
      青工法制教育。与所在企业签订法制教育责任状。鼓励农民工、临时工加入工会
      组织。
      
        3.创建和办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充分发挥救助站功能,加强流浪儿童
      的救助、保护和教育。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城市现象”教育读本,如《10元店》、
      《假婚介职介》、《私人保镖》、《公关服务》、《街头乞讨》等。
      
        三、改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人口信息通报排查机制,
      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用信息化推动社会治安管理的现代化。
      
        1.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管理和防范,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
      施,减少失控面。建立治安乱点档案,制定乱点排查整治制度,定期排查,限期
      整改。建立治安乱点举报制度,加大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力度。
      
        2.按照“谁用人,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流动人口和
      出租房屋管理责任制。同用工企业签订员工治安管理责任书,搞好企业员工宿舍
      登记工作。增加“农民房”辖区警力,加强治安员素质培训,建立保安准入制度。
      
        3.完善房屋租赁管理制度,实现以房管人,以人查房目标。“农民房”和小
      区业主房出租须分别到村委会和管理处办理登记手续并签订治安防范责任书,加
      大对发生刑事案件的出
      
        租房房主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