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私塾——是暗藏玄机还是大有可为(1)
      
          现在的正规教育,事实上只成就了极少一部分能够爬上高考阶梯的农家子弟,
      大多数人从这个教育体系获益甚少,相当多的农民孩子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即
      使勉强完成了,也达不到这个教育要求的素质水准。有太多的农家子弟,受了6 年
      或者更多的教育,却连封信都不会写。但恰有另外一批农家子弟,在读了两三年甚
      至一年的私塾后,不仅可以对对子,而且可以流畅地写作文了。
      
          一个教书先生,几个年幼学童,一根戒尺,几本古书,这就是私塾教育留给我
      们的典型印象。私塾曾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而被批判,新中国成立后私塾教育
      也随之销声匿迹。
      
          然而,到了21世纪,在我国农村私塾教育突然再度兴起。在湖南平江现存着不
      少传统私塾;在河北行唐,一位医生建立了新型私塾;在河南郑州,一位老中医办
      起了传统私塾;其他地方更有类似的“国学馆”等等。私塾一般以语文教学为主,
      还学些简单的数学、中医和自然科学知识,远不如公办教育丰富。但这些私塾的社
      会反响颇佳,甚至有大学生主动到私塾“回炉深造”。
      
          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农村地区及城市的都市村庄里为何出现私塾
      教育的回潮?正规的公办教育为何被农村子弟冷落?私塾的戒尺已经高高举起,农
      村公办教育恐怕难逃一打。
      
          在湖南平江,私塾可说是传统私塾的活化石,至今秉承着传统遗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当晨曦初露,幽幽的五
      角山下就传来阵阵读书声。近了,你会看到,在简陋的农舍里,三五成群的学生正
      围坐在几张用门板搭起来的书桌旁,各自读书,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先生则在这些孩
      子中间穿来走去。
      
          私塾教什么呢?
      
          私塾的课本大多已破旧,学生却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
      
          平江私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古文、习书法、写作和做对联。而所学的古文除
      了《增广贤文》和《论语》外,还有《乡党应酬汇编》、《诗经》、《楚辞》、《
      幼学》、《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等。至于书法,是每天上午必修的内容,
      学生从家里带来毛笔、墨汁和白纸,临摹字帖,都写得非常漂亮。最有意思的应该
      是作文和做对联,作文需要讲求严格的格式和套路,但主题一般却是对乡间最近发
      生的事情发表看法。
      
          行唐私塾里一是把“经典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包括中文、英文、中医三
      部分。二是数学课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与“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同步教
      授。三是音乐、美术课注重经典作品欣赏,如音乐课主要让学生们听中国和西方经
      典名曲。四是让学生广泛阅读,积极写作。要求每人每学期读100 本书( 每80页算
      一本,根据兴趣随意阅读,每本读多少不限,老师适当引导) ,每人每天写一篇日
      记,字数、内容不限,老师点评。五是每年组织四次社会活动,如春季以环保教育
      为主题组织学生去郊游。
      
          教私塾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在平江的几个私塾里,教书先生都是五乡四邻德高望重的老者。这些老先生具
      有较为深刻的古文功底自然是不必多说的,还必须人品好且精通地方上的各种“应
      酬”,在当地是德高望重的。
      
          在南江镇五角村和虹桥镇东安村的朱执中老先生和李福兴老先生,其威望在村
      里无人能比。朱老先生从19岁开始教老书,解放后中断,1982年复操旧业,教过
      的弟子已有四五百人。这些老先生几乎都是深居简出。“并不是因为年纪大的原因,
      这是一种修养”。坐在非常整洁的卧室里,朱老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说这话时,
      在朱老身后的床前,挂着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
      
          行唐私塾的负责人傅路江三十多岁,他和父亲都是中医,以开诊所为生。目前,
      私塾聘用的老师毕业于正定师范专科学校,除体育以外,所有课程都由傅路江负责。
      上读经课时,孩子们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不管答的怎样,老师基本上没有批评之词。
      孩子们表示,他们愿意上读经课。
      
          上私塾的又都是些什么人呢?
      
          平江私塾里的学生,大多是11岁到17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这些人当中,绝
      大多数又都是由于平时在读新书时没好好学习,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且进入
      社会年纪又比较小。但也有例外,一些还在读新书的学生,由于古文没学好,也会
      利用假期到蒙馆里来“进修”。至今还让李福兴老先生感到自豪的是,两年前的暑
      假,当地一位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也在他的蒙馆里学了一个月的古文。在朱老的蒙
      馆里,一位记者曾拿起一本繁体竖排的《四书五经》,看了半天也没能读几页,但
      几个在这里已经读了两年的学生,却能够倒背如流。
      
          行唐私塾里除了私塾主人傅路江自己的孩子,还有其亲属及朋友的孩子,年龄
      从6 岁到10岁不等,分一到三年级,总共10人。
      
          私塾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方式,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批,在具备一定的规模
      和条件后方能开办。目前,全国其他省份也有“现代私塾”出现,与行唐县不同的
      是,这些私塾仅是父母在家自己培养孩子。对这一现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
      也非常明确:虽然目前政策上对此没有涉及,但总体上不提倡。
      
          在我看来,私塾的特色课“读经”实际是倡导国学,这应当肯定。中国古代的
      经典作品处处闪烁着思想智慧的火花,虽然它有糟粕,但只有先了解它,才谈得上
      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一位老教师认为:行唐私塾主人如此逆大众而动,这种勇气值得肯定。私塾的
      出现不是偶然的,它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确实存在诸多弊病,不论
      是教育官员、各级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好好反思。
      
      
      
          实际上,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的私塾,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
      的地方。
      
          私塾中一般没有干巴巴的道德说教,大都不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大谈什么道德
      理论。它们将思想品德教育置于具体的知识传授过程之中,使学生既接受了文化知
      识,也受到了道德熏陶,做到知识、道德教育两相照顾。
      
          据《晋中教育志》载,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榆次县褚村“退一步斋”私塾塾师
      针对日军侵华罪行给学生选讲《国殇》、《正气歌》、《过零丁洋》和戚继光平倭
      的故事及其诗词。又针对日伪政权在农村横征粮食之事,出《对倭寇征粮有感》的
      命题作文。
      
          旧时有“字写得好坏是读书人的脸面”之说,又因为科举考试很强调书法,所
      以私塾中对于书法十分重视。数百年的私塾书法教育,形成了一定程序,每一步达
      到了什么程度,才能往下一步进行,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