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私塾——是暗藏玄机还是大有可为(2)
      
          以前读过私塾的人,一般都有一手好字,这主要是因为其在私塾读书时受过严
      格训练。中华书法饮誉全球,与私塾严格遵循程序进行书法教育有关。毋庸讳言,
      我国年轻一代科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书法水平却急剧滑坡,有些名人连自己的
      名字和工作单位都写不好,这与中华数千年文明史很不适应。因此,借鉴私塾书法
      教育方法开展书法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真正进行了因材施教,才算实施了教育。私塾实施的是
      个别教育,个别教育与因材施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个别教育到因材施教只有
      一步之遥,有经验的塾师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时,往往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
      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私塾实施个别教学,进行因材施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今天实行的是班级
      教学,一个班一般在50人左右,而且一般任课教师也不可能像塾师那样成天与学生
      泡在一起,因此,塾师进行因材施教时所采取的方法,应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批改作业,或是一起开展活动时,对不同学生应区别对待,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独创精神,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既全面
      发展,又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及一技之长。
      
          由于私塾在学生作文方面重视八股文写作,因而我们以往对私塾作文教学中的
      某些具有现代价值的东西全盘否定了。其实,私塾的作文教学颇有特色,形成了阶
      梯式的教学程序。私塾在学生习作训练上,提出了词义并重的原则。塾师在长期的
      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到了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辞章”与“义理”并
      重并举,使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得到较好的处理。
      
          私塾当然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学无一定计划,课程单一,全部课程由一位塾师
      “包打天下”,大部分教学内容陈腐脱离实际,作文大多为学写八股文,教学方法
      太注重背诵,体罚严重地存在,等等。但是私塾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
      借鉴学习之处,这些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具有
      现代价值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传燧就认为:私塾教育确能弥补我们现代
      教育功利性太强的不足。但这种学习阅读不能走向极端,一定要和现代教育结合起
      来,才能适应我们这个社会的需要。
      
          在我看来,私塾回潮实际上凸显了农村教育的软肋。
      
          软肋之一是学费较高。相对公办教育而言,私塾收费比较便宜。私塾先生李复
      兴说早年他向学生每天收取1 两米、1 毛钱。因为如果有10个学生,1 天就有1 元
      钱,0.5 公斤米,正够他一天的生活费用。2002年,他向学生每月收取50元。李复
      兴说:“我教书也为生计想,但赚钱不是目的,而是看重别人对我有请求。”
      
          软肋之二是只让少数人获益。现在的正规教育,事实上只成就了极少一部分能
      够爬上高考阶梯的农家子弟,而大多数人从这个教育体系获益甚少( 付出很多,而
      且越来越多) 。相当多的农民孩子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即使勉强完成了,也达
      不到这个教育要求的素质水准。有太多的农家子弟,受了6 年或者更多的教育,却
      连封信都不会写。但是,恰恰就是另外一批农家子弟,而且还是他们中间程度差和
      比较差的那一部分,在读了两三年甚至一年的私塾后,不仅可以对对子,而且可以
      流畅地写作文了。因为除了传统经典提供的滋养,私塾老先生还注重将社会教化融
      入日常学习过程。如朱执中给学生出的作文题,大多取自看得见、摸得着的“乡土
      教材”,针对本地一些很实际的事情。如《买码的害处》、《勤俭与懒惰的对比》、
      《保护森林的好处》、《不忘父母恩情》等。
      
          软肋之三是内容脱离农村实际。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白崇认为,私塾
      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人对它感兴趣,并不是因为私塾这种
      形式,而是因为私塾中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暴露出当前学校教育中传统
      文化较少的缺陷,使一些对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人感到不满足,因而出现了私塾
      还有市场、还在平江农村存在的现象。
      
          大坪乡扩大村农民樊岳桥曾干过一件“大事”:将私塾老先生艾礼云接到自己
      家里,吃穿浆洗照应全包,每年再给300 斤稻谷,让他给儿子樊格君整整教了7 年
      老书。樊格君当时正读初一,数学比赛拿过全乡一、二名,老师们都为他惋惜。有
      媒体的记者问樊格君,对父亲当初的安排是否后悔?当年33岁的樊格君不假思索地
      说:“后悔没道理。”樊格君如今在家务农,偶尔也承揽本地一些建筑活,爱人在
      村小学代课。遇红白喜事有人宴请,樊出面司仪应酬,甚至跨越省界,应邀到河对
      岸江西本家那边走场子。在当地人眼里,他“是个跑得满台的人物”。
      
          软肋之四是功利性太强。高中毕业并读过5 年老书的南江镇崇义村支书童振武
      说,现在农村学校教育是为考大学设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读上去考出去,
      才有出息前途。如果你读不出去,回到农村就非常惨。“文不像相公,武不像关公”,
      过去学的和生活脱节,根本派不上用场,甚至连起码的待人接物也不会。一切都要
      从头来过。读老书就不一样,如果你有一笔好字,会做祭文,会写诗联对子,会婚
      丧嫁娶红白喜事应酬,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生活,走出去别人看法也不一样。童振武
      说:“读新书能够搞事( 干工作) ,读老书晓得做人。这是我们这里的一致看法。”
      
          农民有意无意将“新书”和“老书”对立,说明它们之间确需一种沟通互补。
      
          虹桥镇联校校长李冬明认为,老书教育内容上封建的东西不多,除了注重字词
      句基础训练,更注重礼节和如何做人的陶冶,注重遵纪守法教育,约束性强,对弘
      扬传统文化有较大作用。现行教育是缺乏这些的。
      
      
      
          软肋之五是忽视国学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较之旧式私塾有很多长处,但在国学
      的学习上,确有两个弱点:一是忽视背诵。读书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嘴念,背书
      较单纯的看书能更深地摄取书中三味。二是忽视背诵经典。经典在书中“含金量”
      最高,能“以少许许胜多许许”。今天的儿童教育,当然不能再片面强调死记硬背,
      但是熟读一些经典还是很必要的,即使是“不求甚解”,也大有好处。根据现代医
      学理论,儿童到了十三四岁理解力才开始发展,在此之前则是记忆力惊人。利用此
      时的记忆力,让他们背诵一些经典,记住一些中国经典文化,在今后的成长中得以
      反复咀嚼,将会受用终生。
      
          现代私塾的出现,是对现代学校教育中这些软肋的反拨,值得公立学校反思。
      因为,现在的中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依旧是二元隔离的状态。在我国的义
      务教育投入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 %,省地负担约
      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约2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
      )义务教育投入的大头集中在乡镇,而乡镇又基本上属于“吃饭财政”,无心也无力
      拨款投入义务教育,实际上就变成了民众自己为义务教育“埋单”。而由于资金匮
      乏,农村教师的素质、软硬件设备的配置以及受重视程度,都使得农村教育远远不
      及城市教育,何况还要经历高考分配资源悬殊的挤压。绝大多数农村青年成为高考
      的失败者,他们除了部分进入城市打工外,更多地还是要留在农村生存。而现代私
      塾,就是给这些农村青年重新溶入农村话语体系的归位教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