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愤怒
      
          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均有所获,只有中国的“收获”是个例外。
      
          1917年,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代表刚刚剪掉长辫子的中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
      战,协约国允诺:如果中国参战,战后将给予中国以大国地位。中国为盟国提供了
      大量粮食,并派遣18万华工赴欧洲参与战地后勤工作。巴黎和会是中国自鸦片战争
      以来第一次坐到战胜国的席位上。
      
          山东是中国古齐国的旧都,是孔圣人的故里。齐桓公在这里“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孔老夫子乘着车从这里出发周游列国。可是,羸弱的清政府居然把这片土
      地借给了德国。第一次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向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
      租借地。袁世凯几度请求美国援助,阻止日本侵略,威尔逊经过深思熟虑,委婉地
      拒绝伸出援手。现在,中国成了战胜国,北洋政府派外交部长陆徵祥及顾维钧、王
      正廷满怀希望前往巴黎,希望在和会上收回在山东的主权。
      
          和会上,沉默了多日的日本代表牧野终于露出了司马昭之心。他根据中日二十
      一条及战争期间的英日、法日、意日密约,要求承认日本在山东的特权。牧野说,
      日本把山东从德国占领下解放出来,应该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交日本。
      乔治首相和克莱门梭总理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其他目的,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原封不动地转交给日本。
      
          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拍案而起:“我们应当表明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立场,
      这是我们神圣的、不可放弃的权利。如果放弃这种权利,代表团还有何颜面去见国
      人。”那天的会上,顾维钧的手中没有发言稿,但他慷慨陈词,揭露日本对中国的
      侵略政策由来已久,说明中国被迫签订二十一条的历史,指出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
      反公道和国际公法,有违巴黎和会的本意,且必将危害远东及世界和平。电影《我
      的1919》,反映的就是那段历史。
      
      
      
          顾维钧讲完,威尔逊和乔治首先向他表示祝贺,说这篇发言卓越地阐述了中国
      的观点。威尔逊总统深谙分而治之、以夷制夷之道。他不希望日本过分强大,危及
      美国的在华利益。他建议将山东交给国联共管,以后再交还中国。但日本态度强硬,
      以拒签和约相威胁。威尔逊总统左右踟蹰,最后决定顾全大局,牺牲中国,取悦日
      本。
      
          2002年,美国学者布鲁斯·艾里曼出版了其新著《威尔逊与中国:对山东问题
      历史的修正》。艾里曼认为,威尔逊并未出卖中国,他成功地在中日之间斡旋出了
      一个折中方案,使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得到尊重。但中国谈判者拒绝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导致斡旋失败,并让苏联人钻了空子,使之得以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革
      命产生了影响。
      
          中国著名学者胡适有一句名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但是,无论学者们或
      者历史学家们如何精心梳妆打扮这个听话的女孩,有一点却是难以改变的,那就是
      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据理力争,要求维护国权,结果被拒,一场声势浩大的“五四运
      动”从北京开始,并迅速蔓延到全国。中国代表团被迫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拒绝
      出席和会闭幕式。
      
          “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一场革命,巴黎和会则为国联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