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77:中国人对国家的看法
      
          中国人自己对中国的看法与他讲给外人(包括美国人)听的感受会不一样
      
          袁岳(Victor Yuan ): 
      
          中国人对国家的看法,一方面来自于教育,另一方面来自于生活经验。通过这
      两条途径得到的看法是不完全一致的。教育方面给予我们对国家的看法从很早就开
      始了。在我们上小学时,最初学的图画里面就有中国地图,地图上面有国家的许多
      文化标志和政治标志,如天安门和长城。从教育中,中国人获得的对中国的感觉主
      要有三点:一是文化上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大物博,人民勤劳。在教
      育体系中,我们从小就会认识到这些,现在许多人能顺口说出来。二是领土上的。
      国家的领土完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对大中华、大统一的观念在于深重的领土价
      值观,对失去领土不能容忍。普通中国人对领土的敏感度特别高。在农村中,许多
      争执就是因土地分界引起的。例如,在江西,有个地方的两个家族甚至为河流的划
      分大动干戈。三是国家和政府是紧密联系的。country 和government是关联的。爱
      国家在许多时候被视为等同于爱政府。从文化传统上,普通人是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的。
      
          在生活经验方面,中国人对国家的看法是,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生活改善了,
      消费水平提高了,城市漂亮了,道路宽阔了。当然,还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比如,
      过去的问题是贫穷,粮食总是不够吃。这也一直是一个问题。现在出现了许多新问
      题,如失业下岗、腐败、环境污染和医疗保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仍然让许多人感
      到焦虑。过去吃不饱,也不知道怎么才吃得饱。现在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条件
      变好了,对生活质量的期望也提高了。大家想的是怎样吃才算好。中国人对未来是
      乐观的,虽然对现实的评价偏低一些。普通人觉得中国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中国人自己对中国的看法与他讲给外人(包括美国人)听的感受会不一样。中
      国的文化传统认为,儿不嫌母丑,虽然母丑,儿子对外也不会说母丑,这叫“内外
      有别”。我们传播出去的东西与我们感受到的是存在差别的。我们家的问题,怎样
      解决,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帮助的形式会决定我们是否接受。中国人看美
      国政府有一种不舒服的心态。比如,中国的人权问题,中国人认为:没错!中国的
      人权或许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需要你插手。这让我想
      到这样一种情形:老公打老婆时,隔壁邻居看不过去,就过来说,“有本事你打我”。
      老公没说话,老婆反而不干了,说,“我老公打我,关你什么事”。民族自豪感和
      自尊心是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或者说是集体无意识。
      
          现在,普通中国人认识自己国家的途径有所增加。在文革中,中国人对国家的
      认识来自个人生活经验外加单一的政治性媒体信息。以前,个人生活局限在一个很
      狭小的地域和圈子里。现在,个人接触面广了。个人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的旅游机
      会和留学机会都增多了。跨地区旅行和出国留学都使人们的见识比以前更广了。比
      如,许多中国人过去在饭馆吃菜总是剩下许多,但从来不打包。我们习惯这样了,
      也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之处。但出国后发现,在美国吃菜总觉得不够,恨不
      得把盘子都吃掉。回国之后就会感到,原来我们总是剩菜是不对的。
      
          另外,媒体渠道的多样化也增加了人们认识国家的途径。媒体内容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受到控制,但人们至少可以看到更多种类的信息。比如,过去你不能想象我
      们在第二天就可以通过本地媒体了解港台的消息。互联网的强力渗透使普通人都能
      接触到,从网上,你可以方便迅速地跳出中国看中国。
      
          以上两种途径使人们的认识方式增加了,认识水平提高了。人们能够把中国放
      在国际社会中、放在多元文化里考察。以前,人们下意识地认为中国的东西就是好
      的。现在则会思考,会反思。以前,中国在人们眼中是文化影像,现在中国在人们
      的眼中更实际了。中国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加了。
      
          David J Firestein(方大为): 
      
          我在国外工作了很长时间,也是在到国外后才真正认识美国。你呆在一个环境
      中,不一定能全面地看清楚这个环境。离开这个环境,站在国外的立场看自己的国
      家,才会有一些更全面、更透彻的认识。自己的意识和价值观会受到挑战,你会有
      新的认识。
      
          袁岳(Victor Yuan ): 
      
          中国政府领导人经常会对来访的美国政治家说,你们最好来中国看一看。这会
      促进真正的相互了解,我对此深有体会。2000年,我受国际访问项目(International 
      Visitor Program )之邀前往美国。在一个月中,我接触了美国的中学生、环保组
      织、律师事务所和加州议员办公室等等。在这一个月的访问中,我对美国的了解程
      度超过了过去30次我对美国进行商务访问的了解。这种参与式的访问是最能够促进
      沟通的。 
      
      
      
          中国为国外提供的这种参与式访问的机会还需要增加。有一项调查表明,差不
      多1/3 的美国人认为中国还在搞“文化大革命”。这种情况说明,中国需要一些比
      较全面的、让外部了解中国的机会。应该鼓励进行更多的民间的、多元化的交流。
      
          David J Firestein(方大为): 
      
          对。美国高级官员来中国访问时,中国政府通常把他们请到最豪华的宾馆,吃
      最好的饭菜。在他们回美国后,对中国的印象是不真实的。他们没有接触到真正的
      中国。我个人的意见是他们应更多接触到真正的普通百姓。应该到普通人家里吃一
      顿水饺,应该打一次出租车和司机聊一会儿,应该到校园里和中学生聊一会儿。这
      种交流会非常有利于参众议员对中国的了解,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这种交流。交流
      基本上还是在政府组织之间进行的。官方和民间的交流应该更多一些。只要美国人
      到普通人家里吃住,一般来说,他们对中国的印象都会很好,他们不会因为粗茶淡
      饭而责怪,反而会觉得他们被当成了真正的朋友,也满足了他们对一个真实生活中
      的中国人的了解的好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