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科举,兴女学
      
          朝廷颁布了新学制,要推行仍然困难重重。
      
          最大的障碍就是科举制。
      
          袁世凯、张之洞等大臣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中写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
      一日不能大兴,学校不能大兴,将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
      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1905年9 月2 日,经慈禧同意,清廷下诏废除了延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科举
      制一经废除,各地新学迅速兴起。
      
          以我故乡为例,清廷下兴学诏后,福建建阳5 年没有动静,科举制一废,1906
      年建阳乡绅袁某就去联系朱熹23世孙朱金紫等地方名流与县知事磋商,提出“矫学
      士空谈之弊,改书院而建新学”。县知事表态支持,从县田粮捐中拨出部分款项,
      不足部分由众乡绅自愿认捐。总筹资白银千余两,“建阳第一高等小学堂”就这样
      建起来了。这是我的好友刘建在《南阙里纪事》著作中的描述。
      
          女子学校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末,如1898年5 月上海出现的经正女塾。这并不
      是朝廷准许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事,突然出现了。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早在1896年,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担任主笔的梁启超就发表了《论
      女学》《论幼学》等文章。这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学也是一段不能忽略的
      特殊现象。外籍传教士中有嬷嬷,她们是女子,也在教会学校中当教师,这对于呼
      唤中国女子上学读书,实在是颇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如1902年11月4 日美国监理
      会传教士创办的苏州景海女塾开学,学校分高、初中,除国文课外,全用英文课本
      教学。中国近代第一代女学者,多出自教会学校。
      
          1902年还发生过一件不寻常的事,中外合拍了第一部电影《慈禧太后》。在刚
      刚过去的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了。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从1837年到
      1901年,正是在她临朝期间发动了对中国的进攻。也是这个时期,大英国势达到极
      盛时代。现在她去世了,有人便想到拍一部关于中国慈禧太后的纪实片。拍片的技
      术和主意都出自洋人,在洋人看来,中国慈禧太后虽不能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相比,
      但向西方观众介绍中国垂帘听政的最高统治者,一定会很有观众。电影是一种综合
      艺术,拍电影在冥冥之中对慈禧也是有教育的。
      
          1904年,秋瑾冲破封建家庭束缚,变卖首饰自筹资费赴日留学。秋瑾不是最早
      赴日本留学的中国女子,此时在日本已有专事中国女留学生教育的女校,如成蹊女
      学、青山实践女校等。
      
          1905年废科举后,1906年2 月21日慈禧面谕学部,实兴女学。这意味着清政府
      把兴办女学提到了议事日程。1907年3 月,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
      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华女子教育由此取得合法地位。
      
          这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没有收过女生,祝英台想读书只能女扮男装的故事在中
      国家喻户晓,而从1907年3 月开始,中国女子上学取得了合法权利,盖因振兴中华
      不惟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矣!同年,首批官费女学生胡彬夏等3 人赴美留学。1908
      年美国教会在北京创办了燕京女子大学。
      
          1907年,全国学堂已有3.7 万余所,在校学生102 万多人。到1909年新式教育
      遍布中国,仅北京城内就有中学堂22所,北京四中的前身顺天中学堂,便是其中之
      一;有小学堂239 所,王能智小时候读过的孔德小学亦为其中之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