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作者”
      
          办证,一直是新蔡县民校校长们心上一个永远的疙瘩。没有证,意味着他们永
      远是个“地下工作者”,注定了他们要把“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略进行
      到底,也注定了他们毫无抵抗力地任由各种伸长的手粗暴地干预甚至宰割。
      
          在民校校长们的记忆里,2000年是个生死分水岭。在此之前,民办学校的发展
      环境还较宽松,大部分民校都拿到了办学许可证。但是2000年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
      《关于新蔡县民办学校休课整顿的通知》。这份文件规定,民校必须先停课后办证,
      还组织校长们参加“驻马店市民办学校校长培训及换证会”。
      
          “名为换证,其实是没收证件!发证遥遥无期。”
      
          “说是先停课后办证,但是停了以后又不给办!”
      
          “每次都写申请报告,交了钱也不给办!”
      
          校长们开始大倒苦水。栎城乡韩港村世红小学在1996年创办时就拿到了《社会
      力量办学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之后每年参加年审,但2000年年审时证件却
      被无故收回,至今没有再发,世红小学由此成为“非法学校”。校长张世红大惑不
      解:“刚刚办学时还证件齐全,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和教
      学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每年还向乡教管站上缴500 元代管费,咋就成了非法办学
      了呢?”
      
          2000年的整顿几乎成为新蔡县民校的灾难。在惊惶不定中,校长们预感到,虽
      说春天从未降临过,但真正肃杀的寒冬却到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抗争!他
      们利用民办学校协会(也是非法身份)的组织力量,集中校长们的智慧,开始逐级
      上访。先是县政府、县教委,无果,后又上市政府、市教委。几个回合下来,“休
      课整顿”不了了之,各民校陆续复课。这场斗争以教委的妥协而告终。校长们从中
      也摸索出一条真理:只有斗争才能生存!
      
          那么,新蔡县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到底如何呢?为什么长期被隔离
      在歧视和偏见的藩篱内?
      
          走进会民小学的校门,只见宽敞的四方院子里迎面两排平房。正是防“非典”
      时期,学校放假。透过教室的窗子看过去,简陋的课桌椅上蒙着灰,刷白的砖墙上
      张贴着名人的励志格言。没有开灯,教室里光线略有些暗。这是一个十分寻常的乡
      村学堂。相比一些公办学校年久失修的危房,这里的房子看上去结实而安全。
      
          校长闫乃慧指着平房旁边的一块空地,说:“这里计划是要盖教学楼的,现在
      也不敢盖了,谁知道学校能撑多久?能办一天就办一天吧。”
      
          空地上已经长出荒草,在午后的风中轻轻摇曳。
      
          随行的人都没有话,叹息在心里滞留着。
      
          办学四年来,会民小学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发展到300 多人,每年的毕业会
      考成绩都超过村里的公办学校。全乡现有25所学校,其中公办校20所,私校5 所。
      去年参加全县小学毕业班素质教育竞赛的148 名学生,民校学生就占了67名,结果
      前三名全部出自民校。这使得乡教育辅导站(后改为中心学校)站长大为头痛,开
      会时训话说:“每年升学率高的都是民校,公校老师都上哪去了?!”
      
          “公校老师都上哪去了?以工代干的、接班顶替的、没有教师资格的照样上讲
      台。前几年工资发不出来,有些老师下海经商,空缺就由一些当兵转业的填进去了,
      老师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能搞上去?!”一位公校老师直言不讳。体制的
      缺陷决定了用人机制上的偏差,老师中间有能力的上不去,没能力的却能想办法上
      去,这类怪现象在公校早已见怪不怪。
      
          新蔡县公办教育基础薄弱由来已久,高考升学率在驻马店地区一直偏低,或许
      这正好给了民校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1998年新蔡县民办学校达到近600 所,其蓬
      勃发展的势头令其相邻的正阳县大为刮目。这里有个戏剧性的场面,说的是2000年,
      正阳县组织教育界人士到新蔡学习民办教育发展经验,这些乘兴而来的取经者怎么
      也不会想到,当时正值新蔡民校噤若寒蝉地等候“判决”的危机时期。这种“巧合”
      令双方都十分尴尬。
      
          新蔡县村办学校的分布格局是一村有一所公校,有的是两村共一所公校。民校
      的兴起打破了原有的平静,现在几乎每个村都有一到两所私校。这样, 村里的孩子
      上学就有了选择,选择就意味着竞争。
      
          我走访了一些民办学校,应该说会民小学的办学条件具有代表性,校舍并非传
      言中的窝棚,几乎都是新盖的平房,收费也不高于公校。
      
          “如果不是被这样整来整去,民校早就吃掉了公校!可是现在,想发展也发展
      不起来了!”一位民校校长痛心疾首。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