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崔莺莺失身的环境必然性(1)
      
          在《西厢记》里,王实甫以天纵之才,为崔、张二人搭建了性爱舞台,西厢地
      点的选择是经典的,在此,王实甫展示了他非凡的大师功力。我们不能不留意构成
      这一经典性的几个元素:暮春时节,寺庙,花园(或许有小径交叉),月亮,或许
      也应该加上环境的软件—文化。
      
          春天
      
          春天是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心中一个缤纷的季节,春天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命
      和身世,可以唤起他们潜意识中莫名的惆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眠不觉
      晓,处处闻啼鸟。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诸如此类,俯拾皆是。到了崔莺莺即是每日价情思睡昏
      昏。春光的短暂,春花的易逝,在某种程度上对应了人生,触动了更为脆弱的古人
      心弦。
      
          从古到今,有两种东西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那就是时间和流水。从本质上说
      这两种东西多么相似啊!和时间和流水相近的东西应该说还有青春,所以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喟叹当有对时间和青春的哀挽,这句最逼近事
      物本质的短语以其彻悟般的质感令后人难以平心静气。流水是使人意识到时间可怕
      的一个显性理由,流水让人观照时间,这种观照是外在的,这种观照来自于外界,
      是时间本质的一个写照和象征。相对说来,春天更容易使人直接看到时间的可怕,
      春的绚烂,春的易逝,春的无可挽回,它显然就是时间残酷本质的一个缩影。
      
          人类无从把握时间和青春,一如无从把握流水,有谁能和时间相对抗呢?在
      “厚德载物”的时间的阴影下人类悄悄地生活,然后,悄悄地流逝。而时间一如既
      往。故古人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很多情况下,时间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它操纵人类,人类却无从知晓。因此,人类只有在面对流水,直面春天时才会突然
      领悟到时间的残酷本质,看到时间的可怕真相,难以言说的恐惧会紧紧地攥住人类
      的心。罗大佑一首歌中就这样唱道:“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是宿命的,这种宿命带给人类的除了恐惧还有深深的压迫。
      在逝者如斯的时间面前,人类选择了抵抗。抵抗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崔莺莺就选
      择了所谓的爱情。其实,爱情是人类对时间恐惧的一个表征,是时间馈赠给人类的
      一个耻辱的印记,人类可以抓住爱情—时间汪洋中的一根稻草,但时间不顾地老天
      荒的谎言,还是把抓住稻草的人卷入漩涡,同时攫去那人的青春。
      
          这时,人类选择了创造,创造后代,生儿育女,幻想时间无穷,子孙亦无穷,
      虽然个体会消亡。也许最好的方式是在空间里留下作品—文学,音乐,建筑……譬
      如王实甫选择写《西厢记》,无非想以此证明,虽然失败,但人们曾选择抵抗,人
      类会与时间永远对抗,虽然失败是命中注定的。
      
          对时间的发现是人类最大的悲剧也是最大的幸事,否则,人类真的是“天地的
      刍狗”了。
      
          对于扶柩回乡的莺莺来说,春天好像在一沉吟之间就到了柳树梢头,青春期的
      哀愁与丧父的伤痛也就这样潜滋暗长。故事的开头注满了不祥,春风和月色暗藏了
      明媚和妖艳,乐曲的过门因遍布偶然而显出刻意的机巧。春天真是一个错误的季节。
      
          按霓裳舞六幺啊,半步节拍莫错。
      
          按霓裳舞六幺,青春的莺莺和着时间的节奏舞成一个白色的精灵,舞成一个飘
      渺的符号;西厢的月夜,春露如水,月华似刀。独舞的美妙与寒凉,霓裳的哀戚与
      徊徨,莺莺一人饮尽;追忆的落寞与悲伤,六幺的艳丽和惆怅,莺莺一人品尝。
      
          对春天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怀,对时间的把握,使大家闺秀、漂亮美眉崔莺莺
      小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寺庙
      
          在传统的理解中,寺庙的形而上指向是“四大皆空”,形而下指向却是性与欲
      的压抑。作为佛教在俗界的象征,寺庙给人的感觉是复杂的。当把寺庙的形而上作
      用和形而下效果结合起来考察时,其合成能量会更加匪夷所思。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