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崔莺莺失身的环境必然性(2)
      
          莺莺之父的“京师禄名终”的原因,带来了崔家“子母孤孀途路穷”的结果,
      崔老夫人总结道:“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人,
      好生伤感人也!”(可见唐宋时期官僚的保障体系是如何欠缺,五十九岁现象岂不
      令人沉思)。久经人生的老妪尚且欲说还休,如春花般绽放的莺莺情何以堪?鲁迅
      说,有谁从小康之家堕入困顿的么,在这条路上大概可以如何如何云云;莺莺一人
      承担了家道的中落,生父生命的终结的压力,她稚嫩的肩膀怎能担得起这么多生命
      本身的忧愁?
      
          莺莺之父的死亡是她人生的第二次断奶,拔苗助长般地使崔莺莺走向了成熟,
      正如鲁迅父亲的去世,让鲁迅看透了人生一样,莺莺之父的死亡,让她不得不直面
      生命。普救寺的孤寂又给崔莺莺提供了一个审视生命的机会,因此,莺莺之所以为
      爱疯狂,其父的死亡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莺莺在用这样的方式向父亲尽孝。
      
          花园
      
          一个俄罗斯作家写过一篇《美、孤寂和女人》,以伤感的笔调追述自己少年时
      代一段伤心往事,年少的他目睹了自己暗恋的女人夜晚在花园里和男友无比亲密的
      细节。故事总是大同小异,我记住的是花园这一特定的场景。
      
          在古中国也一样,花园(尤其是后花园)是古代少女可以涉足的惟一户外之地。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宋朝的一个诗人对后花园内外场景的一个动人的描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
      古训限制了墙里的佳人和墙外的行人。但这只是后花园生活记事的一种。如果墙外
      的行人是浪蝶狂蜂,如果墙里的佳人是半推半就,这可能就是另一出《墙头马上》。
      这种方式,虽然另类,但却真实。
      
          所以,在古代,花园总是是非之地,不像现在,总统的办公桌也可成为风月台。
      这样的心理期待是可怕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不怕花园里曾经有人做过爱,
      就怕见到花园就想到做爱。偶然的原因,崔莺莺来到了这危险的花园旁边,“盲人
      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可以用来形容此时莺莺的处境。
      
          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东坡说,唉,“此事古难全”啊!苏东
      坡对月亮的描述太过于轻浅,过于直观的描写大失苏东坡作为一流词人的水准。好
      在苏东坡在该词结尾处说了一句稍着边际的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
      能谁都知道,这里貌似女人名字的“婵娟”其实是月亮的代名词,月亮的这个代称
      显示了月亮在文人心中的真实形象和地位。
      
          月亮在传统文化中属太阴,阴阳当然是文化上的界定,这样的界定使月亮往往
      和女人联系到一起,成为古代男人意淫的对象。意淫的饮鸩止渴的作用,不但强化
      了月亮的阴柔属性,更激发了月亮对古文人的性激素分泌的功能。流风所致,女人
      也在这样一种文化定位里完成了对月亮的感性认识。
      
          从文化生成的角度上说,有月亮的地方,不会“路有冻死骨”;有月亮的时候,
      “茅屋”不会“为秋风所破”(然而老舍的《月牙儿》将月亮写成一个女人悲苦生
      活的写照是一个例外)。《西厢记》中张生撒野的激情就来自于月亮,如上文所分
      析,张生调情的第一句话就是“月色溶溶夜”,月光见证了张生的流氓行径,也见
      证了崔莺莺的不能自已。月光为张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都是月亮惹的祸啊,都怪那晚的夜色太美太“溶溶”,才会让张生刹那之间想
      到了白头。
      
          月亮,月亮,多少罪恶假你之名以行!
      
          文化与口红
      
          张生“刮垢磨光,萤窗雪案,满腹文章,胸藏大志”(王实甫语),是典型的
      知识分子形象。作为一个古代的知识分子,张生是幸福的:口占一绝先赢美人心,
      月光之下小试琴指,再赢美人身。张生可能也没有想到,一曲《凤求凰》未终,凰
      居然就叉开双腿飞来。精于琴棋书画的张生只拿出才艺的四分之一就达到了肮脏的
      目的,令人始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言不虚,令人始信素质教育的必要。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