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骑具装
      
          在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有一座壁画保存完好的西魏洞窟,现编为第二八
      五号窟,在其南壁上部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出了“五百群贼成佛”故事,叙述群贼被
      官军捕获,受剜眼极刑,后皈依佛法,结果双目复明,在群贼拒捕和受刑的画面中,
      都画出骑马的官军。那些官军的装备极引人注意,军人都头戴兜鍪,身披带有披膊
      的两当铠,手执长柄的马矛——槊( 又称矟) ,所骑的战马也全身披着铠甲,头、
      颈和躯干都被铠甲遮护,只有耳朵、眼睛、口鼻和四肢、尾巴露在外面。在敦煌另
      一座洞窟保存的彩色壁画中,还有另一幅“五百群贼成佛”故事画,绘制于北周时
      期,画中的官军也都是人和战马都披有铠甲的重装骑兵。上述两幅壁画描绘的骑兵,
      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北朝的重装骑兵的真实面貌,它们是当时军队的主力部队,称
      为“甲骑具装”。“具装”就是战马所披的铠甲的名称,或称为“具装铠”。
      
          除了敦煌的壁画,在北朝时期的雕塑和绘画中大量出现描绘甲骑具装形貌的作
      品,特别是在随葬于墓葬的陶俑群中,在随葬有陶俑的北朝大墓中,几乎都可以看
      到甲骑具装的身影。从北魏,历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直到隋代,将近
      两个世纪,这种以模拟重装骑兵——甲骑具装形貌的陶俑随葬的习俗经久不衰,反
      映出那一阶段在现实社会中,重装骑兵在军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实。不仅在
      北朝如此,在江南的南朝也不例外,例如江苏丹阳发现的一些南朝大墓,据考证都
      是南朝王侯的陵墓,墓内壁面上嵌砌有大幅的拼镶砖画,其中也可以看到甲骑具装
      的身影,保存画面完整的有丹阳的胡桥鹤仙坳、吴家村和建山金家村三座大墓,经
      考证它们分别为南齐景帝萧道生,宣帝萧承之或者和帝萧宝融,以及东昏侯萧宝卷
      的陵墓,表明在南朝的军队中,甲骑具装同样据有重要地位。
      
          甲骑具装所以能在军队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主力兵种,也是经历了将近两个
      世纪的漫长发展过程,前面在叙述三国时曹植铠表时,已经表明当时军中已开始装
      备马铠,但数量有限,重装骑兵在军中比例过小,对战争胜负不起什么作用。到了
      公元四世纪初,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晋政权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
      诸王争权,酿成“八王之乱”的混战局面。为了增强军力,诸王常常利用一些少数
      民族贵族参加自己的军队,匈奴人刘渊乘机返回左国城组织军队,建立政权,到其
      子刘聪时终于攻占洛阳,俘虏晋怀帝,最后导致短命的西晋王朝的覆亡。从匈奴族
      进入中原开始,一些当时的少数民族,如羯、鲜卑、氐、羌等随之相继进入中原,
      并且先后建立政权,形成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呈现出错综
      复杂的形势,这也促成了空前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这些古代少数民族,原来多生
      活于北方或西北边陲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拥有优良的骏马,军队都是剽悍的骑
      兵,以人马都装备铠甲的重装骑兵为军中主力。据《晋书》记载,当时在一次战斗
      结束后,胜利的一方常常能俘获铠马几千匹,甚至上万匹。《晋书·姚兴载记》记
      录姚兴击败乞伏乾归之后,“降其部众三万六千,收铠马六万匹”。由此可见当时
      军中装备的马铠即具装铠数量之多。在考古发现中,目前所知国内年代最早的甲骑
      具装壁画,也正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例如云南昭通后海子霍承嗣墓的墓室壁画,
      约绘于公元三八六至三九四年,就有甲骑具装的图像。在朝鲜安岳还发现过前燕司
      马冬寿的坟墓,他是在公元三三六年逃亡高句丽的,在他的墓室内的壁画中,绘有
      甲骑具装的图像,据墓壁题写的墨书铭记,那座坟墓的主人葬于东晋永和十三年,
      实为开平元年,即公元三五七年,略早于霍承嗣墓。南北朝时的重装骑兵,正是沿
      袭着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传统。
      
          东晋十六国时期马具装铠的大量装备军队,也和骑兵马具的完备联系在一起的,
      特别是马镫的发明和使用。目前所知中国出土的马镫实物,是安阳孝民屯晋墓出土
      的木芯鎏金铜马镫,当时还只是使用单镫,大约是为上马时蹬踏的。至于马镫的模
      型,最早的例子是湖南长沙西晋永宁二年( 三〇二年) 陶俑,在那些陶马上,只在
      鞍的左侧靠前鞍桥处垂有一个三角状的镫,看来它是为了骑士迅速上马时蹬踏用的,
      骑上后就不再使用了。这一例证,也被英国、日本等国学者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马
      镫,如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就据此认为马镫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
      明史做出贡献的伟大发明之一。马镫的使用对骑兵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装备了马
      镫,骑兵才能很好地控制披有重甲的骑马,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充分
      发挥兵器的效能。
      
      
      
          马具的完备和具装铠的使用,使重装骑兵从东晋十六国时期直到南北朝,甚至
      到隋代,一直纵横驰骋在战场上,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主力兵种。具装铠本身的结
      构也日益完善,到南北朝时期,具装铠由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
      护前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臀部的“搭后”以及竖于马尻的
      “寄生”等六部分组成。除面帘和寄生以外,都是用长方形的甲片编缀成形的。面
      帘有两种,一种是整套在马头上,只露出耳朵、双眼和口鼻,称“面帘”;另一种
      是半套在马头髅面部位,除耳目口鼻外,下颏也露在外面。具装铠的质料,主要有
      两种,或用钢铁制作,或用皮革制作,它们是与战士所披铠甲配套使用,人披铁铠,
      马也披铁具装;人披皮铠,马也披皮具装。以隋炀帝大业七年( 六一一年) 进攻高
      丽的骑兵为例,据《隋书·礼仪志》记载,骑兵四十队,每十队为一团,都是甲骑
      具装。“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青缨拂,建狻猊旗。第二团,绛丝连
      朱犀甲,兽文具装,赤缨拂,建貔貅旗。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
      建辟邪旗。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建[ 乌] 缨拂,建六驳旗。”可见
      人、马所装备的铠甲不但质料相同,而且颜色一致,极为雄伟壮观。
      
      ——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