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少鹏(1)
      
          外交作为各种矛盾的纠合处,内中有深刻的学问
      
          宫少鹏,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陕西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应征入伍。1975年转
      业后在北京内燃机厂工作,于1978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外交学院
      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务研究中心进修两年,
      学成后回到外交学院任教。
      
          无论未来的中国有多么大的发展,“说理外交”的传统都不应为“表态外交”
      所取代。
      
          ——宫少鹏
      
          被误传为宫达非之子
      
          2003年8 月29日,北京外交学院教授宫少鹏应邀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就
      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的意义与网友进行交流。这虽是宫少鹏第一次作客人民网,
      却已是无数次在媒体上露面了。就像他走进中央台视台的直播室解读中东局势时一
      样,宫少鹏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纵观世事风云,评说政治焦点,其思维纵横捭阖,
      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宫少鹏1952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过早离开人世,使宫少鹏在很小的时候就
      尝到了痛失亲人的悲伤。这是宫少鹏永远的伤痛,却很少为人所知,以至成名后的
      宫少鹏一直被人误认为是我国前辈外交家宫达非的儿子。大概是因为他们气质太过
      相像,连笔者也一直深信不疑,直到笔者采访宫教授向他核实时才恍然大悟。
      
          不过宫教授对笔者冒失的提问并无吃惊。据他所说,多年前包括中央高层在内
      很多人都把他和宫达非联系在一起。
      
          说来也巧,宫少鹏的父亲生前也在外交部工作,与宫达非年龄相仿,他们都是
      山东胶东地区人;宫少鹏的母亲和宫达非的夫人也都姓张;且宫少鹏身上的儒雅气
      质和名士风范与宫达非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诸多巧合难怪让人们会发生误解,就连宫达非本人对宫少鹏也产生好奇。
      
          有一次,宫达非见到在外交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宫少鹏,和蔼地问道:你是哪
      儿的宫家?
      
          宫姓在全国是少有的姓,在山东也只有几个县才有宫姓。宫达非饶有兴致的提
      问仿佛是要从这个后辈身上找到繁复的宫氏家谱中的神秘链节。
      
          宫达非1917年3 月生于山东省莱阳,学生时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来创办了
      誉满齐鲁大地的通俗报刊——《鲁中大众报》,曾任《鲁中南报》社长兼总编辑,
      兼任新华社鲁中分社、鲁中南分社社长、总编辑,成为著名的报人。新中国建立后,
      他调到国务院外交部工作,长期主管非洲国家外交事务,历任外交部西亚非洲司专
      员、副司长、中国驻摩洛哥使馆参赞、驻伊拉克大使、驻扎伊尔大使、外交部部长
      助理、外交部副部长,是一位颇有建树和名气的外交家。
      
          1971年宫达非作为中国代表赴科威特谈判,促成两国建交;1976作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驻扎伊尔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中非,与博卡萨总
      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国家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1983年他对新
      建交的安哥拉进行友好工作访问并访问加蓬和刚果,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马尔代夫
      参加加尧姆总统的就职典礼;同年11月在新德里同印度官员举行两国边界第四轮会
      谈,并于次年4 月代表中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印边界会谈联合公报,为中国的外交
      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宫达非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成为外交界的一段趣话。1970年夏,宫达非以西
      亚非洲司副司长身份随周恩来总理陪同民主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伊赴杭州会晤
      毛泽东。毛泽东注意到“宫达非”这个名字与众不同,便问宫达非:“你怎么叫宫
      达非呀,什么意思啊?”宫达非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会谈又即将开始,他手足无
      措间竟不知如何回答。后来他在另一个场合才开玩笑说:“我的名字就是要  到非
      洲去!” 
      
          宫达非的诗人气质很浓,爱好诗词、书法、围棋和京剧,退休后仍致力于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与振兴事业,先后参与和协助“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
      儒学联合会”,赢得了国内外儒学界普遍的尊重和崇高的声望。
      
      
      
          尽管宫少鹏与宫达非没有亲属关系,但他从这位前辈身上吸收了许多优秀品质
      和良好的治学作风。人们看到宫少鹏身上呈现出来的儒雅气质、执着的求实精神和
      严谨的工作态度,着实有着宫达非的影子。
      
          2000年5 月,外交家宫达非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宫少鹏难忍内心
      的悲痛,潸然泪下。
      
          将外交推向公众,赢得唐家璇拍手叫好
      
          1969年,宫少鹏中学毕业后来到陕西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应
      征入伍;1975年转业后在北京内燃机厂工作,1978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毕
      业后在外交学院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与防务研究
      中心进修两年,学成后回到外交学院任教。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外交外事及涉外经济、法律人才的高
      等学校,创建于1955年9 月,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成立的。陈毅副总
      理兼外交部长曾长期兼任外交学院院长。外交学院建院4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学生1 
      万多人,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外交外事、国际问题教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
      现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戴秉国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身为国际关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宫少鹏,自称自己是“吃快餐”进入学术
      领域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位出色的外交学者和大众喜欢的时政评论员。
      
          关于宫少鹏的国际时政解读,公众基本上有两种评价,一种  评价认为他太
      “政府”了,其观点与政府发言人的口径如出一辙,几乎是滴水不漏;另一种说法
      则认为宫少鹏是最善于发挥自己见解又不与政府观点冲突的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评论
      员之一。 
      
          公众对时政的关注使宫少鹏由衷地欣慰,他认为这是中国沉寂多年的“公共外
      交”的复苏。但关于自己对国际政治的评论,他认为与政府发言人的评说方式有着
      根本的不同。政府发言人是一种“外交的表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而他的媒
      体评论则是一种“说理的外交”,摆事实,讲道理,让国人既了解国际政治,又能
      理解国家的外交思想。他把他的行为称为“公共外交”。
      
          事实上,宫少鹏对“公共外交”的运用是恰到好处的,中国高层有关领导对他
      的评价很高,常常能从他的评论受到启发。时任外交部长的唐家璇尽管身处高位,
      但也是宫少鹏外交评论的一个热心观众。
      
          2003年初,世界上出现了两大焦点问题,一是中东局势恶化,伊拉克战争一触
      即发;一是朝鲜宣布再次退出核条约,半岛核问题白热化。当时境内外有一部分人
      认为中国在外交上无所作为,在国际焦点问题上隔靴搔痒,与一个大国形象不符。
      
          面对境内外一部分人对中国政府的误解,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文要求有关部门在
      国内做一些解释工作,让公众理解国家的对外政策,消除误解。2003年3 月5 日,
      宫少鹏在中央电视台做伊拉克局势评说时说,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一
      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许多重大问题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就拿伊拉克问题
      来说,中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2002年11月8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
      第1441号决议,就是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促成的。
      
          第1441号决议即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新决议。这一决议是美英两国应俄
      罗斯、法国和中国的要求,在对原决议草案进行修改后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通过
      的,删去了有关授权自动动武的条款,增加了“尊重伊拉克、科威特及其邻国主权
      和领土完整”等内容。
      
          决议一方面强化了对伊武器核查机制,一方面也为阻止美国单方面对伊动武、
      维护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以及为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带
      来了新的希望。
      
          唐家璇部长在看了宫少鹏的电视评论后,拍手叫好。于是他在3 月7 日的记者
      招待会上未等记者提问便作了一个开场白,强调了中国在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中所
      起的重要作用,在座的记者都深受触动。
      
          宫少鹏在外交学院任教17年,共发表了学术论著60多万字,博弈论、外交调研、
      联合国问题、热点政治是他研究的主要领域。就像他在媒体上的评论风格一样,他
      的研究论文风格独特、博大精深,在学术界和外交界都享有很高声誉。正如外交部
      的一位官员所言:宫少鹏是个逻辑极严密的人,“散得开,收得住”,从不回避问
      题,熟练掌握说理艺术,理论知识相当全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